淮安外國語學校

民辦公助寄宿制學校

淮安外國語學校是一所民辦公助性質的現代化寄宿制學校,是翔宇教育集團的第一所學校,翔宇教育集團董事長王玉芬兼任淮安外國語學校董事長,全國知名教育專家、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盧志文曾任淮安外國語學校首任校長,翔宇教育集團副總校長朱建文兼任淮安外國語學校校長。學校於1999年3月18日奠基,同年9月1日開學。作為一所民辦公助性質的學校,淮安外國語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校內部實行全員聘任制和崗位責任制,真正實現責、權、利統一,工、效、酬掛鉤。靈活的辦學機制,使學校始終保持創新的銳氣和蓬勃向上的活力。

學校概況


學校向社會莊重承諾:“視質量為生命,視家長為上帝,視學生若親子”。“不接受家長宴請,不收受家長禮物,不利用家長辦事”在這所學校已蔚然成風。辦學完全做到“三獨立”,即獨立校舍、獨立法人、獨立核算。確立“以質量為生命,以特色求發展,以信譽求生存”的教育理念,著眼於 管理效率的提高。充分發揮民辦學校管理機制的優勢,全員實行目標管理崗位責任制。形成人人敬業,個個愛生,奮發向上,積極奉獻的良好風氣。超前的辦學理念、嚴格的管理制度和一流的師資隊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已躋身“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初中”行列,被人們譽為偉人懷抱中的英才“搖籃”、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片“綠洲”。

辦學條件


該校秉持“貴族學校的硬體設施,示範學校的教學質量,平民接受的收費標準”的承諾,將辦學定位於公益事業,以培養人才為宗旨,不以營利為目的,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辦學以來,該校的招生形勢一直很好,每年都有兩萬多名學生報名參加該校的招生考試,但無論招生場景多麼火爆,學校始終堅持“現代學校的硬體設施,示範學校的辦學質量、平民接受的收費標準”的建校原則,始終致力於辦老百姓上得起的優質民辦學校。學校總投資達5000萬元,佔地65畝,建築面積28000餘平方米,校園的水面、綠地佔總面積的59%,學生舉目所及、舉足所進既是知識的殿堂,更是美的熏陶和藝術的享受。現建有標準教室48個,其中大部分教室內裝備了多媒體電腦、液晶投影儀、實物展示台、51寸背頭彩電等設備。此外,學校還完成了辦公管理系統和校園信息網路系統的建設,基本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和教學資源的共享,使資源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階梯教室備有空調、音響、大屏幕液晶投影及其它多媒體電化教學設備,可同時容納600人上課或集會。建成了較為完整的校園智能化系統,包括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監控評估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和IC卡智能管理系統。其中,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同時傳送八套節目,供不同年級的學生收看,教師在辦公室電腦上的備課資料,可以在教室電視機上直接調用向全班學生演示。學校實行全封閉公寓化管理,師生餐廳,全部實現電氣化,學生公寓,衛浴齊全,可以滿足2500多名學生的食宿需求。住校生生活很方便。高規格、高質量的運動場塑膠跑道和人造草皮,為師生的身心兩健提供廣闊的空間。
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該校在1999年建校后根據自身發展的狀況,明確了發展規劃,把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於全國知名、江蘇省領先、淮安市領跑的現代化示範性初級中學。創建一個什麼樣的示範性中學,是創建過程中必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該校認真對照了示範性中學的評估和驗收標準,認識到示範性中學,不同於傳統的重點中學。“示範性中學”要重在“示範”,貴在“示範”,要“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之“范”,“示”嚴格執行各項教育法規之“范”,“示”素質教育之“范”。辦學以來我們秉持“志存高遠,領先時代”的辦學理念。以“培育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為辦學宗旨,堅持“德智雙全,文理兼通,學創俱能,身心兩健”的育人目標。在開齊開足大綱規定的全部課程的基礎上,學校根據現代社會政治經濟背景下的人才素質要求培養提高學生,教給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和“善於學習”的本領,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精神”和較高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耐挫力,適應市場經濟人際間的激烈競爭。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我們突出了以下幾點辦學理念:

名師工程

該校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辦學以來,該校嚴格按照區教育局的要求,規範選聘程序,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在教育局的領導下開展招聘工作。學校的辦學經驗證明,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無法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因此,該校把提高教師素質的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優化培訓過程

該校按著“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對實驗教師進行重點培訓,安排所有實驗教師都參加了市級以上培訓,其中大部分參加了省級培訓。對非實驗教師進行通識培訓。新課標培訓,經歷了三個階段:①認識階段,主要通過多媒體技術,感知新課標,了解它的框架結構和基本特點等。②解讀階段,重點理解它的培養目標和基本理念。③實施階段,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教材為載體,本著邊學習、邊研究、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組織系列化教學活動。我們的宗旨是凡有“改”字的培訓一次不落。半年來,先後派出教師參加省、市、縣三級培訓14次,達81人次。同時組織校級培訓7次,418人次參與。通過四級培訓使全體教師的思想觀念得到了切實轉變,教師的素質得到實質性改善。

拓寬培訓內容

在抓好新課程培訓的同時,我們還注重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科研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普通話等內容的培訓。信息技術培訓,遵循“想用——啟用——試用——巧用——善用”的計算機培訓思路,通過渲染氣氛、樹立標桿、創設契機、實踐操作、科研先導、建立制度等措施,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Word2000文檔處理,學習Powerpoint2000及方正奧思課件製作等內容。科研基礎知識培訓內容主要是:科研課題的選題、開題、過程性管理,及研究方法等。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主要是聽專家講座及學習相關資料。多項內容的培訓為實質性推進新課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培訓形式和方法

在培訓過程中注意做到“四個結合”,即通識培訓與學科培訓相結合,全員培訓與骨幹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實驗教師與非實驗教師培訓相結合。在培訓方法上,除集中培訓外,還採取了邊培訓、邊實踐的做法。即採取讓教師親身實踐、現場觀摩、即時反饋、小組研討、錄像分析等參與式的培訓方法,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提問、討論,組織教師對自己和他人的實際教育行為、教育觀念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和研討。然後,再實踐、再研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訓質量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校本培訓,應該講當前有關新課程理念的輔導材料很多,我們組織骨幹力量對各類輔導材料進行研究,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並結合該校的課堂教學實際組織編寫了《走進新課程》《與新課程的對話》《新課程下的教學觀》《點擊課改》等校本培訓教材,組織教師學習,使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我們改變了過去一人培訓一人受益的弊端,對每次外出培訓的教師都提出目標,規定任務。返校后,編寫培訓教材,登台演講、登堂示範,從而使外出培訓教師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也使他們受到了鍛煉又發揮了他們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培訓過程中,我們要求參加培訓的教師有筆記、有心得體會、有案例分析、有實施課改的新思路。同時我們學校還加強了對教師學習的考核和檢查力度,實行定期與不定期考核相結合、全員檢查與個別檢查相結合的辦法,並把教師的考核結果納入年終考評。通過這一舉措,激發了教師參與培訓的動機,調動了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形成了“要我改”為“我要改”,“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氛圍。

師資力量

德高方能為師,身正才能垂範。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固然是我們追求的永恆目標之一,但如果師德水平停滯不前,教育的整體質量必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我們把樹師德與強師能兩手一起抓,嚴格界定經師、庸師與名師。每學期組織兩次家長與學生問卷調查,將教師的行為置於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下,使廣大教師不斷自覺提高師德修養。
學校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有全國優秀校長、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省優秀中青年校長、市“十百千工程”人選、省優秀教師、省優秀班主任、省優秀青年教師等,還有一批市縣的勞動模範、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創中青年優質課先進個人。該校已擁有一支由2位淮安市學科帶頭人,4名淮安市中青年骨幹教師、9名淮安區學科帶頭人,7位參加過省級骨幹教師培訓、14位參加過市級骨幹教師培訓、18位主持過區級骨幹教師培訓的骨幹教師隊伍。在他們的帶動下,一批青年骨幹教師正迅速成長起來,挑起了學校的大梁。此外,該校還有13名教師參加過或正在參加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

強化師資

強化教科研,推動教師向“學者型”層次發展。持續深入的開展教育科研是一所學校不斷發展的原動力,是培養“學者型”“科研型”教師的有效手段。對此,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已形成共識。該校與華東師大南京師大、淮陰師院等高校的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聯繫,經常邀請高校的科研專家到校講學(中國著名學者李鎮西博士、楊永亮教授曾蒞臨該校指導),介紹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更新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使該校教師的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此外,該校還聘請了本校31名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作為校級教研員,帶動各教研組老師進行各個學科的課題研究。該校承擔著《中小學考試研究》、《學生信息素養和能力培養的研究》等2個國家級科研課題。
由於該校較早地把教育科研作為興校的基本策略並付之實施,現已收到顯著成效。教職工整體素質得到優化,初步實現了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學校迅速形成適合自身條件的、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體系,並不斷上水平、上檔次、出人才、出經驗。近四年,已有一百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或在省市級以上學術會議交流並獲獎。

課程改革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江澤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會上指出: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為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我們必須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著眼於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從時代發展的高度,來不斷推進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以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為此,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抓課程改革,形成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
實施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是核心。該校成立了由校長、教師、專家、學生以及家長代表共同組成的“淮安外國語學校課程委員會”,制訂出了《淮安外國語學校課程發展規劃》及《課程實施方案》等,對課程進行具體的規劃、實施、評價和調整。學校以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為突破口,合理調整好必修課與選修課、學科類課程與活動類課程、中考科目與非中考科目的關係,從而形成一套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
⑴處理好新課標與課堂教學變革的關係。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我們在認真學習、制定措施的基礎上,清醒地意識到新課標實施的“支點”在於課堂教學的改革,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它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新教學組織形式的誕生,在新課改實踐中,我們應著力促進教師推出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真正構建氣氛民主,便於合作交流的開放性課堂,從真正意義上改革教師對課堂的壟斷地位。否則,新課改只是一句空話,一條老路。不會營造出符合新課改的課堂教學的新境界。為此,該校組織了多層次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來推動新課改的有效實施。
組織“課堂教學研究月”活動,實現新課標思想與課堂教學的接軌。該校每學期第二個月被闢為“課堂教學研究月”,廣泛動員教師參與課堂教學設計和討論,讓教師在開課中實施新課標,在觀摩中思考新課標,在討論中理解新課標。
開展“名師課堂展示周”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觀念的變革。為了讓老師了解課堂教學的最新動態,我們將每學期的第八周定為“名師課堂展示周”,組織市、區學科帶頭人及省內特級教師為全校老師開設示範課,以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觀的變革。
實施“課改彙報課”聽評活動,構建教師心中的新課程體系。每隔兩周,全校組織一次“課改彙報課”聽評活動,教研組組織教師在聽課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形成總結性文字,編入每月一期的校刊。
這三個層次的活動,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螺旋式上升,第一層次的活動重在以理論指導實踐,第二層次的活動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第三層次的活動由實踐再升華為理論。第一層次中的“理論”是別人的,第三層次中的“理論”是教師自主構建的。通過三個層次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促進了課堂教學新境界形成,使課堂教學真正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
各教研組在學科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語文教研組的:“導學一自學一講授—檢測一小結”五步教學法;數學教研組的“目標教學法”和“問題誘導一指導嘗試一變式訓練一歸納小結一反饋矯正”五環教學法;物理教研組的“激趣.善誘、精講、引思”教學法:化學備課組的分層質疑,帶問探究——分組討論,調控點撥——啟發誘導,歸納小結——分層練習,評講深化——鞏固引申教學法:英語教研組的情景對話教學法及“複習一呈現一練習一反饋一鞏固”五步教學法。
⑵處理好必修課與選修課的關係。
必修課體現了學生共性發展的要求,選修課則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特長的尊重和發展,為學生未來定向發展打好基礎。在教學工作實踐中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必修課的優化上,這是提高辦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在必修課的開設上我們突出一個“嚴”字,體現基礎性和統一性;在選修課的開設上我們體現一個“活”字,體現拓展性和揚長性,該校結合教師特長和本地特色,開發了多種校本課程並開設了120多門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該校自1999年創辦便將選修課程的開發設置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發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⑶處理好學科類課程與活動類課程的關係。
學科類課程是教師傳授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活動類課程是學生鞏固、檢查知識,並通過實踐獲得直接經驗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的作法是既開好學科課程,又開好活動課程。在學科類課程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在活動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突出一個“動”字,通過研究性學習、勞技課和社會實踐等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搞調查,進行實驗操作和社會實踐,使學生的主動性、實踐性和創造性在綜合實踐類課程中得到充分發揮。
以社區服務卡帶動社區服務活動的展開。社區服務卡本是社區為需要幫助的群眾建立的一種便民卡,該校為了使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落到實處,將社區服務卡反用,與部分小區管理處取得聯繫,與他們合作為每一位參加社區服務的學生建立了社區服務卡。社區服務卡上的重要欄目便是社區服務活動記載表,要求每一位學生在雙休日為社區建設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然後由社區管理員(或鄉鎮負責人)在社區服務卡上記載蓋章。促使學生積極參加社區服務,自覺將自己融入社會。在參加社區服務時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社區服務卡的建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加社區服務的熱情,也有利於我們對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宏觀調控。開展社區服務活動以來,該校學生成了社區建設的有力幫手。通過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參與了小區的環境整潔,清潔美化,文明服務的各類公益活動;開展“手拉手”結對活動,以本社區內有困難的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自己的同伴自己幫,同時對生活在本地區內的孤老和離退休老幹部進行慰問與服務;參與社區建設與管理,為居委會工作出謀劃策,參加社區綜合治理及雙休日值班巡邏等。社區工作的每一個層面都活躍著該校學生的身影。
以合作小組推進研究性學習的深入。研究性課程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製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以合作小組的建立為依託,該校在這一點上可謂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1999年剛剛建校,我們就提出了小組合作這一教育思想,將各班學生按成績、是否住校、男女生比例,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期中、期末以年級為單位評選若干優秀合作小組予以表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合作小組在各方面發揮出了更大的作用,已經不再局限於課堂的合作,而是向課外延伸。尤其在研究性學習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每學期初要求各班級將每個合作小組的研究課題報年級部,由年級部匯總整理派出指導老師予以指導。學生的選題深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楚州名人研究》《如何運用網頁形象地展示文學作品——網頁製作體會》《家庭電腦防守黑客的基本方法》《家庭上網方式優選法》《金屬電化條件探究及其防護》《本校學生研究性學習現狀的調查與研究》《初中生課外閱讀現狀與思考》《中學生厭學心理調查與研究》《中學生的飲食習慣調查與研究》《 植物的向性運動》《楚州人為污染的研究》《 和諧之美——淺談數形結合》《 線性規劃的實際應用、產品安排問題》《 本班研究性學習情況的多媒體展示》 《 當代中學生面對意外之財時的心態調查》《美國籃球文化對城區中學生的影響》《中學生上課時的小動作的負面的影響》等,一般上半學期為研究階段,下半學期進行成果展示。
⑷處理好中考科目與非中考科目的關係。
如何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直接關係到課程改革方案能否得到有效落實。我們認為最主要的是要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育人觀。其次要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對中考科目和非中考科目同等看待。其中包括創造同等的教學條件、納入同樣的考核範圍之內。比如該校的勞技、體美音教學,除了創造與中考學科同等的教學條件外,還在師資、設備、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注重發揮隱性課程的作用。在課程體系的建立中,該校還注意隱性課程在素質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園的整體布局規劃和班級的布置中創設良好的物質、文化和人際氛圍,在教學樓的走廊牆壁上懸掛學生的書畫作品,努力使學校的每一堵牆都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每一片樹葉都成為一張精美的書籤,發揮學校每一種“潛在課程”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課程設置


淮安外國語學校課程設置豐富多樣,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與生活需要,除國家統一課程以外,又自主開發了近四十門校本課程。其中包括計算機、英語語音兩門必修課程以及“法律案件故事”解析、“跟我學第二外語——法語”、IT高端技術、十字綉等選修課。在開設選修課時,淮安外國語學校專門聘請社會、高校的專家、老師任教,如淮安區廣播電視台主持人馬東貞、淮安區西遊記研究會資深專家劉懷玉先生等。此外,選修課程的填報也有學生自主選擇,給予了學生們充分的選擇空間。開設時間為每周兩節,為90分鐘,與主課相當。選修課程內容也豐富多樣,力求突出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對學生情感和意志的培養。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是對必修課程內容的補充、延伸,在活動形式上更加靈活。

組織形式


每學期開學初,由全校教師申報本學期將開設的選修科目及需要的課時、必備的教學用書,教務處組織專人篩選,每學期三個年級選出三十六門選修課程,再由學生自主選擇參加,幾年來該校先後開設了120多門選修課,每一門選修課都有完整的教學計劃和詳細的講稿。

教學形式


隊 組 式:如合唱、舞蹈、球類選項等;
工作台式:如無線電、食品雕花、服裝設計等;
個 體 式:如書法、計算機、棋類、閱讀等;
集體活動式:如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體育競賽、小記者團等。

教學內容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安排如下教學內容:無線電製作、食品雕花、計算機基礎、電腦小報製作、科技發明;合唱、舞蹈、曲藝、繪畫、書法、攝影、剪紙、籃球、排球、橋牌、象棋、圍棋、影視評論、劇本創作、民間文學鑒賞等。

教學評價


學生評價

①選修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②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③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教師評價

①教師每課時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②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③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④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的設置、社區服務活動的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施(辦學初期設有,后被取消,肯能以後再次舉辦)為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形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全校有各種學科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30多個,參加的學生有兩千多人次。學校開設有120門以上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以此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特長。僅幾年以來,該校就有近千名學生在全國、省、市、區的各種科技製作、科技論文、小發明、徵文比賽、朗誦演講比賽、各類藝術比賽中獲獎。學生創新課題入選中央電視台《異想天開》欄目,在全國數百個參選課題中脫穎而出,與南師大附中等省內8所名校一同入選,央視為此專程來校實景拍攝,該課題后被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評為科普競賽節目一等獎,此外還榮獲組織、指導、表演等三個獎項。

所授榮譽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該校學生的整體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中考優秀率穩居淮安市前列,2002年淮安外國語學校中考創造了淮安區乃至淮安市教育史上空前的輝煌。初三(7)班葛凡同學以720分的優異成績榮奪淮安市“中考狀元”桂冠,學校有43人次獲大市語、數、外、理、化單科狀元,達淮陰中學分數線127人。淮安大市715分以上共12人,該校有5人。該校700分以上有21人(淮安區其它55所學校共1人,淮安區前30名中,該校佔29人,另有6人699分),列淮安各縣、區榜首。2003年中考在首屆輝煌的基礎上再次取得令人振奮的佳績。朱寧、沈純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取蘇州中學國際班;庄妍、王彥愷等9名同學考取南師附中實驗班,江玲玲、丁雪成等十幾位同學分別考取金陵中學、鹽城中學等全省一流的名校實驗班。張軻、楚旭兩位同學以文考727的總成績並列淮安市第二名。文考700分以上39人,文考680分以上127人,列全市第二。語、數、外、理、化、政等學科有二十多人獲大市“單科狀元”。學生學科競賽獲獎層次與級別一直穩居淮安大市第一。在2001年全國英語能力競賽(初三組)中,該校獲全國一、二、三等獎的同學有19名:卞婧同學以139分的優異成績名列淮安大市第一名,淮安大市130分以上共5人,該校3人,淮安市前10名該校佔5名。在2000年江蘇省青少年奧林匹克計算機競賽中,該校學生榮獲一等獎一名(原淮陰市參賽選手中初中學生唯一一等獎獲得者)、二等獎一名、三等獎四名。在2000年江蘇省中學生“長青杯”信息學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團體第六名(原淮陰市參賽學校唯一團體獎獲得者)。在2001年9月舉辦的第三屆江蘇省青少年奧林匹克計算機競賽中,該校有16名同學獲獎,省一等獎兩名、省二等獎十三名,本次獲獎的檔次及人數在淮安市名列第一。在2001年第七屆全國青少年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中,該校有10名同學獲獎(省二等獎二名、省三等獎八名),學校獲省團體第四名,沈純、華夏兩位同學以優異的成績入選江蘇省計算機奧賽集訓隊(全省初、高中共60名)。在全國第五屆“語文報杯”作文競賽中,該校有18名同學從20多萬名競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國家級獎項,其中陳丹、姜曉艷同學獲初一組國家級一等獎,包攬了江蘇省在這一級別中的所有獎項,劉陶同學獲初三組全國二等獎,位居江蘇省榜首,學校榮獲組織獎。在全國11屆初中物理競賽中,初二年級參賽同學囊獲淮安區前17名,楊濤同學獲全國一等獎(淮安大市最高分),獲全國一等獎的共有4名,獲全國二等獎的有9名,13名獲江蘇省一、二等獎;在2000年江蘇省初中數學競賽中,全楚州區獲省一等獎的共有40名,其中初一年級21名,初二年級18名,初三年級1名。該校當時只有初一、初二兩個年級,獲省一等獎的學生數達33名,其中初一年級全區獲省一等獎共21名,該校有18名;初二年級該校有16名(囊括前14名)。在2001年江蘇省初中數學競賽中,初一參賽同學140分以上有27人,比淮安市第二名的學校多5人,名列淮安大市第一名;初二參賽同學王彥凱、朱寧、陳騰妃、張明君以滿分的優異成績囊括淮安大市第1~4名;2003年全國初中學生化學素質與實驗能力競賽成績——該校同學以絕對優勢在淮安市所有縣區二百多所初中中遙居第一。全市前五名該校有三人:華夏、朱寧、張軻;全市前三十名該校有七人:華夏、朱寧、張軻、張明君、沈純、趙星辰、衡亮。前三十名所佔人數名列全市第一。全國第十三屆初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成績——初二年級夏士燦、王旭彤同學以99分的優異成績並列淮安市第一名。全市前五名該校有三人;全市前十名,該校有五人:夏士燦、王旭彤、張鍾秀、周言、唐揚。江蘇省第十七屆數學競賽——該校在前三屆均列淮安市所有初中第一的基礎上,初一至初三年級又全面豐收,再次以絕對優勢在淮安市所有縣區二百多所初中遙居第一。
2001年10月16日《中國教育報》以《直面民辦教育》為題,2002年10月13日淮安電視台《孕育輝煌》節目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淮安外國語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紀實》為題,對該校開展素質教育的情況及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專題報道。
2、抓德育方式改革,提高德育成效。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行為規範和養成教育為切入點,推行“導師制”和“自主管理”等德育模式改革。為了培養學生的組織和工作能力,該校在團委會、學生會、班級中推行幹部競聘上崗制度,讓學生充分施展才幹,展現他們的自治自理能力。與此同時,學校繼續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德育素養不斷提高。由於學校德育工作卓有成效,1999年以來,該校已連續3次榮膺“楚州文明單位”稱號,還先後被評為“淮安市德育先進集體”、“淮安市青年文明號”。德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點。針對德育的新情況、新問題,該校以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為突破口,大膽進行德育方式的改革。德育處先後出台了《中學“自主管理”教育模式》、《導師制實施方案》等德育管理文件,全校推行了免監考制。通過實踐,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不斷提高。此外,該校還積極探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德育過程的路子,認真進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學校德育》這一課題的研究,並建立了校園德育資源庫,為傳統的德育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實踐證明,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改革是一條必由之路。
3、抓學習方式變革,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研究性學習對於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研究性學習”還未列入省頒課程計劃時,該校就在初一、初二兩個年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科研,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鍛煉提高能力。此外,我們還通過各個學科的教學進行信息教育,讓學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拓展知識結構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抓信息教育和分層教學,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石。
⑴信息教育辦學特色契合素質教育之精要
實踐證明,在教育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實施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之一。因此,該校把面向21世紀的信息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並由此形成了該校的信息教育辦學特色。該校一方面大力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在20間教室內裝備了多媒體設備,校園分佈的信息點近100個;另一方面組織教師參加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學習並積極進行有關信息技術的課題研究。該校全部教師已經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其中相當部分的教師能夠製作出較高水平的課件。至今,該校已積累自製課件及網路課件近百個,其中有30多個課件獲得過國家、省、市級的獎勵,教師撰寫有關信息技術方面的論文多篇在省市刊物上發表,並有多篇論文獲得全國一、二、三等獎。與此同時,學校通過骨幹教師參與帶動課題研究的形式,積極進行多媒體與教學整合的研究,探索提高教學效益的途徑,多次參加全國性的“多媒體 與教學的整合”研討會,向大會提交多篇論文並做交流發言。
信息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是培養出一大批具有較強信息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學生。經過努力,我們在這方面已初見成效。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大部分人已經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自主學習。如今,假如你登陸該校網站,你將感受到班級網頁、個人網頁的異彩紛呈;你將體驗到《學生論壇》的濃烈氛圍;你將領略到《哺鸞》文學的青春氣息。在 剛剛結束的“江蘇省中學生計算機編程大賽中,大市前10名,該校佔了5名,總成績居淮安市第一名,有2名學生入選淮安市代表隊參加省集訓隊培訓並獲一等獎;在2003年江蘇省“小報競賽”中,該校學生獲省一等獎2名,二等獎10名,優秀獎30名。
⑵分層教學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石。
該校自創辦以來一直十分重視對分層教學的研究。2006年成功地辦了兩個實驗班,初二(14)、(15)班,這兩個班的數、理、化、英語、語文等學科的教學幾乎與初三同步,其中大部分學生完全具備參加中考的實力。我們有辦實驗班的成功經驗,又有淮安區乃至淮安市的一流師資,因此初一年級我們又開設了四個實驗班,以讓部分優秀學生脫穎而出。這四個班在教材選用及課程設置上都與普通班有所不同,英語使用了人教版和蘇教版兩套教材,數學除使用統編教材外,還選用了競賽教材,語文兼用了課外讀本。期中考試后準備開設物理課。我們在重視發展超常生的同時,更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保證每一位同學都達到自己發展的最佳點,為了控制分化現象,對課時進行重新整合,分配。每天上午排四節大課,每節課45分鐘,下午排五節小課,每節課30分鐘,以確保主幹學科每天有專門的時間對作業紙中的當堂反饋部分進行反饋、過關。為了強化了老師的過關意識,每周五下午初一、初二年級的主幹學科進行周闖關考試,以檢測一周下來學生對基本內容的掌握情況,周闖關考試成績低於95分的,視為不合格,周五晚上進行過關輔導,周六進行補測,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識。由於管理到位,措施紮實,初一年級的第一次月考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三門學科總分300分,普通班年級均分271.2分,最高分292分,實驗班年級均分280。7分。數學有34個滿分,90分以上人數近700人,80分以下人數只有15人,英語有54個100分,90分以上752人,80分以下只有4人。語文90分以上近100人,85分以上達300人。其他各年級學科均分均達85分以上。該校在不改變正常教學行政班的前提下,提出了培養特長生的思路。初一年級成立了數奧輔導班、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輔導班、英語知識競賽輔導班,初二年級增設了物奧輔導班,初三年級增設化學奧林匹克輔導班,利用晚自習時間進行輔導,讓一批學有專長的學生得到更充分地發展。
5、發揮示範輻射功能,齊添教育滿園春色。
該校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和骨幹教師隊伍優勢,主動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優秀的管理和教育教學經驗,在楚州區“幫扶結對校”教研活動中起到了龍頭作用。該校每年均有多名骨幹教師應邀為楚州區教師培訓班授課,每學期都舉辦“教學開放周”和“教學觀摩周”,開設8--10節面向全市的骨幹教師示範課,前來該校聽課評課的老師均達數千人次。該校通過多次承辦省、地市等各種學術會議,使學校的教學經驗在交流中不斷向省內外輻射。已承辦“江蘇省教育學會英語教育學科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淮安市信息教學研討會”、“淮安市中考數學研討會”、“江蘇省生物教學研討會”等省市級交流會10多次、楚州區級學科研討會20多次。

未來發展


淮安外國語學校深刻地認識到:伴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在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未來產業發展格局中,全社會對教育的需求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質的變化。中國加入WTO以後,教育的多元化發展也必將呈不可逆轉之勢。教育產業的競爭和發展趨勢都將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淮安外國語學校歷經5年艱辛創業之後,在總結髮展經驗與教訓基礎上,對我們的未來作出了更加理性、更加超前的戰略設計,以此來鞏固成果,適應未來。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未來的變化日新月異。在挑戰和機遇並存的時刻,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創新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將抓住時代的脈搏,繼續發揚創新精神,增強憂患意識,負重奮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爭辦出有自己特色的示範學校。“鍛造自我,追求卓越”,是該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志向;“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校園中幸福快樂地成長”,是該校追求的崇高教育境界。我們要讓孩子們在校園裡切身感受到:淮安外國語學校--走向成功的希望!

兄弟院校


淮安外國語學校是翔宇教育集團創立之初建立的第一所學校
集團其他學校有:
監利總校
寶應實驗初中
寶應實驗小學
監利新教育實驗學校
溫州翔宇中學初中部和高中部
溫州翔宇小學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地址


淮安外國語學校
地址: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楚州大道1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