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營

北京市延慶區大榆樹鎮下轄村

簸箕營村隸屬於延慶區大榆樹鎮,位於延慶縣城南約5公里、大榆樹鎮西約8公里處,距北京市中心約80公里。北與岳家營相連,南距新寶莊村約1.5公里。簸箕營村現有村民365戶,戶籍人口818人,其中滿族人口約70人,其餘為漢族人,勞動力342人。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84萬元,人均勞動所得12015.8元。

簡介


村域面積289公頃,地勢東高西低,平均海拔505米。村域內東部平坦,南部、北部及西部均有溝壑分佈,中部有八達嶺快速路通過。居民區大致呈倒梯形,面積32.36公頃。村處山前洪積平原上,岩石為花崗石,土壤為石灰性褐土,屬洪積物。植被以荊條白草酸棗等灌草從為主,覆蓋率為45%。
簸箕營村有耕地1800畝,節水設備覆蓋全部耕地,村內農機具拖拉機、農用車共有150輛,機井為12眼;村內林地面積有2200畝,山場面積為2200畝。
簸箕營
簸箕營
位於北京市延慶區大榆樹鎮的簸箕營村是以綠色蔬菜產業、觀光精品農業、西洋參等藥材為主導產業的綠色農 業村莊。
簸萁營村是縣級綠色村莊之一,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種植業和養殖業,現在逐步開始發展觀光旅遊業,逐步擴大第一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開拓第三產業,形成生態環境良好,一三產業互動的新都市農業。

歷史沿革


簸箕營村明代成村,據傳鎮域原有大面積柳樹林,村民用柳條編織簸箕出售,因工藝精巧,故得名簸箕營。簸箕營村歷史悠久,可供挖掘的人文資源豐富。主要有寨坡、古榆樹、古戲台、古廟、老房子等。村內現有白榆樹一株,樹齡將近600年,為北京市一級保護古樹,長勢旺盛。
簸箕營村起初村內黨員人數不多,解放初期有2名黨員,都參加過解放戰爭,先已離世。四清運動以後,村內黨員人數慢慢多起來。現村有黨員44名。

綜合情況


產業

簸箕村產業以農業為主,第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6比3比1,農業基本設施較齊全,村內節水設備覆蓋全部耕地,村內農機具拖拉機、農用車共有150輛,機井12眼。大田作物玉米秸稈為主,約300畝,年產值能達到22.5萬元。
簸箕營村種植業主要以蔬菜為主,有蔬菜1400畝,種植品種主要有圓白菜蘿蔔大白菜。村內現有圓白菜800畝,主要供應北京市場,並出口到新加坡和香港,年產值能達到160萬元;蘿蔔種植面積為200畝,年產值可達120萬元;大白菜種植面積200畝,年產值基本上為40萬元。
村內除種植蔬菜以外,還種植西洋參和果樹。西洋參種植面積375畝,為該鎮四個標準化基地之一,也是該村的綠色食品村內的西洋參已經種植4年,預計2007年西洋參產值能達到1200萬元;簸箕營西洋參種植中心是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長期帶動農戶60戶,季節性農忙時,還需要雇傭外村勞動力,季節性雇傭的本村和外村勞動力能達到400人左右;村內有農民經濟個人30個,每個經紀人可帶動15戶農民,其中還包括外村農民。
該村果樹品種為桃樹杏樹,桃樹種植面積130畝,杏樹70畝,現長勢良好,明年開始實現產值。
該村養殖有奶牛肉牛、羊和豬。奶牛為37頭,肉牛存欄量430頭,其出欄量一年為2000頭;豬存欄量200頭,年出欄量可達800頭;羊有2500隻,年出欄量近1000隻。村內有3個養殖場,糞污直接排入大田成為肥料。
該村主要農產品銷售方式:西洋參採用的是訂單農業,銷售價格和銷售數量均由協議為準,果品和蔬菜則一部分零售,一部分農戶到批發市場銷售。村裡和鄰村都由批發市場,便於農民銷售產品。

資源

交通便利,村內有延八路(八達嶺快速路)穿村過,去北京市和縣城都比較方便,延慶縣的絕大部分景區都通過本村。林果農業豐富,有豐富的農業觀光採摘資源。有370畝西洋參,有1000多畝果林地。溝崖風景區文化、生物、景觀資源豐富。村域南部有2000多畝的山坡地。

基礎設施

公共設施有村委會、村民文化站、小學一所、超市一處、農貿市場一處,村民休閑公園三個,綠化美化生態文明效果顯著。市政基礎設施,村內主要街道寬5米,總長度達7150米,基本上都硬化;街坊路總長550米,均硬化。村民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全部改造完成,集中供水方式,有自備水井1眼,自來水全部入戶。沿延八線以架空明線接入電路。村內接通有線電視,家家可以通電話,家家可以通寬頻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