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其昌
運其昌
抗日戰爭中在津浦路對日作戰,1934年8月任81師243旅少將旅長。抗戰勝利后,任豫西遊擊總隊中將司令。1933年7月2日,為了鎮壓沂水縣大刀會,慘殺會眾及在此避難的老弱婦孺3700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黃石山慘案”。 1948年5月30日在河南駐馬店被俘。
目錄
9月26日,國民第3集團軍的第12軍81師,奉命在德州長庄一帶構築防禦工事,以備抵禦日軍進犯德州。
該部隊在師長展書堂①(81師少將師長)的指揮下,組成了以81師243旅486團為骨幹、由全師各部抽調骨幹500餘人的奮勇隊,在486團團長趙廷壁上校的帶領下,從德州出發繞襲桑園的日軍,次日凌晨與日軍發生激戰,至上午8時奪回桑園火車站,大挫日軍前鋒的銳氣。
稍作休整的日軍磯谷集團,聚集兵力藉機進行反撲。他們以坦克、鐵甲車為先導,在八架飛機的掩護下向德州撲來,9月30日到達德州(當時稱為德縣)。10月1日,日本侵略軍在大炮、坦克的掩護下,向長庄陣地發起進攻。
當時的陣地上,只有運啟昌③的第243旅的旅部、486團的一部分以及81師的炮兵營,幾乎沒有戰鬥部隊。防守兵力嚴重不足,故經過短暫的交火后,這些部隊也按照韓復榘的命令撤出了戰鬥,德州城北的前沿陣地丟失。
隨即,日軍向德州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日本空軍出動八架飛機,向德州城的小西門、北門、火車站等處進行狂轟濫炸。小西門及以西的城牆角(號稱靴子城的靴子尖)離鐵路最近處不過30米,是德州乃至山東的北大門,這時它首當其衝的成了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
沿鐵路行進的日軍鐵甲車在城西的鐵道上,集中火力轟擊小西門附近的城牆。日軍的坦克及重炮也集中火力,向城牆上的守衛陣地進行狂轟,步兵象潮水一樣向城頭湧來。德州城立即籠罩在一片硝煙火海之中。
因韓復榘為了保存實力,下令所屬部隊全線撤退。致使守衛德州城的部隊,僅有第12軍81師243旅485團不到一個團的兵力。485團在團長陳延年上校的指揮下,以城牆為防線奮勇抵抗、全力固守。日軍飛機轟炸時,他們就退到城牆下的防空洞里,炮火一停立即上城牆阻擊日寇。他們毫不顧忌自己的生命,頑強的擊退了日軍一次次的瘋狂進攻。
據原第12軍81師炮兵營三連二班班長楊雲青回憶:日軍以鐵甲車、飛機、坦克為前導,大舉進攻德州城。這時,德州城內僅有485團的一部和我們炮兵營。我們3連的陣地,在城牆西北角靠近鐵路線的小西門處。日軍先是以3架飛機轟炸,后增加到18架飛機,對我們的陣地進行反覆的轟炸。
鐵路上鐵甲車,不停用機槍地掃射和炮擊,之後他們用坦克撞擊小西門的木製城門。在小西門上防守的三連連長古大長(河南遂平玉山鎮北門裡人),把迫擊炮彈按上頂火帽,從城上連續擲向敵坦克。日軍的坦克被炸毀了,古連長也被鐵甲車上的機槍射中前胸,而光榮的殉國了④。
後來城牆被打開一個缺口,日軍攻入城內,我守軍組成敢死隊,由該團營長帶領沖入敵群,在小西門以西得靴子尖北與日軍展開肉搏戰。戰士們揮舞大刀勇猛拼殺,最後將與數倍於己的日軍趕出了城外。由於雙方連日激戰,多次拉鋸式的肉搏,我485團傷亡慘重,嚴重的缺員。但戰士們仍頑強的堅守著陣地,抗擊著數倍於己的日寇,有力的牽制了日軍的南侵。
終因沒有兩翼無友軍的助戰、後續部隊的支援,又沒有後勤補給的情況下,第485團在絕大多數將士殉國后(有的記載全團殉國),少數將士於10月3日凌晨從南門撤出德州。
10月3日,德州被日軍攻陷。
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攻陷德州小城竟用了3天4夜的時間。且系在城中僅有不足一個團的兵力,日軍兵力和裝備均優於我軍的情況下。德州城牆周長10里零180步。一個建制完整的團,5米的空擋才可有一人把守,何況他們還不足一個團。
今日,我們可想而知,這一防禦戰的慘烈程度;中國軍人在抵禦外來侵略時的英勇頑強。所以,他們雖敗優容,這一戰,絕對是德州乃至山東抗戰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頁。是他們為山東的抗日做出了榜樣。
戰鬥結束后,在德州保衛戰中犧牲的中國士兵,大部分都被當地百姓埋在,小西門附近的北城牆根附近,就是現在殘存的城牆角附近。
日軍侵佔德州后,對德州人民進行了瘋狂的報復,他們將17名群眾用鐵絲穿過鎖子骨,並用刺刀將其全部捅死。隨後,又殘殺無辜群眾5人,燒毀民房40餘間,宰殺大批家禽牲畜。製造了慘無人道的“趙莊慘案”;
他們從小西門進入德州城后,發現在城牆根下防空洞里藏著30多名百姓,就用機槍向防空洞里掃射,將其全部殺死。當他們發現勝利街某某家的地窖里藏有人時,就向裡面丟了四顆手雷,當即炸死20多人,10餘人受傷,吃奶的嬰兒同母親一起慘死在血泊里……。
日本鬼子就是以這種殘暴的方式,開始了侵入山東后慘無人道的罪惡活動。
從此,德州人民淪落成了亡國奴,步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在德州小西門抗戰中陣亡的將士們永垂青史! (馬惠彬整理)
註:
1、展書堂:原籍河南周口西華縣,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肄業(1919年8月入學、1923年8月畢業)。他從當兵開始,由班、排、連、營、團、旅,直到師長。從軍十一年裡,身經百戰,出生入死負傷十三處。北伐中打敗軍閥吳佩孚幹將黃得貴,抗日戰爭中的德州之役,瑞昌之役,均因其輝煌戰績而載入史冊。后被以升職為名解除軍職,開差回籍。不久因氣憤成疾,吐血而卒。
2、見:《歷史真相檔案》之一百零七-韓復榘的罪惡(抗戰系列之二十九)。
3、運其昌:抗日戰爭中在津浦路對日作戰,1934年8月任81師243旅少將旅長。抗戰勝利后,任豫西遊擊總隊中將司令。1933年7月2日,為了鎮壓沂水縣大刀會,慘殺會眾及在此避難的老弱婦孺3700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黃石山慘案”。 1948年5月30日在河南駐馬店被俘。
4、見:《抗戰中的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德州文史》等。
5、孫桐萱(1895—1978年)河北交河人。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學兵。1925年升任團長。1926年後,歷任十五師、二十師師長、十二軍軍長。抗戰時期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率部參加台兒庄戰役。1943年,被蔣介石以“通敵有據”的罪名予以扣押,但未能定罪。1946年退出軍界前往北平經商,1978年病逝。
德州保衛戰時,孫桐萱率二十師、獨立旅及軍部布防在德州以南的平原、禹城一帶,作為德州保衛戰的後援。
7、由於資料太少文中記載不詳細,而且,德州失陷的時間、城北的前沿陣地是長庄還是於庄等,各種資料上記載的不統一,故文中僅可作參考。
8、有關“打響山東抗日的第一槍”的問題,各地的資料有多種說法,但筆者堅持德州是山東的北大門,日寇一進入山東就遭到了德州軍民的抵抗,這“山東抗日的第一槍”,絕對是在德州保衛戰中打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