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山四路

重慶渝中區的抗戰文化街

中山四路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是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政府所在地,是抗戰文化一條街,代言著重慶的前世今生。

1937年至1946年間,國民政府行政院等機關設立於此,使中山四路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指揮中心。這條街上歷史遺跡除了中國民主黨派博物館的特園外,還有桂園周公館、戴公館、張驤公館、國民政府總統府舊址等。

郭沫若老舍柳亞子陶行知徐悲鴻等曾在中山四路定居創作,他們從中山四路了解並傳播重慶。

地理位置


被評為“重慶最美一條街”的中山四路陪都歷史文化街區起與上清寺轉盤,止於周恩來紀念銅像廣場,全長約1000米。此路段周邊是全市政治中心(市委、市政府、市紀委等眾多市級機關駐地),也是全市聞名的文化中心。

歷史意義


中山四路
中山四路
一條街上歷史遺跡很多,除了中國民主黨派博物館的特園外,此地還有桂園、周公館、戴公館、張驤公館、國民政府總統府舊址等。
1937年至1942年,在日本帝國主義長達五年的“無區別轟炸”中,重慶中山四路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中國的指揮中心,以其不屈之姿,指揮著全國人民頑強抗擊日本法西斯統治,並取得重要勝利,為英美等國在太平洋戰場爭取了時間和有利條件。

歷史遺跡


特園

特園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鮮英的公館,位於重慶市上清寺西南角風景秀麗的嘉陵江畔,始建於1931年,佔地約二三畝,布局典雅,結構嚴謹,居室寬敞,錯落有致,庭院幽靜。因為鮮英字“特生”,故名其宅為特園

桂園

桂園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中山四路65號,是原國民黨上將張治中的公館,因院內有兩株桂花樹,桂園因此得名。1945年8月,重慶談判期間,張治中地將此處備作毛澤東在重慶市內辦公會客的地方。桂園是當年毛澤東與周恩來代表共產黨同國民黨代表進行談判和簽訂《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的地方。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公館

周公館又名曾家岩50號,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中山四路。1938年冬,中共代表團由武漢遷移重慶后,為便於工作,周恩來同志以個人名義租賃這幢房子,作為中共南方局在市內的一個主要辦公地點。小樓地處街巷盡頭,右側為國民黨軍統局局長戴笠的公館,左側是國民黨警察局派出所;樓房內,中共代表團僅租賃了一、三兩層,二樓的大部分和底層門廳旁的廚房,均為國民黨人居住。
中山四路周公館
中山四路周公館

張驤公館

公館位於抗戰陪都時期軍政要員和外國使節密集居住場所上清寺,為國民黨元老張群四弟張驤所有。2003年授予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稱號,現屬渝中區電信局房產。

周邊配套


中山四路不僅是一個歷史遺跡聚集地,還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園區集歷史文化、休閑旅遊、文創體驗等於一體。園區由3棟具有古典折衷主義風格的建築組成,彙集OliverBrown咖啡館、OBHouse烘培坊、卡珀義大利餐廳等時尚文化業態。結合周邊民國時代遺留下來的桂園、周公館、特園、國民政府總統府舊址等人文遺產,構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創意產業街區風格。

街區恢復


中山四路是重慶恢復歷史街區的成功案例,中山四路一帶,是陪都、抗戰遺跡最集中的地方。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厲華曾表示,桂園、特園、周公館都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文物,每年都會修復,都遵循了修舊如舊的原則。
2010年重慶市結合主幹道綜合整治時,對這一片區作為歷史街區進行了很好的恢復。這一帶歷史街區的恢復,在保留文物遺跡歷史面貌的同時,又結合了地域建設特點,將沿街的眾多建築改為青磚帶瓦、拱窗拱廊的中西合璧風格。而這一風格,正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此處的建築風格,這讓改造后的建築和保留下來的歷史建築顯得更和諧,給人以整齊、古樸、大氣的美感。
在桂園,當初修毛澤東和蔣介石簽訂雙十協議的地方,陳列如舊;桂園則是一個典型的西式風格的公館性建築,修復時按照它們本身的風格進行。
中山四路街景
中山四路街景
在周公館中的天井裡,有一條秘道,據了解,1939年修建的這條秘道,可以一直通向防空洞直達嘉陵江邊,昨天記者看到,天井堆滿了花盆,堵住了秘道入口。
在戴公館,工作人員劉大龍說,2008年,重慶文資公司開始著手對戴公館進行改造。在修復過程中,牆面、屋頂、地面,小到勒腳、壁爐,都盡量只做加固和防風化處理,這樣是為了對原有的元素盡量的保留。
恢復中山四路的歷史風貌,並不是將中山四路恢復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模樣:抗戰時期的中山四路,建築比較凌亂,其中有的建築遭受過日軍的轟炸。修復后的中山四路,既沿襲了歷史建築風格,又讓其保持現代街區的整齊、有序。也就是說,恢復講究的是傳承其“神”,而不是形似。這讓城市的歷史風貌、歷史文脈得到很好的延續。何智亞認為,中山四路作為成功案例,該市在主幹道綜合改造時,在今後的歷史街區恢復時,均值得借鑒。

街區評價


2010年通過激烈的“海選”,中山四路被網民評選為首屆“重慶最美一條街”。

街區特色


在打造重慶“最美街巷”過程中,街道在保留文物遺跡歷史面貌的同時,又融合巴渝建築特色,將沿街眾多建築改為青磚灰瓦、拱窗拱廊的中西合璧風格。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建築的歷史風貌,又反映了時代進程的重慶城市新貌;不僅使街景更美觀,還傳承了歷史文脈,彰顯了文化特色,在大幅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時,也為這座“老城”提供了新的發展動力,正成為改善民生、提升市民幸福指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