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航空
蘇聯航空
蘇聯是世界上航空發達的國家。蘇聯航空前線航空兵的主要任務是協同陸軍作戰,自1967年以來飛機數量從4000架增至6000架,並補充了2300架武裝直升機。此外,還有各種用途的直升機約2000架,主要是米8和米6。
目錄
航空業
沙皇俄留航空業余廠坊,業約 ,仿製航空產品,產飛約 架。十月革命后蘇聯採取了一些加速發展航空工業的措施:①優先發展科學技術:十月革命后第二年,列寧就支持並批准建立了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為航空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個研究院後來又派生出發動機、材料、工藝、試飛等獨立的研究院和設計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蘇聯建立起一批航空設計局,對航空科學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②大力培養人才:從1919年起,蘇聯先後創辦了17所航空院校,並在15所綜合性院校中設有與航空有關的專業,培養出大批科學技術人才,成為發展航空事業的重要力量。僅在航空工業中就有科技人員近20萬人,約佔全部人員的四分之一。1923年成立的航空之友協會廣泛宣傳和普及航空知識,會員多達200萬人,使航空事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③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為了節約時間和經費,蘇聯根據需要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例如,20~30年代仿製外國的飛機和發動機,並允許外國在蘇聯辦航空工廠或派專家出國學習;40年代仿製外國的噴氣發動機和飛機;60年代以後主要是引進國外先進的飛機氣動外形,這些對提高蘇聯的技術水平起了一定作用。
蘇聯的航空工業體制與西方國家不同。科學研究、設計、批生產分為三個獨立的體系,由蘇聯航空工業部領導。研究院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編製設計手冊、材料標準、工藝手冊等規範性技術資料,提供設計和生產部門使用。設計局負責型號研製。設計局擁有自己的試製工廠和試飛基地,能很快研製出飛機,交工廠生產。從1922年至1984年的62年中,蘇聯共研製出約500多個飛機型號,投入使用的約300多個,平均每年向軍方和民航提供約5個新型號的飛機,使飛機不斷更新。
軍事航空
蘇聯軍用飛機總數約 11000架。近年來,用一批高性能的新飛機替換了老式飛機,數量上有所減少,但作戰能力卻得到了提高。60年代以來,直升機的裝備數量大大增加,總數已達6250架。
空軍遠程航空兵現有飛機 932架。由於戰略導彈分擔了一部分戰略攻擊任務,戰略轟炸機的作用降低了,更新換代進展遲緩。50年代研製的圖20和米亞 4仍在使用,大量使用的中程轟炸機圖16從60年代起開始退役,逐步用
蘇聯航空
軍事運輸航空兵裝備飛機數量已減至600架,原來的主力安12已大部分由伊爾76所替代,巨型的安22仍在使用,其後繼機安124已研製成功。
國土防空軍是1948年為對付戰略轟炸機而組建的,先後裝備了十餘種截擊機,一些殲擊機也逐漸改為截擊機。60年代以來,隨著防空導彈和新型截擊機的發展,這個軍種的飛機數已從4000架減至1250架。裝備的主力是米格23、米格25、米格31、蘇15和蘇27。新型截擊機有下視下射能力,可對付低空突防的敵機和巡航導彈。
海軍航空兵現有飛機 775架,除原有的圖16、圖22、圖20等飛機外,增加了圖26轟炸機、雅克36垂直起落艦載殲擊轟炸機、蘇17變后掠翼殲擊轟炸機等新機型。
民用航空
蘇聯民航的飛機、直升機廣泛用於國民經濟各部門,有120個服務項目,如航線運輸、農田作業、森林巡邏滅火、資源勘察、魚情和冰情偵察、航空醫療救護、南極和北極考察隊的後勤支援等。
①航線運輸:單程航線長 100萬公里(其中國內航線30萬公里),國內航線通航3600個城鎮,國際航線通航4大洲95個國家的118個城市。1983年客運量為1.09億人次,周轉量1710億人公里;貨運量300多萬噸,周轉量187億噸公里。
②農林服務:1983年農林作業面積1.05億平方百米(公頃),約佔全世界農林作業面積的40%。完成全年施肥工作的40%。每年森林滅火平均為7000起。
③醫療救護:1976~1980年間航空醫療救護飛機有33.4萬次。
民航客機有2360架,其中,中、遠航程的約1200架,主要有圖154、伊爾62M和伊爾86(圖2),短程航線主要用圖134、雅克40和雅克42,遠程貨運用伊爾76T。農業飛機約10000架,居世界首位,主要是安2飛機。此外,還有各種用途的直升機約2000架,主要是米8和米6。研製中的民航機有圖164、伊爾96和米17等。
蘇聯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