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體育
高等學校體育
高等學校的學習比較繁重緊張,學生的體質狀況同在校時能否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畢業后能否勝任所從事的工作,都有重要的關係。因此,新生入學前要經過嚴格的體格檢查,體質不合格的不得入學。進校后更要重視體育、衛生、保健,不斷增強體質。高校學生一般是在17~18歲入學,他們身體的生長發育已接近成年人,體力的發展已達到本人的最高水平(見表 1、2、3)。體育的任務是要使他們的體力得到充分發展,並在全面鍛煉的基礎上,根據所學專業和將來工作對體力的要求,加強某些身體活動技能的鍛煉(高等師範院校的學生,將要從事教育工作,更要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熟練地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
中國清代開辦的大學堂,以及辛亥革命后開辦的高等學校,都把體育列為教育內容之一,規定體操課(體育課)為各種專業各個年級的必修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高等教育部於1961年編訂並頒布了第 1個全國統一使用的《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大綱》,同時,編寫出版了《高等學校男生普通體育課教學參考書》和《高等學校女生普通體育課教學參考書》,供教師參考使用。
1979年,教育部重新編訂了《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大綱》,其編訂的原則是:從增強體質出發,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相結合;要符合學生的認識和生長發育的規律;根據實際情況和今後發展的需要,注意訓練現代的運動技術。根據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的基本任務,大綱分為基本教材和選用教材。並規定在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如學校條件允許,高年級也可開設體育課,前兩學年共授課 140學時。
中國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大綱,與中小學相比,主要有以下特點:①教材內容按運動項目分類,強調“田徑是各項運動的基礎”,把田徑作為重點教材。女生規定學習籃球和排球,男生在籃球、排球和足球中必須選擇兩項。②規定了男女分班上課,對病弱學生開設保健課或醫療體育課。③沒有具體劃分年級要求,各校自行編訂教學進度。
中國高等學校普通體育教學大綱規定體育課是一門基礎課,並列為考試和考查科目。根據學生的運動成績、學習態度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情況,評定學生體育課的成績。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大綱》,出版了田徑、女子體操、男子體操、籃球、排球、足球、武術、游泳、滑冰和體育理論知識等體育教學參考書。
現代各國高等學校關於體育課程的設置,一般分為必修、選修和不設體育課 3種類型。中國、日本、蘇聯和歐洲一些國家,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是必修課程;在美國是選修課程;還有一些國家不開體育課,只有課外活動。中國高等學校的體育課,分為 3種形式:①普通體育課,是為身體一般健康,但未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大學生開設的,主要是進行身體的全面鍛煉,並結合所學專業的需要進行教學。②專項體育課,是為身體素質較好,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並對某項運動有一定基礎的大學生開設的。使他們在全面鍛煉身體的基礎上,進行某一專項的學習和提高,以便更好地增強他們的體質,提高他們的運動成績。③保健體育課,是為身體較弱,或患某些慢性病的大學生開設的,主要是通過適當的體育活動,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保健體育課的上課時間、學生分組、教學內容與方法等,都要根據學生身體健康檢查的資料和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並經常與醫務部門密切配合,隨時分析學生健康情況的變化,採取相應措施。
中國高等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試行草案)中規定:“學生要堅持每天做好早操和課間操,每周參加兩課時以上的課外體育活動(列入課表)。未開體育課的三年級以上學生,要自願組成鍛煉小組或運動隊,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各年級學生都要保證平均每天1小時以上的體育鍛煉時間。”鍛煉小組是以參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規定的項目鍛煉為主,同時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參加某些專項的體育鍛煉。運動隊的訓練則是吸收那些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並在某一體育項目上有所專長的學生參加。高等學校都設有體育教研室,有的還設有體育運動委員會。各地、各類高等學校都有自己的傳統體育項目,各校、各系、各班之間經常開展小型比賽,並形成制度。在大城市各高等學校聯合成立高等學校體育委員會,組織和領導體育教學研究和開展校際運動競賽。
現代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完全由學生自己安排,一般是學生參加設在學校的各種專項運動俱樂部。這些專項運動俱樂部,獨立於一般學校體育之外,主要是組織較高水平的專項運動訓練和參加社會上的運動競賽。例如,美國大學生體育俱樂部,聘請著名的教練員,由社會團體、個人或基金會資助經費,培養出許多優秀運動員,他們不僅參加重要的國際比賽,而且有的運動員是代表國家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優秀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