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煙墨

以松木煙灰為原料製成的墨

古代制墨,多用松木燒出煙灰作原料,故名松煙墨。煙是動植物未盡燃燒而生成的氣化物,煙遇冷而凝固生成煙炱,煙炱有松煙炱和油煙炱之分。煙是制墨的重要原料。中國制墨所採用的煙料,可分為松煙和油煙兩大類,其中尤以使用松煙歷史最為悠久。

名稱來歷


古代制墨,多用松木燒出煙灰作原料,故名。《洞天墨錄》:“古墨惟以松煙為之,曹子建詩:‘墨出青松煙’。”衛夫人筆陣圖》:“其墨取廬山產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屠隆《考盤餘事》卷二:“余嘗謂松煙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煙墨姿媚而不深重。”松煙墨的特點是濃黑無光,入水易化。宜畫人物鬚眉、翎毛和蝶翅等。

簡介


松煙墨的製作採用砍伐松枝,燒煙、篩煙、熔膠、杵搗、錘鍊等研研製成,工序較為複雜,其特點是濃墨無光,質細易磨。松煙墨要經歷經歷四夏,還要加許多香料、煙葉等,防蟲蛀。
在中國制墨史上,漢代和宋代是兩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階段。漢之前主要使用天然墨(石墨),人工墨極少。到了宋代,由於制墨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松煙墨,松煙墨的出現是中國制墨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從此,人們告別了使用天然墨的時代,為日後制墨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宋代制墨業在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油煙墨的創製是最突出、最值得驕傲的成就。在宋之前,中國制墨都採用松煙為主要原料,用松煙制墨要選擇肥膩、粗壯的古松,因而許多古松被砍伐殆盡,造成對自然資源的極大破壞。宋代晁貫之在《墨經》中這樣描述:“自昔東山之松,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品品位上,然今不復有,今其所有者,才十餘歲之松。”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寫道:“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在嚴重墨源匱乏而用墨需求日增的情況下,尋求新的制墨原料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