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大龍蝦的結果 展開

大龍蝦

十足目螯龍蝦科動物

大龍蝦是軟甲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螯龍蝦科(Homaridae,或擬海螯蝦科〔Nephropsidae〕,真龍蝦)、龍蝦科(Palinuridae,刺龍蝦)、蟬蝦科和多螯龍蝦科(Polychelidae,深海龍蝦)動物的統稱。

大龍蝦體內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含量十分豐富,並且膽固醇含量極少,是一種名副其實的低膽固醇營養佳品。出肉率達60%~67%,平均l00g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須氨基酸31.60mg。肉質與味道優於海水成蝦。

形態特徵


大龍蝦
大龍蝦
大多數大龍蝦全身是紅色的,也有一些別的顏色的。它的體形較大呈圓筒狀,是世界上最大的蝦(目前最大的大龍蝦長66厘米,重16斤)。甲殼堅厚,頭胸甲稍側扁,前側緣除海螯蝦科外,不與口前板癒合,側緣也不與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癒合,頸溝明顯。
第1觸角較短小,雙鞭。第2觸角有較發達的鱗片。3對顎足都具外肢,步足全為單枝型,前3對螯狀,其中第1對特彆強大、堅厚,故又稱螯蝦。末2對步足簡單、爪狀,鰓為絲狀鰓。龍蝦頭部有觸鬚3對,觸鬚近頭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頭部外緣的一對觸鬚特別粗長,一般比體長長1/3。
一對長觸鬚中間為兩對短觸鬚,長度約為體長的一半。棲息和正常爬行時6條觸鬚均向前伸出,若受驚嚇或受攻擊時,兩條長觸鬚彎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擊。
胸部有步足5對,第1-3對步足末端呈鉗狀,第4-5對步足末端呈爪狀。第2對步足特別發達而成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發達,並且雄性龍蝦的前外緣有一鮮紅的薄膜,十分顯眼。雌性則沒有此紅色薄膜,因而這成為雄雌區別的重要特徵。尾部有5片強大酌尾扇,母蝦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內彎曲,爬行或受敵時,以保護受精卵或稚蝦免受損害。

主要品種


原產地:中、南美洲和墨西哥東北部地區。中國分佈現狀:已擴展至上海、江蘇、香港、台灣、廣州等地,形成數量龐大的自然種群。
最大的大龍蝦
最大的大龍蝦
全世界共有龍蝦400多種。北美洲是龍蝦分佈最多的大陸,分佈在北美洲的有兩個科(蟹蝦科,螯蝦科),12個屬,300多種。在300多種龍蝦中多數經濟價值較低。其中Cambarellus屬的種類個體最小,個體重量很少超過lg;個體較大(每尾可達到50-80g)和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龍蝦有原螯蝦屬Procambams,螯蝦屬Cambarus,太平洋螯蝦屬Pacifastacus和叉肢螯蝦屬Orconectes的種類,其中克氏原螯蝦占整個龍蝦產量的70-80%。
中國是龍蝦分佈最少的國家之一。僅有四個種,克氏原螯蝦,東北螯蝦Cambaroidesdauricus,史氏擬螯蝦C.schrenkii和朝鮮螯蝦C.Similis,后三種僅分佈於我國東北三省、朝鮮和日本。

生長繁殖


刺龍蝦
刺龍蝦
大龍蝦均為海生,底棲,多為夜出性。以動物屍體為食,但亦食活魚、小型軟體動物和其他底棲無脊椎動物以及海藻種類分佈。大龍蝦見於從拉布拉多至北卡羅來納的水域,有時棲於淺水,但深至366公尺(1,200英尺)的水中數量更為豐富。體重約0.45公斤(約1磅)、體長約25公分(約10英寸)的龍蝦在淺水中捕撈。通常用龍蝦籠(一種網箱,內置死魚為餌)捕撈。在深水中龍蝦可重達約2.5公斤(5.5磅),常用拖網捕撈。特別巨大的個體可重20公斤(40磅)。美洲龍蝦經常活著市售。身體背側多為淺黑綠色或棕綠色,腹美洲螯龍蝦(Homarusamericanus)側黃橙色、紅色或藍色;浸入熱水中后變成紅色。雌體經約5年的發育即成熟,準備產卵。夏季雄體將精子送入雌體體內,但受精要到春天方發生。每個雌體產卵3,000枚乃至更多,卵產出后附於雌體的游泳足上直至數月後幼體孵出。幼體身長約1公分(0.4英寸),自由游泳約12天,然後沉到水底,並停留於此。有些龍蝦的壽命可達50年。狗鯊鰩魚鱈魚最常捕食龍蝦的幼體。成年龍蝦的主要天敵是人。
刺龍蝦身上多棘刺,無大螯。通常僅腹部可食,以龍蝦尾之名市售。其觸角亦極為發達。許多種棲於熱帶海域,但像龍蝦(Palinuruselephas)見於英國至地中海。刺龍蝦科有兩個種在美洲具重要商業價值︰加利福尼亞刺龍蝦(P.interruptus)產於太平洋沿岸,體長可達40公分(16吋);西印度刺龍蝦(P.argus)分佈於百慕達至巴西,體長可達約45公分(18英寸);南非岩龍蝦(Jasuslalandei)分佈於南非附近水域,有重要的商業價值。
蟬蝦主要分佈於熱帶,體頗扁,無螯,觸角扁平,呈寬闊的片狀。多數種類體短小,無經濟價值。深海龍蝦(多螯蝦)體軟,柔弱,具螯,有些種類無視覺能力,均無商業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