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許志仁的結果 展開

許志仁

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術專家

許志仁,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術專家。在寶成線八廟溝隧道施工中,首創漏斗棚架開挖法。在川黔線涼風埡長隧道首次採用平行導坑輔助施工法,開創了中國長隧道施工的一種模式。在主持和指導成渝、成昆等十多條鐵路幹線重點隧道施工中,連創快速成洞和順利通過不良地質新記錄。指導完成了國內地鐵首次採用暗挖法施工。他是提高隧道整體施工技術水平的組織者,為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生平


志仁,廣省揭陽縣(今揭陽市),1946年7月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工學院土木系,獲工學學士學位。當年9月在湘桂黔鐵路都(都勻)築(貴陽)段工程處參加工作。1949年貴州解放,隨四野工兵六團搶修黔桂公路清定河大橋,保證解放軍北上四川。1950年參加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亂(石灘)柏(樹坳)段隧道群修建,開始隧道施工生涯,奠定了一生奮鬥志向。
,參寶成川黔、成昆、貴昆、湘黔、枝柳、衡廣複線、大秦等多條鐵路,以及北京、廣州地鐵等多項重點工程建設;歷任隧道施工分隊長、隊長、施工科長、處總工、局副總、局總工、副局長、代局長等職。退居二線后,繼續關心隧道及地下工程事業,為解決施工難題出謀劃策。在他半個多世紀從事隧道工程生涯中,始終奮鬥在生產第一線,長期實踐形成了這樣的工作作風:深入實際,只有到生產第一線才能取得發言權;高度重視工程地質特徵及其變化;遇事和群眾一起慎重研究;依靠科技,追求創新。
熱隧及程業,嚴謹,誠懇謙,熱益,術討論、、授課式幫助培養程量,隧及程展,傾注血,隧程愧良益。
1949年獲貴州省搶修甲等工模;1956年,代表先進集體參加全路勞模大會;1958年被評為貴州省一等工模;1983年獲河南省勞動模範稱號;1985年獲國家“在複雜地質險峻山區修建成昆鐵路新技術”科技成果特等獎;1986年被授予“五一”勞動獎章;1987 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個人簡歷


1923年9月15日 生於廣東省揭陽縣(今揭陽市)。1942-1946年 廣州中山大學工學院土木系學習。
1946-1949年 湘桂黔鐵路都築段工程處第三總段實習生、技術員。
1950-1952年 西南鐵路工程局隧道工程隊(成渝線)主管技術員。
1953-1955年 隧道工程公司一處(寶成線)工程師、分隊長、副隊長、施工科長。
1956-1958年 隧道工程公司一處隊長、總工程師。
1958-1959年 貴陽鐵路局、成都鐵路局(內昆線)施工科長。
1959-1962年 成都局隧道工程處副總工程師,沙木拉達隧道指揮所總工程師,川豫線大巴山隧道成都鐵路局第九工程處總工程師。
1962-1964年 西南鐵路局第九工程處副總工程師兼施工科長,第二工程處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1965-1979年 西南鐵路工程局(成昆、湘黔、枝柳線)副總工程師、副指揮長、總工程師等。

主要論著


1 許志仁等。隧道漏斗蓬架法施工。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55.
2 許志仁。不良地質隧道施工方法。技術通訊,成都:第二鐵路工程局,1956.
3 許志仁。大瑤山隧道施工。科技動態報告文集,北京:鐵道部基建總局,1986:108~111
4 許志仁等。軍都山隧道黃土段施工方法探討。隧道工程,1986(3):1~7

技術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些大城市的城市化發展很快,用地緊張,影響可持續發展。為緩解地面用地緊張壓力,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工作受到重視,如地鐵、地下停車場等工程項目的實施建設被提到議事日程。許志仁為推動這一新領域建設項目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例如計劃中的北京地鐵復(復興門)八(八王墳)線,地處東西長安街,途經天安門,如果仍然沿用原來的明挖法建設,對地面和環境的干擾影響必將十分巨大,是困擾多年起步緩慢的重要因素。大秦線軍都山隧道進口淺埋段的施工,引起了北京市及地鐵有關領導的注意,一方面組織人員到工地進行詳細考察評估。另一方面多次組織專家論證。由於他是軍都山隧道施工單位的領導,同時鑒於在技術上的造詣和威望,他的意見很受重視,對決策採用暗挖法施工起到了很大作用。由此,北京市地鐵主管部門決定首先開工復興門折返線段,作為試點工程。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施工者的一次考驗。他和隧道局職工一起,在軍都山隧道淺埋段施工技術基礎上,針對北京市沖積砂、礫石淺埋地層,編製了折返線大斷面暗挖施工方案,按照新奧地利隧道工法原則認真領導和組織,終於在國內完成了第一條用暗挖法修建的地鐵工程。該項技術現已發展成為一種施工方法——淺埋暗挖法。目前,在城市地鐵、地下停車場、過街道、電纜和給排水管道等工程中得以廣泛應用。廣州地鐵一期工程起始階段,對地下工程施工經驗不足,他積極向有關方面介紹和推薦鐵路這方面的情況和相關實用技術。由於他在廣州有較好的工作基礎,影響大,知名度高,他的合理建議得到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決定引入一批鐵路部門的建設隊伍參加廣州地鐵的主要工程建設,這樣就贏得了大量技術開發和跟蹤所需時間。此外,根據廣州地質條件多樣化特點,他力主施工技術必須“結合實際”、“百花齊放”,和其他專家共同研究提出結合鋪軌工期、地質情況,對烈士陵園至體育場西路四個區間按當時技術狀況,可以不採用盾構法,極力主張在車站施工中,不能僅考慮用連續牆法,也應因地制宜的建議,得到地鐵總公司的高度重視和好評。如今,廣州地鐵根據地質和環境的不同要求,形成了明挖、蓋挖(順作、逆作、半逆作)、淺埋暗挖等多種施工方法,圍護結構也包括連續牆、鑽孔樁、挖孔樁、旋噴樁、地表注漿等多種方法,有效地提前工期,降低工程造價,為國家節省了大量資金。除此之外,他應邀參與南水北調等一系列有重大影響的工程論證工作,積極地提建議謀策略。如今,他年事雖高,仍然參加《中國鐵路隧道史》的編寫,親自調查搜集有關史料和數據,動筆撰寫,為該史書能起“資政”、“存史”、“教化”作用盡一份力量。

主要貢獻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一特徵是由於環境條件、主要是地質條件的千差萬別所決定,對不同條件下隧道建設中發生的種種現象和問題,目前要在理論上全面而又精確地反映其規律性還很困難。學科的發展主要建立在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基礎上,總
許志仁
許志仁
的說來,建設隧道首先是力求早日貫通,長大隧道因其需要時間較長,往往成為控制鐵路建設工期的關鍵;而不良地質隧道或地段因其“爛”,容易坍塌,往往是威脅施工安全、影響進度、甚至無法通過的關鍵。所以,衡量隧道技術水平高低的主要標誌,很自然地體現在施工貫通能力的高低上,對長大隧道來講就是施工速度,對不良地質隧道來講就是施工的“應變”能力這兩大項目上。許志仁根據自己長期實踐經驗提出:提高施工速度首先要有科學的施工組織指導,加上先進工法和務實的技術基礎;其次要具備必要的機具設備;第三是要培養一支整體素質高的隊伍。在他的指導下,在多項重點隧道施工中,按照不同的情況協調應用該三項經驗所形成的原則,工程施工高潮迭起,施工進度不斷被刷新。如1955年在寶成線寶東段37號隧道進口,他主持採用反台階法(當時是較新的施工方法),創造了國內隧道月成洞百米記錄;20世紀60年代,在貴昆鐵路倮納隧道橫洞施工中,創造了月成洞200米新記錄;20世紀70年代,在湘黔線東山坪隧道進口施工中,創造了月成洞300米新高;20世紀80年代在京廣線衡廣段大瑤山隧道,首創雙線隧道單口月成洞百米的記錄等,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在不良地質隧道施工中,他力主以防(防止坍落出現)為主,施工方案可不拘一格,不盲目突擊施工,做到穩中求快,用先進科技手段對付各種不良地質,首要的是克服水引起的各種問題。如成昆線巫古木隧道出口為三線隧道,斷面大,處於淺埋、偏壓、山麓堆積體中,稍有不慎就易引起山體崩塌。在方案討論中,他極力支持“品”字形導坑方案,利用導坑貫通后的空間,環向擴大,跳躍式多頭進行,用強勁鋼支撐,加強支護,襯砌緊跟,保證了山體穩定和鋪軌時間。又如大秦線軍都山雙線隧道,進口600米為軟弱地層且富含水,又屬淺埋(最淺埋深僅3.6米),上有水渠、民房和公路,施工環境極為惡劣。他會同設計、施工人員認真研究,領導制定了相應的技術對策和施工措施,按照新奧地利隧道工法原則,嚴格實行信息化動態管理施工和支護參數,順利通過了該地段。在此以後,國內對不良地質隧道施工逐漸總結形成的“短進尺、弱爆破、緊支護、勤觀察”施工原則,以及實施“管超前、少擾動、早噴錨、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施工方法,就融入了他在這方面所積累的經驗和所起的作用。如今,這些原則和方法已被廣泛採用,並被吸收編入隧道施工規則中,供在不良地質條件下隧道施工借鑒。另外,對不良地質隧道施工,因種種原因發生坍塌需要排險搶坍,也是一個複雜艱險、並且是因地而異的問題。他曾多次臨危受命,趕赴坍塌工地排險搶坍。每次他必先深入坍體進行觀察,然後會同有關人員一起研究制定治坍方案。他力主“小坍清、大坍穿”,“治坍先治水”,“支護寧強勿弱”,“密切注意坍體圍岩變化,適時採取措施,步步為營,絕不冒進”的原則。如20世紀60年代在貴昆線,當全線通車將到達水城車站時,花苗隧道發生大坍方,坍體高達70餘米,他奉上級命令,組織人員負責搶通,在搶坍中,他注意坍體和危岩的變化,隨機應變,適時加強措施,完成了任務;20世紀70年代初,成昆線為爭取7月1日務必通車的施工高潮中,2月份雙河隧道發生涌水突泥,人員五進五齣,情況危急,他臨危受命搶坍,在與職工一起努力下,勝利穿越。為保證通車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