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唐代柳宗元所創作的五言古詩

《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的前八句寫茶樹的生長、茶葉的採摘、成茶的形狀、質量;后八句寫煮茶、飲茶的妙趣等;通過飲茶,詩人體驗到有一種消除憂慮,彷彿回返到純樸清幽境界中的感受,品茶時猶同嘗到甘露一般舒暢,人亦好象蓬萊三山的仙人一樣,逍遙在霞光美景之中。全詩脈絡清晰,筆觸細膩清新,餘韻無窮。

作品賞析


這首詩,偏重在清新雋永的一面,和要描寫的內容相一致, 但是裡面也隱含著高潔明志的用意,表示自己對被貶謫荒遠的憤懣和不平,有沉鬱的成分在內。通過欣賞這首詩,一方面可以窺見柳宗元詩歌的思想、藝術之一斑, 同時也可以了解當時茶文化和禪宗文化相結合的有關情況,從而得到新的啟示。
第一部分開頭兩句是說,這茶樹生長在密密的斑竹林中,為清瑩的雨露所滋潤,“湘竹”二字既給茶葉賦予了美麗動人的神話色彩,又照應到詩題“竹間”二字。富有經驗的採茶者都知道,採茶時間最好是每年初春穀雨前後的新芽之時,若在清晨日出前帶露採摘其品質更高。詩中第三四句說重巽親自“晨朝掇芽”,表現出重巽深懂茶道,正合採茶之法。採茶的時間是否適當,對茶葉品質的好壞,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詩中用一個“復”字。這個“復”字,乍讀之下,很難理解和譯出,其實是把奇特的竹間茶樹和正確的採摘時間兩方面聯繫起來。第三四句詩,既說明了茶葉品質美好的另一個原因,又與詩題中“自采新茶”四字相照應。茶葉又以高山雲霧茶為佳,詩中第五六句詩所說的“蒸煙”和“丹崖”,正是指明了雲霧和高山這兩點,表明了茶葉品質上乘。第七句是說盛裝茶葉的器具其形狀之美,色澤之奇之特,間接襯托出了這茶葉的名貴與稀罕。第八句則是用典故比喻,直接評述茶葉品質的純美無瑕。
詩歌的第二部分是驚讚茶葉香氣的奇妙。首先是香氣持久悠長。第十句,“餘馥”是說香氣不是一飄而盡,而是久留不散。“延”指香氣漸漸瀰漫開來,“幽遐”則指香氣傳到了很深很遠的地方。其次是茶香的神奇功效。喝了好茶,可以提神、祛穢,詩中的第十一句和第十二句,就是圍繞這兩方面來說的。“盪昏”即清除心神上的昏沉睏倦,可以提神。“盪邪”就是除穢。“滌慮”就是洗去心中的煩躁,去掉昏惑和邪氣,保持心神的安寧和清醒。這樣,喝好茶有益於身心的健康,這是一般人從生理角度來理解的。然而柳宗元則從心理角度加以發揮,提升到了人的精神思想品格的高度來評價好茶的妙用。“滌慮發真照”,是說茶香凈化了人的思想道德,顯露出人的毫無污染的真情本相。“還源盪昏邪”,是說茶香清除了精神意識中的昏濁邪惡,使人恢復到自然天性,保持清白純潔的境界。可見,詩人在此用到了雙關象徵手法,這麼立意構思,就非常巧妙深刻,富有詩意。正因為這茶香不僅有益於人的生理健康,還能有益於人的精神的健康,使人脫俗,所以才是最為神妙的珍異的上品。也正因為這茶葉具有這樣的神奇功效,所以下面柳宗元連用佛教道教中的兩種神奇的故事來加以比較。佛祖如來的甘露飯,香氣熏染了毗耶城和大千世界,其實是說佛法廣大,教化感人,使人皈依正道。道家仙客所飲流霞仙酒,使人數月不飢,其實是丹藥神力,使人清心寡欲,不貪不痴,修成仙體。它們同為食物,都具有神奇的功效,所以柳宗元用它們來與茶葉相比。不過,柳宗元自己更為信佛,而且齋飯、茶葉易得,流霞難求,所以詩中要說香茶“猶同”甘露飯,而“貴”於流霞。

創作背景


王安國認為,此詩當作於元和二年(807年)春。柳宗元於永貞元年(805年)冬,因參加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后獲罪,被貶到湖南永州做司馬的閑官,寄居在龍興寺,因而與和尚巽上人相識。巽上人是龍興寺僧人,里貫不詳,他對佛經的闡釋有過人之處,是“楚之南”首屈一指的高僧,頗受當時學佛的士大夫的尊崇。當時柳宗元與其朝夕相處,交往非常密切。在佛學方面,巽上人對柳宗元產生了很大影響,這首詩是巽上人送茶葉給柳宗元以後,柳宗元寫給他的答謝詩。

作品評價


近代日本學者藤元粹《柳州詩集》:風調清迥。

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
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公元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公元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公元798年;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並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官階從九品上);公元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為藍田尉(正六品)。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