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重寶
中國古代錢幣
乾元重寶是中國唐朝由官方鑄造發行的銅質鑄幣。有“乾元重寶”和“重輪乾元重寶”兩種。因官價規定,面值大於開元通寶,並且有很高的兌換率,又因乾元年間發行,所以稱為“乾元重寶”。
民間俗稱“乾元大錢”。
乾元重寶折十
乾元重寶直徑2.7厘米,每文重1錢6分,即5克,又叫“當十乾元”。每千文重10斤8錢。
乾元二年又鑄“重輪乾元重寶”,又叫“重棱錢”,1當開元通寶50。直徑3.5厘米,重3錢2分,即11.94克(有人測定為12.3克),也有特小的,每千文重20斤。
乾元通寶重輪
乾元重寶
乾元重寶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接替第五琦為鑄錢史的是度支郎中兼侍御史劉晏,他擔任新職務后立即改行新的貨幣政策,注意了調整“開元通寶”與重輪乾元錢。“乾元重寶”的比例關係,逐步促成統一的幣制。首先將重輪乾元錢改為一當三十,並抬高“開元通寶”錢,使其與“乾元重寶”當十錢等價,皆為一當十流通。雖然調整了三種錢的比值關係,但是使“開元通寶”也成為了大錢,貨幣貶值沒有得到解決。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代宗繼位,鑄錢史劉晏又改“乾元重寶”以一當二,重輪乾元錢以一當三,基本上使各種銅錢都按照它的實際價值流通。但“凡三日後大小錢,皆以一當一。”更進一步將“乾元重寶”。重輪乾元錢的法定價值貶值到它的實際價值以下,使這兩種乾元大錢成為良幣,有意識地利用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迫使其退出流通領域,從而恢復了原來“開元通寶”錢的正常流通制度,收到統一幣制的效果,這在貨幣史上具有典型意義。
“乾元重寶”從唐蕭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開始鑄行,到從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乾元重寶”。重輪乾元錢一起退出流通領域,也就短短五年時間。
但是,鑄錢史劉晏在執行新的貨幣政策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各種錢幣的自身實際價值,在收到統一幣制的效果時,“乾元重寶”。重輪乾元錢被驅逐出流通領域,而“開元通寶”錢本身又成了大錢,市麵價格提高到三倍以上,貨幣仍然繼續貶值,物價仍然居高不下,直到唐德宗“貞元”末年,由貨幣貶值造成的好物價才基本降下來。
華夏最早的重寶錢始於唐朝乾元重寶。玄宗天寶年間唐由盛轉衰,肅宗即位,乾元元年(758年)始鑄乾元重寶一當十折五錢,次年增鑄一當五十背重輪折十錢,762年又鑄小平錢。這些輕重不等的乾元重寶與開元通寶錢並用至會昌末年。此錢面文隸書,直讀,其四字多有變化;錢背則鑄有如意、祥雲、瑞雀、星、月、洪、十等紋(文)飾,沿承了中唐開元特點並有所發展。
唐朝“錢荒”問題貫穿始終。安史之亂之後,朝廷財政更加困難。為此,御史中丞第五琦(“第五”是姓氏)建議發行虛價大錢,一當開元通寶十,被唐肅宗李亨採納,於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頒詔施行。乾元二年,第五琦得以升遷,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乾元重寶以大幅度的錢幣減重進行貶值。比如重輪乾元重寶的重量不到開元通寶錢的3倍,法定幣值卻要等於開元錢的50倍。因此,私鑄大盛。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因犯私鑄罪而被拷打致死的就有800餘人,但仍然屢禁不止。
由於乾元重寶與開元通寶兩種同時流通,人們往往將含銅量較高的開元通寶收藏,而將乾元重寶盡量出手,出現了“劣幣驅良幣”的現象。
乾元重寶發行后,不僅不能解救朝廷財政困難,反而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米價高達7000錢,大批人餓死。史書記載“致物價騰踴,餓饉相望”。因此,這項幣制改革遭到朝野責難。乾元二年(公元759年)11月,主持這項改革的第五琦被貶任忠州長史。
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規定舊開元通寶錢與乾元重寶錢都當10文用,重棱乾元重寶錢當20文。
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改重輪乾元重寶錢與普通乾元重寶錢為1當3
(即當開元通寶錢3),乾元小錢1當2。3天後又改為一律1當1。於是私鑄又轉為私溶,每千個乾元錢可得銅20斤,可改鑄開元錢3000多文,獲利3倍多。
“乾元重寶”,圖一一枚徑2.9厘米、穿徑0.9厘米、厚0.26厘米,重7.9克。肉厚廓深,銅質純凈,毛刺簇新,未見磨損痕迹,似未流通即入罐之藏品。正面“元”字帶二橫畫無左挑,隸中帶行意——這是和常品乾元重寶的最大區別,錢幣著述少見收錄。據《陝西金融?錢幣研究》1991年11期,應屬折十初鑄品。圖二一枚徑3.2厘米,穿徑0.9厘米,厚0.2厘米,緣寬0.45厘米,重10克,銹跡斑駁,寬緣大樣,從書風上看,與折十乾元重寶同出一人之手,屬開爐紀念泉,非常少見,歷代泉譜均無著錄。
此二泉何以稀少?這要先看看當時鑄錢的歷史背景。公元八世紀中葉,唐王朝由盛轉衰,755年鎮守河東、范陽、平盧三鎮的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20萬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攻陷東都洛陽。次年安祿山自稱雄武皇帝,旋攻長安門戶潼關,守將哥舒翰兵敗投降。唐玄宗倉皇西逃,至馬嵬坡發生兵變,奸相楊國忠被殺,其妹楊玉環“婉轉娥眉馬前死”。一路上風雨如晦、凄凄慘慘到達蜀中。北上監軍的太子李亨(肅宗)即位於靈武(今寧夏),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指揮唐軍對叛軍展開了反擊。戰爭伊始,唐朝貯糧地河北、河東、河南、關內四道,及中央國庫清河郡、洛陽、長安大都遭兵火,致“民物耗弊,天下蕭然”。為了解決平叛官兵耗量巨大的經費,平衡財政供求矛盾,一方面對人民強行攤派、勒索;另一方面實行通貨膨脹,發行虛值大錢。據《新唐書?食貨志》載:“肅宗乾元元年(758),經費不給,鑄錢使第五琦奏鑄乾元重寶錢,徑一寸,每緡重十斤,與開元通寶摻用,以一當十。”
乾元重寶
並且,當時實行虛值的通貨膨脹,給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雪上加霜,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中外皆以(第五)琦變法之弊,封奏日聞”。朝廷無奈將第五琦貶官,降低大錢比值,又以重輪乾元錢一當三,普通乾元錢一當二。其後,大小錢均一當一。自此大錢退出流通領域,多被熔鑄為小錢。此二種版式本來鑄量很少,屢經銷熔,能夠流存下來的已經是稀中之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