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文化

社會文化的部分之一

煙草文化雖然是一種商品文化,但它隸屬於社會文化中的一部分。從明代始煙草傳入中國后,便與中國人結下不解之緣。首先在北方遍種開來,爾後迅速蔓延到全國,僅管明、清兩代的皇帝曾多次嘗試禁煙,但終因力不從心而放任自流,以至於到後來大清帝國時太皇太后都吸煙了。

概述


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日前(2016年7月)在北京召開“11城市煙草广告調查結果”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控煙協會對國內11個城市煙草銷售點、公共場所、戶外煙草广告的調查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在新《廣告法》實施后的半年多時間裡,公共場所的戶外煙草广告已得到有效禁止,但煙草銷售點成為煙草广告的重災區,花樣翻新的變相廣告和促銷形式已經成為煙草广告的新動向。
中國是一個吸煙大國。有資料表明,中國目前的吸煙人數超過3億,每年有100多萬人死於因吸煙而引起的相關疾病,煙草泛濫已經成為威脅國人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中國的吸煙人口中,以青少年學生為主體的低齡人口佔了很大的比例,這給中國人口素質的提高造成了很大壓力。隨著文明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對煙草工業的發展實行了遏制,中國近年來也積極推行控煙禁煙,受到了社會的歡迎。

歷史


煙草文化
煙草文化
現代大量植物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煙草和吸煙均發源於中南美洲,在墨西哥南部的奇阿帕斯州,仍保留著被公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吸煙圖,石雕圖上有瑪雅的神職人員身著禮服,吸著管狀的煙斗。
據考古分析,早在3500年以前美洲居民已經在吸煙了。煙草有醉人的香氣,具有除乏提神的作用,甚或能治療某些疾病。作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特產,也許煙草的產生和被人吸食,一開始就具有宗教文化的色彩。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古代,無論東方、西方,人們對茫然無知的事物都懷著近乎本能的敬畏,都歸結為神明的作用,自然崇拜由此而生。
煙草大約於明代嘉靖末至萬曆初經菲律賓傳入中國南方,后迅速在全國推廣種植,吸煙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至清代,吸煙已成為國人的基本嗜好。如陸以湉《冷廬醫話》所說:“今人嗜此者眾,煙肆之多幾與酒肆埒。”可見當時風氣。

文化


禮俗

從明代始煙草傳入中國后,便與中國人結下不解之緣。自古以來,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的中國人自然形成了一套吸煙的禮俗。清代提出“八宜”、“七忌”,“五可憎”《昭代叢書·煙譜”》中載:煙有宜口吃者八事,睡起宜吃,飯後宜吃,作文宜吃,觀書欲倦宜吃,待好友不至宜吃,胸有煩悶宜吃,案無酒肴宜吃;忌吃者七事:聽琴忌吃,飼鶴忌吃,對蘭忌吃,看梅花忌吃,祭祀忌吃,朝會忌吃,與美人昵枕忌吃;吃而宜節者亦七事:馬上宜節,被裡宜節,囊慳宜節,踏落葉宜節,坐蘆蓬船宜節,近故紙堆宜節;吃而可憎者五事:吐痰可憎,呼吸有聲(指吸、吐煙時)可憎,主人吝嗇可憎,惡客貪饕可憎,取火而火久不至可憎。

禮儀

這些吸煙的經驗之說值得今人借鑒。現代人吸煙也有“禮儀”可遵,如在公共場所,凡標有“禁煙”提示的地方不能吸煙;在婦女面前,應先表示一下歉意再吸;到別人家裡作客時,主人如果不主動敬煙,家中又無煙具,這時客人不應喧賓奪主,取煙遞給主人;有客人到來時,主人應主動敬煙,對宗教界人士和奉行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不要敬煙;即使自己不食吸煙,對新郎或新娘的煙不能不接,不要隨地拋煙頭、吐唾沫;在日常生活中,從科學上講有“三忌,一忌飯後吸煙,二忌煙酒混合,三忌在廁所里吸煙等等。請人點煙時,兩手應托住對方的手,以免火頭太低,使被點煙者看上去象是在鞠躬;注意“一火不點三煙”,這一點歐州人尤其講究,據說在1899年的布爾戰爭時期,一群士兵在距敵方不遠的叢林里吸煙,每次都是點到第三支煙時,槍響子彈到,吸食者當即斃命,因為點第一支煙時,敵方發現目標,點第二支煙時板機上瞠,點第三支煙時被瞄準射擊。在中國人眼裡“三煙”與“散火”諧音,不吉利,故中外都講究“一火不點三煙”……。這些暨有舊禮新俗,和一定科學道理的吸煙規範,體現了禮儀之邦的本色和煙草文化的內涵。

技藝

在清代的吸煙大軍中,不乏將吸煙操練成具有審美意趣的技藝人,據張潮在《虞初新志》中記載:只見其人口中徐徐噴出前所吸之煙,或成山水樓閣,花木禽獸,或成人物造型,海市蜃樓,莫可名狀。著名的“紀大鍋”(即紀昀)在《閱徽草堂筆記》中也多有關於精彩煙技的描述,聲稱他兒子紀汝信曾親眼目睹神乎其神的煙技表演。揚州有位賣水煙的後生,曾駕小艇在西湖上表演奇技,只見他每自吸數口不吐,據李斗《揚州畫航錄》卷十一所載:移時冉冉為線,漸引漸出,色純白,盤施空際,復聳聳如髻,色轉綠,微如遠山。風來勢變,隱隱如神仙雞犬狀,鬚眉衣服,皮革羽毛,無不畢現。久之色深黑,作山雨欲來狀,忽然風生煙散。對人謂之“匡煙”遂自榜其船曰,“煙艇”。
也許這些記載不無藝術加工的成份,但觀今煙民中,一口氣吐出十餘個煙圈裊裊直上者大有人在。有的可將燃燒的煙草用舌捲入口中數秒而不熄,而將煙用指彈出數丈開外的人更是時有所聞。當然,比之史書所載的事例來,這顯屬雕蟲小技了,不過也反映出煙草可能具有的某些審美價值。

煙標

最能體現煙草文化濃厚色彩和積極意義的恐怕要算形形色色的煙標了。煙標,俗稱煙盒或煙殼,它既是香煙的商品標誌,又因其地域、時代和生產者獨具匠心的設計而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一張精美的香煙商標在很好地履行它作為商品標誌的同時,還潛移默化地起到宣傳教育,美化心靈的作用。故煙標與郵票、火花、錢幣、酒標一起並稱為世界五大收藏品。我國曾進行過民意測驗,煙標在十類收藏品中名列第三。這些五花八門的煙標經過分門別類,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有體現鮮明時代特徵的煙標,如紀念珍珠港事件的“珍珠港”,紀念盧溝橋事變的“七·七”,紀念抗美援朝的“抗美”。幾乎每一個重大事件或節日都有與之相應的煙標。有的煙標一看便知是哪那個年代的產物,如“文革標”,煙標圖案90%的色彩是正紅,深紅或杏紅。有以名山大川,名勝古迹名命的煙標、如“井崗山”、“五台山”、“雲霧山”、“大青山”、“長江”、“黃河”、“烏江”、“黑龍江”、“黃果樹”、“岳陽樓”、“花溪”等等,可以說但凡在一定範圍內有點名氣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名稱,都能從多如牛毛的煙標上找到。還有以地名或城市名來命名的煙標,如“湘”、“雲”、“貴”、以及“北京”、“上海”等等。有的煙標以十二生肖命名,如“龍子”、“龍女”、“飛馬”、“野鳥”等等。有的煙標還帶有濃烈的民族文化色彩。每個煙標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有的煙標印有名貴字畫,奇花異草。有的煙標反映風土人情歷史掌故。有的煙標表現文藝體育建築交通。煙標世界可謂色羅萬象,異彩紛呈,讓人眼花繚亂。用這些名目繁多的煙名大可編出許多有趣的對聯詩詞,有些煙標連起來甚至還可設計出一條科學的旅遊線路,如從“天安門”出發。先參觀“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然後看“中南海”、“紫光閣”,接著到“頤和園”“大觀園“,最後上“八達嶺”。近年來,系列煙標的出現,加之煙標用料的講究,圖案造型越來越精美,使煙標具有旅遊指南,度假導遊,參觀紀念的功能而成其集知識性、趣味性、指導性、紀念性於一體的收藏品。

現狀


中國推行控煙已有多年,但成績不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吸煙形成了它的文化,在人際交往中,互相遞煙被視為增進情感,甚至促進生意的一種手段。隨著文明的發展,特別是吸煙危害人體健康已經成為共識以後,吸煙作為一種不文明現象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但是泛濫的煙草广告卻反其道而行之,對不文明的“煙草文化”起到了維護作用。
雖然,反對吸煙已經成為一種潮流,醫學界已成為戒煙的急先鋒;主流媒體對吸煙也屢加撻伐;唯有文化仍然在起作用,名人的吸煙故事,明星的瀟灑抽煙姿態,依然悄悄地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埋下了吸煙的種子。而在交際場合,煙草早已超出了它的物質範疇,成為一種社交工具,甚至成為一種身份象徵。有了這樣一種煙草文化的土壤,禁煙,任重而道遠。

控煙


中國南京捲煙廠“金陵十二釵”煙標
中國南京捲煙廠“金陵十二釵”煙標
廣告雖然是一種經濟活動,但又具有文化因素。煙草广告的泛濫,對於受眾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煙草文化得到散播。如果我們認識到了吸煙所產生的文化土壤的重要性,不僅應該嚴格禁止煙草广告,還可以要求在煙草銷售點布置吸煙有害健康、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宣傳標語和宣傳畫,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引導吸煙文化向正面發展。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公共場所吸煙已經被視為缺乏修養,當著不吸煙者尤其是婦女兒童吸煙被視為缺乏禮貌,人群中互相敬煙也被視為陋習,這就是經年累月的控煙禁煙宣傳所產生的正面效果。煙草銷售點不僅不應該做煙草广告,而且應該成為宣傳控煙禁煙的重要陣地。政府監管部門可以將此列為煙草銷售點的必備內容,以此來遏制“煙草文化”,推進控煙禁煙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