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故城
海南儋州市的古代建築遺址
儋州故城,又稱中和古城,位於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的西邊村附近。儋州古城近似方形,周長約1600米,佔地面積17.5萬平方米。設東、南、西、北四城門。外築月城並開壕溝。
儋州故城始建於唐,初為夯土城牆,明代增砌石包牆,清代多次重修。1927年、1951年、1952年部分城牆及東、南門被拆除。現存夯土城牆900米,及西、北兩門。古城內外保留東坡井、魁星塔、桃榔庵遺址(蘇東坡被貶儋時居所)、州衙遺址等。古城風貌保存較好。
儋州故城自古有“粵南名鎮”之稱,今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美譽。現如今,全面創新的儋州故城以其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和諧共存的整體美,煥發出文明文化古鎮的魅力。
2006年5月25日,儋州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門月城
解放初期,為擴建民房及修築天角潭水庫,拆了東、南兩座城門及城牆。至今古城僅殘存北門、西門及月城(瓮城)和兩城門相連的一截城牆。東(德化門)、南(柔遠門)兩城門及部分城牆已毀,城基尚存,老城根內的古石路(西門段)保存完好。
儋州故城的城址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城牆系用土夯築而成,城牆高4.2—5.5米,寬21米。現存完整城牆200米,殘牆450米,基礎尚存的城牆950米。
城制布局嚴謹,防禦設施齊全,設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其上置有敵樓,外築瓮城(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與城門連為一體,各城門原建有高大的城樓,既可以登高嘹望,也能作為守城士卒的住所或主將坐鎮的指揮部及守城士兵射擊的據點。沿城牆外原修有護城壕,周長約1728米、寬近16米,深2.6米。
武定門
建於北宋的東坡書院
儋州故城有極其深厚的文化沉澱。蘇東坡在中和古鎮敷揚文教,使中和古鎮成了海南接受中原文化的中心。歷代名人曾在儋州故城留下足跡,使得中和古鎮蘊藏有東坡文化、名人文化和豐富的地方特色文化。把儋州故城保護、修復、開發利用,展示它特有的文化,開拓旅遊市場與東坡書院連片開發,對海南西部旅遊業的發展是很有必要的。
儋州故城城牆
2010年12月,東坡文化旅遊區在中和古鎮破土動工。東坡文化旅遊區的總體布局是:以北門江為軸線,以東坡書院和儋州故城為核心區域,形成“一核”、“兩翼”、“一帶”空間的格局。整個項目分三期進行建設。旅遊區專線公路、吉貝路、故城路的開通,及東坡湖的擴建,給東坡文化旅遊區帶來新亮點,新風采。
2018年8月,儋州市將對儋州故城(城牆本體、魁星塔、寧濟廟、關岳廟、西門古道、太婆井、分司井、州署遺址)初步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
儋州故城街道
寧濟廟保護範圍:東至山門台階,西至中堂山牆,南至南面圍牆,北至正殿後牆,面積為753平方米。建控地帶:自保護範圍四面最邊線向外各延伸20米,成為閉合方形區域,面積為2837平方米。
關岳廟
關岳廟保護範圍:東至關岳廟前殿東圍牆,西至原中和一小西圍牆,南至關岳巷,北至朝陽街,面積為1359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東側沿保護範圍向外擴展25米至原中和一小東圍牆,西、南、北三側各向外擴展20米,形成閉合區域,總面積6612平方米(包含魁星塔)。
魁星塔保護範圍:以塔基中心為中心點的邊長5米的正方形區域,面積為25平方米。建控地帶:處於關岳廟建控地帶內,不另划。
儋州故城魁星塔
儋州故城冼夫人遺跡
東坡謫居三年,州城從此人嚮往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萬里投荒,來到儋州州城,他創建的載酒堂、居住的桄榔庵、開挖的東坡井名聞遐邇,成了國家或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州城因蘇東坡而揚名神州大地。
自宋以來,求學者、觀光者、考察者紛至沓來。到了現代,東坡書院經歷代重修、擴建,成為“一州勝景”,吸引萬千遊人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