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中

元朝的文學家

劉敏中,男,元代文學家,字端甫,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人。自幼卓異不凡,曾任中書掾、兵部主事、監察御史等職,因彈劾秉政的桑哥,辭職歸鄉。后又入為御史、御史都事、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翰林學士承旨等,還曾宣撫遼東山北,拜河南行省參政等。劉敏中一生為官清正,以時事為憂。敢於對貴□橫暴繩之以法,並上疏指陳時弊。仕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多為監察官,受到皇帝的嘉納

人物簡介


劉敏中今存詞 149首。大多是應酬之作,但在一些詞中也透露出他"學古無成,於今何補"的歲月蹉跎的悵惘(〔木蘭花慢〕《適得醉經樂章》),對"浮世匆匆如此,眼底風塵今古夢"的嘆息(〔念奴嬌〕《自述呈知己》),以及對"世事何窮"、"兵鏖蝸角"的感慨(〔沁園春〕《暢泊然純甫由山東僉憲謝病歸襄陽》)。他在〔清平樂〕中寫的"出家何必離家,求仙不用餐霞,但得花開酒美,老夫歡喜逾涯",反映出他對半隱半俗生活的嚮往,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對官場現實的不滿。
劉敏中還鄉之後寫的以山水為樂的一組〔清平樂〕,恬淡而有情趣,與他的"詩不求奇,聊遣興"的主張契合。他晚年的詩多為抒懷遣興而作。如"名利兩徒勞,解印便逍遙";"率意謳吟信手書,山邊行坐水邊居"等,寫來明白曉暢,不加雕飾,重於白描,清簡有致。

成就榮譽


著作有《中庵集》25卷,今存永樂大典本。其中詩、詞、文20卷。《四庫全書總目》評論"其詩文率平正通達,無鉤章棘句之習"。

史籍記載


劉敏中,字端甫,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人。幼卓異不凡,年十三,語其父景石曰:“昔賢足於學而不求知,豐於功而不自炫,此後人所弗逮也。”父奇之。鄉先生杜仁傑愛其文,亟稱之。敏中嘗與同儕各言其志,曰:“自幼至老,相見而無愧色,乃吾志也。”
至元十一年,由中書掾擢兵部主事,拜監察御史。權臣桑哥秉政,敏中劾其姦邪,不報,遂辭職歸其鄉。既而起為御史台都事。時同官王約以言去,敏中杜門稱疾。台臣請視事,敏中曰:“使約無罪而被劾,吾固不當出;誠有罪耶,則我既為同僚,又為交友,不能諫止,亦不無過也。”出為燕南肅政廉訪副使,入為國子司業,遷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大德七年,詔遣宣撫使巡行諸道,敏中出使遼東、山北諸郡,守令恃貴幸暴橫者,一繩以法;錦州雨水為災,輒發廩賑之。除東平路總管,擢陝西行台治書侍御史。九年,召為集賢學士,商議中書省事。上疏陳十事,曰整朝綱,省庶政,進善良,剔奸蠹,顯公道,杜私門,廣恩澤,實鈔法,嚴武備,舉封贈。成宗崩,奸臣希中旨,贊其邪謀,敏中援禮力爭之。武宗即位,召敏中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授集賢學士、皇太子贊善,仍商議中書省事,賜金幣有加。頃之,拜河南行省參知政事,俄改治書侍御史,出為淮西肅政廉訪使,轉山東宣慰使,遂召為翰林學士承旨。詔公卿集議弭災之道,敏中疏列七事,帝嘉納焉。以疾還鄉里。
敏中平生,身不懷幣,口不論錢;義不苟進,進必有所匡救,援據今古,雍容不迫。每以時事為憂,或郁而弗伸,則戚形於色,中夜嘆息,至淚濕枕席。為文辭,理備辭明,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六。贈光祿大夫、柱國,追封齊國公,謚文簡。

作品欣賞


【正宮】黑漆弩
長巾闊領深村住,不識我喚作傖父。掩白沙翠竹
柴門,聽徹秋來夜雨。閑將得失思量,往事水流東去。
便宜教畫卻凌煙,甚是功名了處。
吾廬卻近江鷗住,更幾個好事農父。對青山枕上
詩成,一陣沙頭風雨。酒旗只隔橫塘,自過小橋沽去。
盡疏狂不怕人嫌,是我生平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