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燕鴴

領燕鴴

領燕鴴(學名:Glareola pratincola),是燕鴴科、燕鴴屬的小型涉禽,體長23-27cm,夏季上體淡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喉皮黃色,四周圍有黑邊,胸和兩脅黃橄欖褐色,腹和尾下、尾上覆羽白色,尾呈深叉狀,黑色。嘴黑色,嘴角和下嘴基部紅色,腳亦為黑色。翅尖長,站立時翅尖達到尾端,飛翔時翅下栗色。冬季和夏季大致相似,但頭和胸羽緣黃褐色,喉具斑點和條紋,四周黑邊消失或不明顯。

領燕鴴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淡水或鹹水沼澤、湖泊、河流和濕地,善於在地上奔跑和行走,亦善飛行,主要以各種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領燕鴴廣泛分佈於歐洲非洲亞洲地區

領燕鴴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來源: )

形態特徵


領燕鴴
領燕鴴
領燕鴴夏羽眼先黑色或褐色,眼周有一窄的白圈,頦、喉乳黃色,從眼往下有一黑線包圍在喉部的乳黃色外面。頭頂、後頸、頸側、翕、肩、背、上腰、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灰褐色,初級和次級飛羽黑褐色,次級飛羽具窄的白色尖端,形成翅上淡色后緣。下腰、尾上覆羽和外側尾羽外翈白色。其餘尾羽黑色,尾較短,呈叉狀。上胸和兩脅同背為灰褐色,下胸綴有皮黃白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紅栗色。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喉為乳黃白色,外圈黑色消失,由細的、不連貫的黑色條紋構成的環帶圍繞。胸有較多的灰褐色斑點。
領燕鴴幼鳥似非繁殖羽,但頭頂和枕微具暗色條紋。上體,包括次級飛羽較灰,具明顯的黑色亞端橫斑和寬的皮黃白色羽緣。喉外圍線不明顯,前頸和胸白色,具明顯的褐色條紋和斑點,尾叉較淺。
領燕鴴虹膜褐色,嘴短、稍向下彎曲,黑色,基部紅色。腳黑褐色。
大小量度:體長235-265mm;嘴峰12-16mm;翅171-203mm;尾100-119mm;跗蹠28-33mm。

棲息環境


領燕鴴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淡水或鹹水沼澤、湖泊、河流和濕地,有時亦出現在有稀疏植物或矮草的農田地區,不喜歡森林和濃密灌叢地帶。

生活習性


領燕鴴常成群活動,善於在地上奔跑和行走,奔跑速度亦快。亦善飛行,飛行速度亦快。常頻繁地、較長時間地在空中飛行,而且飛行高度較高。領燕鴴在早上和傍晚時活動最頻繁,通常在一天內最溫暖的時候休息。主要以各種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覓食在地上,也在空中飛行捕食。

分佈範圍


旅鳥:巴貝多比利時、巴西、中國、捷克共和國丹麥吉布地芬蘭、德國、直布羅陀愛爾蘭拉脫維亞、挪威、波蘭荷蘭斯洛伐克瑞典英國
分佈範圍
分佈範圍
中國分佈:新疆。

繁殖方式


領燕鴴的繁殖期為5-7月。常成群營巢繁殖,通常營巢於開闊平原上湖泊與河流附近,巢多置於離水不遠的岸邊地上凹處,或沼澤地邊緣。每窩產卵2-3枚。卵為白色或皮黃白色,大小為30-32mm×22-24mm。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7-18天。

亞種分化


拉丁學名中文名命名者及年代
Glareola pratincola erlangeri領燕鴴東非亞種Neumann, 1920
Glareola pratincola fuelleborni領燕鴴非洲亞種Neumann, 1910
Glareola pratincola pratincola領燕鴴指名亞種Linnaeus, 1766
(以上內容來自:)

種群現狀


領燕鴴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因此被評價為無危物種

保護級別


領燕鴴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