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五拳

龍、虎、豹等五種拳術的統稱

五拳顧名思義是五種拳術的意思,是龍、虎、豹、蛇、鶴五種拳術的統稱。

簡介


乘精術林龍虎豹蛇鶴五形拳法簡稱為五拳,此外還有一些較為常用的簡稱,如少林龍虎豹蛇鶴五拳、龍虎豹蛇鶴五拳以及少林五拳,其中五拳最為精鍊;另外還有多種別稱,如具有宗派門戶色彩的少林拳、具有禪宗靜悟色彩的羅漢拳、具有至高無上色彩的少林鎮山拳、具有秘密組織色彩的洪拳、具有樸素傳統色彩的五行柔術等,更有“宗門拳術”、“宗門拳技”或“吾宗拳術(或拳法)”、“吾宗拳技”以及“少林拳術(或拳法)”、“少林精技”等暗稱;總之五拳俗稱為五形拳,通稱為少林五拳,儒稱為五行柔術,釋稱為後天羅漢拳,道稱為內功五形拳,幫稱為洪拳,尊稱為少林鎮山拳。
拳大都扼要地反映某一拳術的主要特點,五拳也不例外,五拳這一名稱準確地反映五拳這一拳術的外在特點即外部結構特點,假如不抓住這一特點而啟用別的名稱則五拳不再是五拳而成為別的拳術的,這一特點是有別於其它拳術而自成一門拳術的重要依據。五拳稱謂的多樣性反映著五拳自身所具有的固有特性與歷史作用的多樣性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以不同形式的角色出現過,且擁有過不同的社會功能並起到過不同的社會作用,自然對其理解的不同而解釋也隨之不同。五拳拳名具有自然與社會雙重性質,五拳既屬於象形拳又屬於氣功拳因此稱其為五形拳或內功拳,這是從其自然性出發命名的;還有五拳既屬於外家拳又屬於幫會拳因此稱其為少林拳或洪拳,這是從其社會性出發命名的。
五拳展歷程深儒釋道等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具體反映在拳名、拳理、拳法等諸多領域,如儒家仁義思想的影響下其理論中始終貫穿著匡扶正義的理念,故稱為五行柔術;又如道家導引思想的影響下其理論中始終貫穿著吐故納新的理念,故稱為內功五形拳;又如釋家禪宗思想的影響下其理論中始終貫穿著明心見性的理念,故稱為羅漢拳,但傳統思想並非總是對其只產生積極影響,如宗派門戶之見令其失去和諧性,封建迷信思想令其失去科學性,保守思想差點令其命喪荒野而失傳。
據傳五拳是由金元時期山西太原人白玉峰即秋月禪師所創,又多與南派少林之一湖南少林有關因此又稱為“湘派少林五拳”,又因其拳與其它南派拳術有著諸多相似之處而被歸入南拳一族。五拳的整個拳術的流程充滿陽剛之美且始終遵循著少林拳術的固有特性,如拳走一線、拳打睡地、動中求靜、外剛內柔、內外合一及禪拳一體等。僅從傳說的內容來看五拳是少林拳術歷史當中最全面最系統的歷史最悠久的長套路拳術。
各個拳術稱為拳式,五拳就是由龍、虎、豹、蛇、鶴五式組成;又把從每一盤膝勢到立定勢之間的一連串有序拳勢的組合稱為路,新五拳是由雙路虎拳、單路豹、龍、蛇三拳以及雙路鶴拳共七路組成。其他眾多門派中也有以龍、虎、豹、蛇、鶴等相同的名稱命名的拳術,為了與之區別各式單稱時前面要加“少林五拳之”或“五拳之”等修飾語,如“少林五拳之虎拳”或“五拳之虎拳”,其餘可依此類推。
從五拳的整個套路的脈絡來看,五式的次序應是虎、豹、龍、蛇、鶴,事實上現存的最完整的“五拳譜”即《少林宗法圖說》中所收錄的五拳確實是以虎豹為先、龍次之、蛇又次之、鶴拳則最後的次序所排列的,所謂龍、虎、豹、蛇、鶴的說法只是沿襲原始龍圖騰崇拜的結果而已,如同人們在從太陽崇拜中衍化而來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北之方位稱呼中以“東”字起頭的習慣一樣,更何況龍在五行中恰好屬東,即便是屬於散式五拳的將氏五拳也都遵守虎、豹、龍、蛇、鶴此一五拳的普遍的拳式次序的。《少林宗法圖說》是現存最完整的五拳專著,也是有關五拳拳式次序問題的範本,因此假如今後在五拳拳式問題上出現了分歧,則必須以此書作為依據來進行處理。此外儘管證據不足,但有的五拳師似乎還主張把龍拳排在最後面即第五式而使其成為“虎、豹、蛇、鶴、龍”,事實上五式的次序到底如何無關緊要,只要依隨普遍的做法就行。
五拳在其傳承上也有它自身的特點,即它是在數百年來一直只在僧徒間秘密相傳,是世界上最隱秘寡默的拳術之一,直到清末民初才開始流入民間拳師手中並為凡世所稱頌,但還是看不出因此而情況究竟得到有多大改觀,反而至今還沒出現一位響噹噹的五拳界的顯赫人物,從中亦足可見其被束之高閣、塵封不動、無人問津乃至漸為世人所遺忘的處境,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已成為拳術木乃伊,其實它在暗地裡憑藉其神力頑強地默默地活著變化著和發展著,不是不出現五拳師而是火候還沒到。
另外五拳的傳承中還存在單傳、多傳、全傳及失傳的現象,這直接導致令五拳門派林立且令彼此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只傳五式中的任意一式時稱為單傳,傳授五式中的任何兩式、三式或四式時稱為多傳,傳授所有五式時稱為全傳,未傳授到任何一式或儘管傳授到整個五式但因其間落下很多勢子而變得不全時稱為失傳。相對於《少林宗法圖說》來看,具有代表性的單傳例子有21手郝氏龍拳和趙氏蛇拳;多傳例子有劉氏五拳;全傳例子有沒有省略掉盤膝勢的具有181手的十三路李氏五拳和具有172手的十路樊氏五拳、省略掉每一路中的盤膝勢且只具有五路的凌氏五拳;失傳例子有趙氏蛇拳、劉氏五拳與傳說中的具有173手的白氏五拳和只具有30手的散式五拳即蔣氏五拳;本書中的五拳共有虎豹龍蛇鶴五式七路217手,此五拳稱為崔氏五拳或少林龍虎豹蛇鶴雙練還原五拳:當頭為總起式,緊接著為雙路虎拳,其次為單路豹、龍、蛇三拳,再者為雙路鶴拳,最後為總收式;兩頭總起式與總收式各7手、虎拳為59手(第一路30手、第二路29手)、豹拳為30手、龍拳為38手、蛇拳為30手、鶴拳為46手(第一路25手、第二路21手),共計217手。以上諸五拳大體上有四種分法,其一是根據拳術產生年代可分成舊五拳即李氏、樊氏、蔣氏及凌氏五拳與新五拳即崔氏五拳,其二是根據拳譜記錄特點可分成右式五拳即李氏、蔣氏及崔氏五拳與雙邊五拳即樊氏與凌氏五拳,其三是根據各拳路之開頭有無立定勢可分成連續五拳與非連續五拳,其四是根據各拳勢間是否合理連貫可分成整式五拳與散式五拳。
五拳屬於象形拳,拳勢多取材於自然界的各種動物的動作,但並非簡單的模仿而是通過這些動作形象地解釋人的身心兩方面的諸多難解的現象,起初似乎並不只限於五種動物,隨著五拳的理論化系統化的加深並受到“五為一”的傳統思想的影響,最終定格在龍、虎、豹、蛇、鶴五種動物上。五拳又屬於內功拳,五拳的每一拳勢與呼吸都緊密聯繫在一起,五拳素有“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之說,又有“人之一身,精、力、氣、骨、神五者,必須交修互練,始可臻上乘神化之境”之說,這裡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以上說法誤讀為龍、虎、豹、蛇、鶴五式與神、骨、力、氣、精五者之間有著必然的一一對應關係,龍拳練神並不是說龍拳只練神不練其他四者,其實龍拳也可以練骨、力、氣、精,之所以說龍拳練神是因為以龍之形解其拳之意最貼切的緣故,其他如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也都是這樣。五拳既象形又內功,從形中取筋骨從內中取精神,無內不能運氣,無形不能使力,運氣使力是五拳的本質所在。
五拳中包含著整散理念,這是古人的智慧使然,所謂整散理念就是有關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係的思想,整式的精意散存於散式裡頭,散式的總的精意又反映在整式裡頭;零散的各個拳勢在某種理念的驅使下融匯成一體,又因每一散式都具有個性而可以互不相干的獨立存在,這樣可以大大方便了學者有目的有步驟地去練功,可以階段性發展,又可以很好地去領會拳術的精意。
五拳是創意設計的產物,就是說五拳師們從一開始就以足夠的耐心去精挑細選那些從自然界的凶禽猛獸中受到啟發而產生的最得勢最得力的動作與人體的特殊結構相結合來構成五拳的,從現存的五拳中可以領略得到他們並非做機械的模仿而是給拳術動作注入了豐富的想象力,從而開啟了少林拳術的原創的先河也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拳術革命。同時也等於在“少林拳術創編兩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拳術標準與拳術模型,以此來進一步鞏固了技擊界中的少林拳術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五拳師們的遠見卓識最終會得到歷史的肯定。
從傳說中的《五拳精要》到《少林宗法圖說》的出現中足以看出古代五拳師們就從創拳伊始早把五拳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並推動其合理髮展的,並且為了它的盡善盡美不遺餘力的。五拳是物質與精神、具體與抽象的結合體,是人與自然有機結合的很好的一個例子,也是具體體現著人的能動性的活標本,是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時的必然產物。五拳能延續到今天與其相關著作的傳流於世是密不可分的,少林衣缽後繼有人全賴白紙黑字辛勤耕耘。
五拳從其誕生到今天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其誕生到19世紀與20世紀相交接之際即清末民初,此一階段是屬於五拳的潛伏階段,在這一時期五拳一直在秘密中傳流不為世人所知曉;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末,此一階段是屬於五拳的活動階段,在這一時期開始陸續出現五拳傳說、五拳著作以及五拳師並得到技擊界的一定的關注,但在兩次世界大戰、祖國解放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中艱難地存活了下來,繼而迎接了全球化時代;第三個階段是21世紀初的現在,此一階段是屬於重建階段,因為種種原因它沒有得到大家的足夠重視和保護,因此談不上發揚光大,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竭盡全力去保護它,只要有與其相關的任何蛛絲馬跡都得去認真地挖掘、收集與整理,更重要的是從自我做起先把現存的五拳認真的實踐並掌握它兼而進行理論研究工作,使之成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文化瑰寶。
五拳師們沒有留下如何在實戰攻防中運用五拳的具體方法,事實上五拳只是加強運使能力的氣功拳術,只因把很多動作象拳術一樣編排成套路而稱拳而已,雖說是拳術但並不是把提高攻防能力為其根本目的的,而是強化人體內外各部位的功能並注入活力從而以最終達到“沉實厚重、活潑虛靈”為其根本目的的,這正是為何稱五拳為內功拳的原因所在。人們一談起拳術就馬上聯想起拳勢與攻防的某種聯繫即拳勢在攻防中的運用,沒錯一般拳術都是把實戰中的一系列攻防動作按照某種原則下編排而成的,或許有人問五拳與其它拳術有何不同,當初五拳師們設計五拳時首先暫不考慮攻防理念而純粹講究拳術動作對人身的鍛煉作用,即把如何才能使步法更加穩健、腰部更加靈便、手腳更加協調、眼力更加銳利以及氣血更加暢流等問題放在首位。其實沒有一種拳術能夠網羅所有攻防變化的,攻防變化的演練是拳外的事情,如果不把著重點放在“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上而放在攻防轉化意念上那麼只能說對五拳理解得並不深刻這與買櫝還珠無異,因此先把身子練的強壯如鐵且令氣力變得純正之後再去練攻防才是正確的技擊步驟,如果不是這樣你縱有千萬條伎倆也無濟於事。
總之五拳最終能使人達到運使之極致,身法之神化境界,練習者應精心玩此,則丹田之氣不期貫而自貫,身步之法不期變而自變,當你把五拳練得“身堅氣壯、手靈足穩、眼銳膽實”之時面對任何敵人都能應付自如了。

五拳總訣歌


總訣歌一

少林五拳象五形,拳從自然取其意;
融貫舊法創五式,一七三手集大成;
精意釋然傳千秋,古今師法遵秋月;
拳走一線守家法,崇尚手技入南拳;
動中求靜靜不止,意氣相推生橫力;
剛中有柔柔帶剛,運柔成剛謂上乘;
實中有虛虛轉實,寓虛於實始超脫;
沉心靜氣明法外,禪拳一體稱少林;
右練畢時接習左,左右逢源方成巨;
出手如風跡難覓,一指半足分勝敗;
渾身上下皆可拳,指先掌次拳即末;
孤心苦往年如日,神技妙術技乃神。

總訣歌二

昂首挺胸氣暢然,怒目強項似羅漢;
砸肩敞腋力充沛,立腕沉肘賽金剛;
虛腹實腰承上下,展膝固踝如生根;
腰馬一體接天地,三合內外比卯榫;
氣貫丹田雕橫力,五心相印塑直氣;
此中三昧玩自心,精微乃見功自成。

總訣歌三

練到骨節通靈處,周身龍虎任橫行,
掌心力從足心印,一指霹靂萬人驚。

總訣歌四

其一
小開弓馬,大開胸腋;
簡腳根地,繁手枝天;
徐呼徐吸,盡呼盡吸;
氣芽暴滋,遍體得力。
其二
浸形神缸以氣染,力由底發奔靈蓋,
弓馬永動把息環,上下相印串一氣。

總訣歌五

力從氣出,氣隱力顯;
運柔成剛,使虛轉實;
意到氣隨,速於聲響;
全力一吐,沉重若山;
力達指尖,不局三停;
氣透膚理,不囿三焦
沉實厚重,活潑虛靈;
剛柔虛實,神變無窮。

總訣歌六

指散口緊現力蹼,平圓曲直偏不扣;
櫛風潷氣方沉力,點印如花妙蛙作。

總訣歌七

卷勾如親齊向心,彎而又曲死力扣;
穿肉扣骨方傳力,擠眼掐心功苦生。

總訣歌八

腋氣井噴膀管送,力達楔尖勝利器,
努拐戳動兼陰陽,中平車腰方稱活。

總訣歌九

鏡眼點拳怒視焦,目隨拳走神不丟;
觀外為下觀內上,鋼拳眼鑄全憑神。

總訣歌十

青龍黑虎賽風影,邃通海底如燈芯;
聽物為下聽我上,龍奔虎躍畫風景。

總訣歌十一

封井開邊續陰陽,津如泉涌化瓊漿;
細流入海潤丹田,化作精氣力分發。

總訣歌十二

眼忙鼻碌口不閑,搶步吐聲助力推;
分寸得當方顯威,亂哮見笑徒哼哈。

總訣歌十三

練達思結神通處,渾身胄甲隨縱放,
膽向先從心氣足,一聲咆哮萬敵愕。

總訣歌十四

獨習繁中采,對習簡中取,
運氣貴乎緩,用氣貴乎急,
慢為有形訣,快為無形竅,
快自慢中企,急功須緩圖。

總訣歌十五

對敵忌出灌怒拳,怒不及人反昏心,
自動不知當人偶,何送白隙任人乘?

總訣歌十六

出拳不狠拳不硬,真拳不敬戲打戲,
積習成癖長蒼毛,終難成就一代師。

總訣歌十七

功夫本是平凡事,化凡為神自有因,
功成之日始能悟,惟因傾注超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