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新

武漢哥特建築裝飾公司董事長

王啟新,1962年10月生,武漢黃陂人,號稱泥人王,高級工藝美術師,武漢哥特建築裝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泥人藝術家


王啟新的地產項目可能並不是最有名氣的,而真正讓王啟新成為黃陂響噹噹的創業人物,還在於2008年他涉足於黃陂傳統技藝——泥塑行業,將這個愈來愈凋零的傳統手工行業重新撿拾起來。他請來當地民間藝術匠人,做珍品、孤品,挽留失傳的泥塑技藝。王啟新本人也是高級工藝美術師,師從泥塑大師陳育村。
黃陂泥塑文化始於唐朝,興於道光年間,是中國泥塑文化藝術的代表,“北有泥人張、南有泥人王”中,泥人王就出於黃陂。歸元寺500金身羅漢就是出於黃陂泡桐木蘭雲霧山泥人王村的王氏父子之手。1976年黃陂被國家中宣部批准為“中國泥塑之鄉”。但經過了80年代的短暫繁榮之後,90年代黃陂泥塑企業紛紛倒閉,大部分手工藝人遠走他鄉謀生。
王啟新的泥人王國就隱身在雲霧山風景區的翠林之中。從雲霧山飯店沿著一條水泥路行進至樹林深處,泥塑工廠便漸漸揭開其神秘面紗。路邊有一個長方形的簡易池子,裡面澄著泥土,做泥塑的泥土需要上好的黏土,將雜質濾掉。通向一座兩層小樓的石板小徑上,兩旁擺放著一塊一塊的泥土,進行水分的控干。走進房子,泥塑的主要工序便在裡面進行,工人們有條不紊的各自忙著手裡的活兒。一位老師傅67歲,透過厚厚的老花鏡,仍在為“花木蘭”身上披上精緻的戰袍,一個二十厘米高的“花木蘭”泥塑,僅雕刻就需要花幾天時間。
最裡面一個房間里陰涼通風,擺放著已經塑型待雕刻的作品,一個個端正的立在那裡,擺滿了一整間房,乍看過去就像一群迷你版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花木蘭、屈原李時珍、魯迅……每個人物都做得惟妙惟肖,同時還有歷史傳說、民間故事、以及現代卡通人物形象,甚至因客戶需求特製的產品,都能用泥塑作品呈現。
取土、搗合成泥、翻坯、塑型、上窯、上色……做一個泥塑要十幾道工序,每一道都馬虎不得。從泥土到成品,大概至少要經過兩個月的時間。而這個過程中全部都是由純手工工藝製作而成,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
“天津泥人張每年銷售額有5個億,黃陂泥人王卻連1億都不到,但黃陂泥塑產業才剛剛起步,我相信市場會慢慢打開,黃陂泥塑擁有300年的歷史,越傳統的東西越會有生命力”。王啟新的目標是將黃陂泥塑打造成湖北特色旅遊產品,“湖北旅遊景點算來還是有很多的,但是旅遊產品少之又少,我現在主要將泥塑產品放在一些旅遊景點售賣,反響還不錯,外國人很喜歡這種傳統手工藝品”。黃陂泥塑還進入了中百倉儲系統進行銷售。
他正準備將黃陂泥塑以旅遊產品的形式進行出口:“這是我比較擅長的,我做了20年的出口,我的管理和技術都很到位。”王啟新對下一步的發展似乎早就胸有成竹,語氣平淡而又堅定。

建築裝飾

從1981年創辦第一個公司哥特建築裝飾公司開始,王啟新一直都沒閑下來過。那時他才剛剛18歲,從高中畢業之後,便投身雕塑行業,並走遍全國“叫賣”其產品。
此後十年中,結合對歐洲古典雕塑藝術的理解,以及在泥塑工藝上獲得的真傳,他獨創並在生產實踐中廣泛運用,以模具方式製作具有歐洲古典藝術氣息的各類工藝品的技術。這一技術的實現,不僅意味著一個專利的產生,更關鍵在於改變了此前在製作歐洲古典藝術氣息的各類工藝品時的傳統手工生產模式,使大批量、機械化生產成為可能。此後,他積累了43項相關專利發明,並專註在裝飾模具生產上面,保持著年出口額500到1000萬的規模。
八十年代裝飾加工產品市場火爆,直接導致了王啟新公司的輝煌年代,“當時哥特獲得的榮譽證書就有200多塊,在北京的分公司設了19年,西安、長沙、南昌、新疆等地都有分公司”,王啟新說。
而哥特建築裝飾公司的總部一直設在黃陂,“要是當時把總部移到北京去,發展肯定比現在還要好”,王啟新這樣設想,但並沒有表露出遺憾,他的產業幾乎都在黃陂鋪陳開來。
九十年代哥特企業經營範圍延伸至天花板、中西式古典傢具、歐式外牆裝飾材料及模具等等,三五醇酒店的所有傢具和整個歐式外立面裝飾設計到施工全部是由哥特公司完成的。2000年至今以武漢大華—南湖世家和北京珠江帝景為代表的樓盤、知名酒店、娛樂場所、辦公樓、高檔廠房等數萬家單位都用到哥特歐式裝飾材料及工程設計施工、各類雕塑工藝產品及傢具。
他把這種成功歸功於自己心態好,“所有創業中,做手工加工業是最辛苦的,而最大的問題還在於資金回籠得不到保障。”
2009年,王啟新涉足房地產行業,在盤龍城推出首個樓盤“哥特帝景”,這個有著純正歐洲古典藝術氣息的地產項目與他一貫經營的歐式風格一脈相承,他開發的住宅,連房間里的裝飾也幫住戶一併打包解決了。對香港的營銷團隊策劃方案不滿意,他親自上陣吆喝:“我們還在前50位成交者中抽出一位幸運客戶,在他購房的基礎上送出一套68平米的商品住宅。從50人中抽出一位,這個幾率還是很大的。”
這個環節設置別出心裁地參考了中央電視台李詠主持的《幸運52》其中的“砸金蛋”的環節,這位幸運觀眾的68平米商品住宅就是從“金蛋”裡面敲出來的。在熱鬧背後,鮮少為人所知的是,在央視《幸運52》的舞台上所敲的金蛋,同樣是出自於黃陂的泥塑工坊,與王啟新有關。

旅遊開發

王啟新不僅僅將黃陂泥塑作為一個加工製造出口企業,他還希望能將黃陂泥塑這種傳統技藝融入到旅遊產業鏈中去,成為雲霧山風景區一道極具本土特色的人文旅遊景點。
早在2003年,雲霧山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便註冊成立,註冊資金1150萬元,將黃陂泡桐雲霧山3萬畝山林進行打造,以“木蘭八景”之一進行主體開發,王啟新已投入人民幣1.5億元進行景點打造,並還在繼續中。
王啟新對旅遊業的興趣,來源於他在澳洲的所見所感,澳洲作為典型的發達國家,居住在城市裡的市民每到周末便驅車前往郊外度周末,“一到周末城裡就沒人了,郊外擁有更自然的居住環境,比城市更宜居,這樣的人居生活方式應是世界大勢所趨,中國應該也會朝著這種趨勢發展。”
而地處黃陂區泡桐鄉的雲霧山剛好滿足了王啟新的想象,雲霧山是武漢市唯一的城市郊野公園,位於黃陂區李家集境內,距武漢市65公里,方圓25平方公里。
這裡盛產的不僅有泥塑作品,還有巾幗英雄花木蘭和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這裡同時也是王啟新的家鄉,和很多企業家一樣,王啟新有著情系鄉梓的情懷,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雲霧山旅遊景區開發上來。
2009年雲霧山旅遊風景區紅紅火火開園了,與第十屆木蘭旅遊文化節及武漢首屆杜鵑節一同亮相。雲霧山的萬畝杜鵑花山、延續千年香火的竹林寺,吸引了財富和人氣的集聚。隨著第二屆武漢市杜鵑節的舉行,雲霧山也出台了一系列招攬遊客、打響品牌的主體策劃活動。
旅遊區開發成為企業家熱衷投資的領域,但其資金投入量大、收益周期無限拉長的特點使許多企業家深陷其中。對於剛剛開園的雲霧山風景區來說,它的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王啟新的企業生命也將迎來一個更長的周期。

發展

1981年,王啟新只帶了75元錢到西部,邊賣模具邊考察學習。1984年,王啟新在緊鄰漢口的灄口鎮買下8畝地,建起了一座工藝品廠。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公司成為國內知名的專業生產工藝模具實體企業之一。
王啟新充分發揮公司自身優勢,在傳統的家裝成熟后,便進軍歐式室外裝修領域,創造性地將中華文化精髓與歐洲建築藝術結合。武漢徐東歐式花園、水果湖歐式一條街、省交通廳、省農業廳辦公樓、松海苑小區、鐵四院住宅小區、木蘭湖中天山莊、湖北三五醇酒店等,這些歐裝工程,集中體現了哥特房屋時裝的藝術特色。哥特公司項目投資方式靈活,投產者根據自身資金情況決定投資規模,小到幾千元即可起步,大到幾十萬上百萬元,一步步實現規模化生產。這家企業年產值12億元,實現利稅2800萬元,向社會公益事業捐贈累計60萬元。
哥特公司以工藝模具產業為依託,經過20多年努力,已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科技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工藝模具及其產品開發、實用新技術研發及轉讓、建築裝飾工程設計與施工、旅遊、房地產開發等多個領域。公司擁有辦公科研大樓和廠房3萬多平方米,員工500多名,工程技術管理人員52名,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29名。多年來,公司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出口歐美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信譽卓著,贏得中外客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王啟新先後出版《石膏裝飾材料的模具製作方法》《用高溫樹脂軟膠模配以玻璃鋼生產中、歐式雕花傢具研究》等論著。1994年,其樹脂軟膠模的西方專利獲國家專利技術金獎,先後共獲43項個人專利。1997年1月,發明並引導開發的用模具生產的中西式傢具系列產品,在法國巴黎國際名優新產品(技術)博覽會暨榮譽評獎會上獲金獎,他本人因此也被授予“對人類貢獻獎”。“房屋時裝——GRC歐陸裝飾水泥構件”2000年4月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辦的中國專利“十五”成就展“優秀項目獎”。王啟新曾先後多次被評為“武漢市優秀企業家”,其公司被省、市、區評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

工商管理碩士


王啟新1962年10月生,武漢黃陂人,武漢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高級策劃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現任武漢哥特建築裝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武漢市哥特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是武漢市第九屆和第十屆政協委員、黃陂區政協常委、武漢市工商聯常委、黃陂區工商聯副會長、中國光彩事業黃陂促進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模具工業協會會員。
王啟新清晰的記得他辦第一個營業執照是在1981年的7月1日,創業的第一個月就躋身“萬元戶”之列。後來有一次,王啟新在武大EMBA聽課時,面對三百多企業家的課堂,講課的教授問:“有誰的企業是在1986年以前的?”全班只有3個人舉手,而王啟新就是其中一個,而且是這三個人中創辦企業最早的一個。
作為一名黃陂商人,他很引以為傲,“黃陂是殷商盤龍城的所在地,經商歷史悠久,各地都可以看到黃陂人的身影,黃陂人在外國有100多萬人,黃陂人比溫州人更有闖勁,人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