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房鎮

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下轄鎮

大平房鎮,隸屬於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地處大凌河西岸,龍城區西南部,北與聯合鄉和楊樹灣鄉毗鄰,西臨東大道鎮,東接半拉山街道和柳城街道西界,南至大凌河檯子鎮相望,區域面積110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26576人。

2005年11月,由朝陽縣劃歸龍城區。截至2020年6月,大平房鎮下轄2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2018年,大平房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個。

歷史沿革


漢朝時期:屬遼西郡柳城縣境內。縣治位於今朝陽縣柳城遺址處。
西晉時期:屬平州昌黎郡柳城縣境內。
十六國時期:屬前燕後燕、北燕國境內。三燕國都位於今朝陽市區三燕龍城遺址處。
北魏時期:屬營州昌黎郡境內。營州州治位於今朝陽市老城區。
唐朝時期:為崇州地。唐武德初年曾在鎮域附近設置昌黎縣,屬崇州。由《遼志》記載推知,唐代的崇州城就在鎮西建州城址處。
遼朝時期:為建州地。遼初,遼太祖置建州保靜軍節度使,轄永霸、永康、永和、阜俗四縣。建州城址位於鎮西的黃花灘村。《遼志》記載,建州:“州在靈河(今大凌河)南,屢遭水患。契丹主隆緒(遼聖宗)時,又遷於河(今大凌河)北,即唐之故崇州城治焉。”《遼志》所說的大凌河北“故崇州城治”,即指今建州城址處。
遼代建州,經濟文化繁榮。曾出狀元張孝傑,家貧好學,重熙年間,擢進士第一。遼道宗時,北宋官員蘇頌出使遼國,見到建州的繁榮景象,曾描述:“千里封疆薊雷間,時平忘戰馬牛閑,居人處處營耕牧,盡室穹車往複還。”
金朝時期:沿襲遼代,設建州,隸屬興中府(今朝陽)。
元朝時期:仍為建州,屬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為大寧路九州之一。
明朝時期:明初設營州右屯衛駐建州城,隸屬於大寧都指揮使司(今寧城)。
永樂初年,大寧都司各衛所或遷或廢,軍民內遷。此後包括建州在內,東至興中(今朝陽)西至大寧(今寧城),皆為蒙古兀良哈部牧區,陸續有蒙古牧民遷來。
清朝時期:遼西地區自關內流入新移民,蒙漢雜處而居。此時自明初到清代,經過二百多年的斷層,建州之名早已不存。當時的新居民便約定俗成地給這片土地取了新名字,也就是現如今的大平房鎮。
2005年11月,由朝陽縣劃歸龍城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平房鎮地處大凌河西岸,龍城區西南部,北與聯合鄉和楊樹灣鄉毗鄰,西臨東大道鎮,東接半拉山街道和柳城街道西界,南至大凌河與檯子鎮相望,區域面積110平方千米。
大平房鎮地處東經120°16',北緯41°25'。大平房鎮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日溫差較大,降水偏少,無霜期為158天,年平均氣溫為8.4℃,年平均降水量為489毫米,年平均風速3米/秒,最大凍土深度為1.5米,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鎮域有大凌河和老虎山河兩條水系,在鎮西北的黃花灘村交匯,在鎮區東南香么村建設有閻王鼻子水庫,庫容量為2.7億立方米,大平房鎮交通便利,東西有朝大公路,南北有朱饅公路,距“101”國道僅七公里,錦承鐵路在鎮域經過有火車站一處,屬四等站,年客運量7.5萬人次,貨運量8萬噸。

地形地貌

大平房鎮地形特徵為低山丘陵。

氣候

大平房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溫差大,日照長,積溫高,降水少,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7.9℃;1月平均氣溫-6℃,極端最低氣溫-12.5℃(1972年2月9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41.7℃(1991年7月18日)。無霜期年平均167.5天,最長達289天(1996年),最短為95天(1972年)。年平均日照時數2439.2小時,年日照時數最多2282小時(1963年),最少1330小時(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683.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9天,最多達216天(1961年),最少為158天(1963年)。極端年最大雨量938毫米(199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73毫米(198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月~6月,佔全年降水量的43%,6月最多。

水文

大平房鎮境內河道屬大凌河流域,面積65.2平方千米,總長4.2千米,境內有老虎山河與大凌河在鎮內交匯。

自然災害

大平房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大風、冰雹、病蟲害等。

自然資源


大平房鎮有土地總面積156000畝,耕地面積55000畝,其中水澆地面積23000畝。
大平房鎮稱得上依山傍水。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越的交通條件。北有錦赤鐵路線東西貫穿,鎮中心設有三級火車站;東西有朝大北線公路,南北有朱饅線公路在大平房交匯,並與101國道對接。有著充足的水利資源。大凌河和老虎山河在大平房境內交匯;朝陽市重點水利工程閻王鼻子水庫座落在大平房境內;兩條自流灌渠控制著23000畝水澆地。有著較肥沃的土地資源。全鎮有機能耕、水能灌、集中連片,便於集約經營的方田近2萬畝;3萬多畝二坡地土質相對較好,適應各種作物生長。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有尚需治理的荒山、荒坡、荒溝近8000畝,適應種草,發展畜牧業生產。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全鎮青壯勞動力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廣大群眾善於科技推廣與應用。經過多年來的各種形式培訓與實踐,廣大群眾積累了豐富的農業實用技術,並較好的應用於生產中。新技術、新產品、新項目得到了不斷的推廣。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平房鎮轄八棱觀、公皋、黃花灘、東街、西街、秦趙家溝、東平房、大板、香磨9個行政村;下設7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平房鎮下轄2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街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211303105001122東街社區
211303105002121西街社區
211303105200220大板村
211303105201220香磨村
211303105202220趙家溝村
211303105203220東平房村
211303105204220黃花灘村
211303105205220公皋村
211303105206220八棱觀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平房鎮轄區總人口2414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05人,城鎮化率9.5%。另有流動人口205人。總人口中,男性12521人,佔51.4%;女性11627人,佔48.6%;14歲以下3816人,佔16%;15~64歲17357人,佔72%;65歲以上2975人,佔1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3819人,佔99%;其他少數民族239人,佔1%;2011年,人口出生率5.2‰,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2.2‰。
2017年,大平房鎮常住人口23717人。
截至2018年,大平房鎮戶籍人口2657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平房鎮財政總收入700萬元,比上年增長32%。

農業

新的農業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幾年來,大平房鎮始終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確定了新的農業產業格局,成為朝陽縣的糧食主產區。小麥、玉米、旱煙、水稻、小雜糧物產豐富,無公害蔬菜、乾鮮果和畜禽產品有著較強的發展優勢。已成為當地群眾開發致富的主導產業。
2011年,大平房鎮藥材種植面積6100畝,裸地蔬菜種植面積9000畝,煙麥套種種植面積3000畝。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牛、家禽為主。
截至2011年末,大平房鎮累計造林12700畝,其中防護林10700畝,經濟林2000畝。
大平房鎮漁業以閻王鼻子水庫水面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30平方千米。2011年,水產品總量6萬噸,漁業總產值2億元。

工業

2018年,大平房鎮有工業企業6個。

商業

2011年,大平房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8億元,比上年增長18.6%。
2018年,大平房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個。

文化


地名由來

據傳清中期一戶人家從山東來此定居,建平頂土房居住,得名平房子。后隨著村落擴大,遂稱大平房子。

歷史文化

大平房鎮三座遼塔修復前後
大平房鎮三座遼塔修復前後
大平房鎮今有遼代古塔三座,分別是:八棱觀塔、黃花灘塔、東平房塔。
大平房鎮所在的大凌河谷,是遼代時期興中府(今朝陽)地區溝通遼中京和遼東京的交通要道,沿途州縣密布,佛教文化昌盛,經濟繁榮,這種狀態一直持續至金元時期。
大平房鎮自遼代至明初為建州地。遼初,遼太祖置建州保靜軍節度使,轄永霸、永康、永和(981年—1014年,之後屬於榆州)、阜俗(986年—998年,之後屬於利州)四縣。遼代設州之後,金、元、明沿襲,治所即今大平房鎮黃花灘村古城(註:早期曾另治它處,自遼聖宗時因避水患方遷至此地)。金代建州沿襲遼代,隸屬興中府(今朝陽),元朝時期屬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為大寧路九州之一。明初設營州右屯衛駐建州城,隸屬於大寧都指揮使司(今寧城)。永樂年間,大寧都司各衛所或遷或廢,軍民內遷,此後包括建州在內,東至柳城(今朝陽)西至大寧(今寧城),皆為蒙古兀良哈部牧區,陸續有蒙古牧民遷來。清朝時期,遼西地區自關內流入新移民,蒙漢雜處而居,此時自明初到清代,經過二百多年的斷層,建州之名早已不存,當時的新居民便約定俗成地給這片土地取了新名字,也就是現如今的大平房鎮。雖然建州地名不再傳承,但是當年的古迹依舊在,歷史記載依舊在,古城裡古塔下發生的故事我們依舊可以在歷史中感受和探知。遼西的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更依舊需要今天的人們繼續傳承下去。
建州古城遺址位於大平房鎮黃花灘村,今有夯土城牆遺跡和古塔一座。《塔子溝紀略》載:建州城“附近蒙古居民,多在城內舊房基處創挖磚石,亦有掘得他物者,維時附近之家,歲有火災,蒙民居住不安,地主台吉俄木河圖,延請番僧善堪輿者,問以歲歲失火之故,番僧雲‘掘動古基,故遭回祿,台吉率眾蒙民,宰牛祭禱,至今永無水患’”。調查時附近村民介紹,在城址內建房,挖井時曾出土有古錢幣窖藏,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城址內挖出過帶有“建州”款的銅鏡,現在建州城已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八棱觀村和東平房村各為遼代建州屬縣所在地,各遺存有遼塔一座。

文物古迹

大平房鎮所在的大凌河谷,是遼代興中府(今朝陽)地區連通遼中京和遼東京的交通要道,沿途州縣密布,佛教文化昌盛,經濟繁榮,這種狀態一直持續至金元時期。鎮內現存的重要歷史遺跡,主要為遼代“三塔一城”與清代的藏傳佛教廣法寺。
建州三塔
大平房鎮現存遼代建州時期古塔三座,分別是:八棱觀塔、黃花灘塔、東平房塔。2013年,大平房三塔同時入選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棱觀塔:位於鎮西八棱觀村。該塔建於遼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棱觀而得名。為磚築八角十三級密檐式,高34.4米。
黃花灘塔:位於鎮西黃花灘村。該塔為遼代建磚築八角實心十三級密檐式,高約32米。塔山南坡下即為遼代建州城址。
東平房塔:位於鎮東東平房村。該塔為磚築,平面六角形,塔基座每邊邊長約在4米左右,空心九級,密檐式磚塔,修繕前殘高19.35米,殘存八級。
建州城址
建州城址位於大平房鎮黃花灘村,今有夯土城牆遺跡和古塔一座。調查時附近村民介紹,在城址內建房,挖井時曾出土有古錢幣窖藏,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城址內挖出過帶有“建州”款的銅鏡。
《塔子溝紀略》載:建州城“附近蒙古居民,多在城內舊房基處創挖磚石,亦有掘得他物者,維時附近之家,歲有火災,蒙民居住不安,地主台吉俄木河圖,延請番僧善堪輿者,問以歲歲失火之故,番僧雲‘掘動古基,故遭回祿’,台吉率眾蒙民,宰牛祭禱,至今永無水患”。
建州城址現已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七批第26號。此外,八棱觀村和東平房村各為遼代建州屬縣所在地,各遺存有遼塔一座。
古廣法寺
廣法寺位於大平房鎮趙家溝村西北的一座小山丘上,是一座清代藏傳佛教寺院。該寺為藏式建築。主體建築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門、正殿、後殿和東西配殿。山門面闊三間,磚石結構,硬山式建築。由於歲月侵蝕,未維修前,該寺正殿頂,前、后坡瓦壠多有脫落,前、后牆體也部分破損;殿內壁飾各種彩繪和諸神圖案,彩繪破損嚴重;殿頂和鐘鼓樓皆已破損,殿後牆部分倒塌。為保護好這一清代古寺,朝陽縣文管所多方聯繫,於2004年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與當地共同對該寺進行保護、維修,該寺現已恢復原貌。
2013年1月,廣法寺被朝陽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16號。

交通


大平房鎮交通便利,東西有朝大公路,南北有朱饅公路,距101國道僅七公里,錦承鐵路在鎮域經過,設有火車站——大平房站,屬四等站,年客運量7.5萬人次,貨運量8萬噸。此外,京哈高速鐵路途經鎮域,在鎮西的八棱觀村塔營子設有高鐵站——奈林皋站供附近鄉鎮使用。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平房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193人;小學7所,在校生1176人,專任教師12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23人,專任教師7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100人,專任教師78人。
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大平房鎮多年來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高中、初中、小學全部實現了微機化教學。7所學校進入了“四星級”學校,大平房小學進入了“五星級”學校標準。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平房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5個,村文化廣場2個。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斷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基本上滿足了群眾求樂、求美、求知、求技、求健康的多層次文化需求。鎮區內建有2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並配有齊全的音響設施。全鎮12個村全部配齊標準的文化活動室,基本上滿足了群眾學科學、用科學的需求。

醫療衛生

2011年,大平房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0245人,參合率98.8%。
以朝陽縣第三人民醫院為依託,全鎮建立健全了醫療衛網路。縣三院設有較先進的CT室、心電圖室、化驗室、X光室,有遠近聞名的中醫骨科、外科、婦科、兒科、內科、五官科。全鎮人民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

社會保障

2011年,大平房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4戶,人數672人,支出217萬元,比上年增長3%;城市醫療救助156人次;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89人次,支出23.7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11戶,人數1052人,支出109萬元,比上年增長0.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418人,支出25.6萬元,比上年增長7.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4人,支出35.6萬元,比上年增長1.9%。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89人,緊急轉移安置76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43畝,倒塌房屋17間,直接經濟損失32萬元,救災支出21137元,比上年增長12.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82.355元,比上年增長7.6%。

鄉鎮發展

鄉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堅持“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以項目建設為核心,出台了“三讓”(讓名、讓利、讓權)、“四優先”(優先入戶、優先入學、優先劃撥宅基地、優先辦證)、“五不限”(不限身份、不限地位、不限區域、不限產業、不限規模)的優惠政策。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大力招商引資。現有鄉鎮企業69家,有商貿、建材、運輸、加工、修理、餐飲、服務、娛樂等門類齊全的個體私營業戶近千家。其中大平房新星機械鑄造廠生產的系列產品有150多個品種,產品出口到西班牙、東南亞。年創匯額達40萬美元。木材加工廠生產的高科技密度板遠銷省內外,年利潤達30多萬元。投資450萬元的聖運畜禽屠宰有限公司、液化汽站、朝陽“康佳彩電”銷售公司、朝陽五交化公司、煙草經銷公司、市鋁合金裝簧公司、朝陽大藥房等20多家企業相繼在大平房安家落戶。鄉鎮企業總產值近億元,稅金達100多萬元,2002年招商引資額達到了1100萬元。
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從1999年開始,大平房鎮按照一環、二區、三街、四路、五大建設項、六大配套設施的小城鎮建設發展目標,先後投資2500萬元,建設樓房近百幢,開發房屋面積24000平方米;完成了“世紀大街”、“凌河路”、“豐田路”、“希望路”的改造,新鋪黑色路面20公里;建成環島轉盤一處;裝路燈100盞;改擴建能容納3萬人的半封閉農貿市場一外,建設旱煙批發市場、蔬菜批發市場各一個;鎮區內商貿小區、工業小區基本形成;基礎設施較為完備,功能齊全的小城鎮雛形已經形成。是朝陽縣西部經濟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