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陽,古縣名。西漢置,以在零水之北得名,治所在今湖南省慈利縣白公城。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廢
黔中郡設
武陵郡,將慈姑縣分置零陽縣(縣治在慈利白公城,轄今
慈利、
石門、
臨澧、
澧縣、津市)、充縣、孱陵縣三縣。三國
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因
嵩梁山裂,有石壁立如門,吳帝
孫休以為祥兆,遂析武陵郡北部置天門郡,分零陽、充縣地設溇中縣。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析零陽縣置澧陽縣。
南北朝,梁敬帝紹泰元年(555),廢天門郡,置石門郡,郡治零陽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改零陽縣為
零陵縣。
開皇十八年(598),改零陵縣為
慈利縣,縣治遷永泰市(今縣委大院等處,后稱永泰街),隸
崇州。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廢崇州,改隸澧陽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