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

東晉官員

王舒(?—333年),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字處明,東晉初年官員。侍御史王會之子,丞相王導從弟。

307年(永嘉元年),王舒跟隨司馬睿渡江,是隨晉元帝渡江的“百六掾”之一,先後任鎮東參軍、溧陽令。313年(建興元年),任后將軍司馬裒的諮議參軍。317年(建武元年),升任車騎司馬。在司馬裒去世后,代其鎮廣陵,任北中郎將、監青徐二州軍事。323年(太寧元年),出鎮荊州,任鷹揚將軍、荊州刺史、領護南蠻校尉、監荊州沔南諸軍事。324年(太寧二年),進封都督荊州、平西將軍、假節。326年(咸和元年),轉為撫軍將軍、會稽內史。

328年(咸和三年),蘇峻、祖約叛亂,朝廷任命王舒為代理都督,掌管揚州刺史事,因平定叛亂有功封彭澤縣侯。333年(咸和八年),王舒在任上去世,追贈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穆。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舒很小的時候就為堂兄王敦所知,他認為天下多變亂,不必在意一時的名聲,就每天在家,潛心學習。四十多歲時,州府禮聘與任命其官職,太傅徵召其出仕,他都不去。

一路升遷

307年(永嘉元年),王敦被任命為青州刺史,王舒前往投奔。不久又徵召王敦為中書監,因道路艱險、寇賊太多,王敦為了輕裝上陣,儘快回到洛陽,把妻子襄城公主丟棄在半道上。而公主的侍婢及金銀財寶則被王敦分發給將士,王敦的手下人沒有不爭搶的,唯有王舒都沒看一眼,這更為王敦所賞識。九月,司馬睿出鎮建康,王舒與父輩及兄弟都渡江跟隨,是隨晉元帝渡江的“百六掾”之一,先後任鎮東參軍、溧陽令。
313年(建興元年),司馬紹任東中郎將,精選屬官,任命王舒為司馬。隨後轉任宣城郡公、后將軍司馬裒的諮議參軍。後來司馬裒讓他出任軍師,王舒堅決推辭不接受。
317年(建武元年),司馬裒為使持節、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車騎將軍。王舒為車騎司馬,精於州中事務,通曉事理。同年十月,司馬裒去世,王舒代司馬裒鎮廣陵,任北中郎將、監青徐二州軍事。不久,朝廷徵聘他為國子博士,加授散騎常侍,但他沒有接受,轉任少府之職。
徠323年(太寧元年),王舒轉任廷尉。十一月,王舒出鎮荊州,任鷹揚將軍、荊州刺史、領護南蠻校尉、監荊州沔南諸軍事。
324年(太寧二年),王敦舉兵叛亂失敗,與其同謀的王含(王舒堂兄)、王應父子前來投奔王舒,王舒派軍隊將他們擒拿后沉入江中。朝廷進封他為都督荊州、平西將軍、假節。
325年(太寧三年)五月,朝廷以陶侃代替王舒的職務,改命王舒為安南將軍、廣州刺史。王舒以有病為由,不想去嶺南,朝廷也認為他有功勞,不應去那麼遠的地方任職,於是改授湘州刺史、安南將軍、持節都督。
326年(咸和元年)四月,王舒代替鄧攸被征為尚書僕射。八月,征討蘇峻,司徒王導想要王舒做為外援,於是表奏其為撫軍將軍、會稽內史,中二千石俸祿。王舒上書推辭說“會稽”犯了他父親(王會)的名諱,朝廷議論認為字同音異,並不違反禮法。王舒又上書說音雖異而字同,想換別的郡。於是朝廷將改“會”字改為了“鄶”,王舒才不得不上任。

平亂有功

328年(咸和三年),蘇峻、祖約叛亂,朝廷任命王舒為代理都督,掌管揚州刺史事。庾亮的弟弟、時任吳國內史庾冰棄城投奔王舒。王舒下令其下轄各縣,以吳王師虞斐為軍司,御史中丞謝藻為龍驤將軍,擔任前鋒,率領一萬人馬,與庾冰一起渡過浙江。原任義興太守顧眾、護軍參軍顧颺等人,皆起兵響應王舒。王舒臨時任命顧眾為揚威將軍,統管吳中地區的軍事;命令顧颺統管晉陵地區的軍事,在御亭修築堡壘、建造防禦工事。蘇峻聽說王舒等人起兵,赦免了庾亮的弟弟們,以取悅王舒。
王舒在庾冰、謝藻之後,率領軍隊抵達西江。庾冰、顧颺等人派前鋒進兵佔領無錫,恰遇逆賊張健等數千人的隊伍,雙方交戰,庾冰等人大敗,遂退回御亭。庾冰、顧颺退守錢唐,謝藻退守嘉興。賊寇於是進入吳地,燒毀房屋,劫掠各縣,使當地陷於水火之境地。王舒以輕敵冒進以致兵敗為由,將兩軍主將斬首,並將都護庾冰、顧颺削職為民,任命顧眾為督護,屯兵章埭。吳興太守虞潭率兵討伐張健,屯兵烏苞亭卻不敢前進。當時正趕上暴雨洪水,叛賊管商乘船而出,襲擊虞潭率領的軍隊,虞潭敗逃,返回保衛吳興,其他人則退守錢唐。王舒又派遣將軍陳孺率領精銳士卒千人修築堡壘,增加海浦的守衛力量。有人勸王舒應該回到都城,讓謝藻駐守西陵,臨海設立柵欄。王舒不聽,而留謝藻守錢唐,讓顧眾、顧颺守紫壁。於是逆賊轉而攻打吳興,諸將領只好又退軍。逆賊又劫掠了東遷、餘杭、武康諸縣。
王舒派其子王允之代理揚烈將軍之職,與將軍徐遜、陳孺和揚烈司馬朱燾,以三千精銳部隊,於武康攔截賊寇,出其不意,大破敵軍,斬殺數百人,賊寇全部棄船而逃。王允之收繳其兵器,進兵援助虞潭。當時逆賊韓晃已經攻破宣城,轉入故鄣、長城。王允之派朱燾和何准等人對付他,大戰於湖上。虞潭用強弩射擊,韓晃等人敗退。此役,韓晃軍隊千人被斬,二千人投降。虞潭因此得以保住全郡。這時臨海、新安等山區縣邑卻突然反水,響應亂軍,王舒則分兵全部平定。
當陶侃等來到京都時,王舒、虞潭等以屢次交戰失利為由,上疏盟府(掌管保存盟約文書的官府),自貶撤去使節。陶侃派遣使者勸勉曉喻,兩人都不聽從。等到陶侃建立了行台,就上疏朝廷推薦王舒監管浙江東五郡軍事,王允之任督護,負責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在軍事上的征討。不久韓晃等人向南逃走,王允之追其到長塘湖,大破之。亂軍平定,王舒因功封彭澤縣侯。

任上去世

333年(咸和八年),王舒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贈他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穆。

主要成就


王舒的最大貢獻在於他出鎮會稽后,使會稽迎來了跨越發展。自咸和元年(326年)王舒任職會稽后,會稽內史政治地位得到提升。奠定了會稽成為獨立都督區的基礎,並進一步影響到東晉東揚州的設立。終東晉南朝,會稽一直是浙東地區政治中心,其地位的取得,實肇端於東晉,始倡於王舒。
王舒出鎮會稽,也是東晉高門士族任職與開發會稽之始。他們對會稽經濟的開發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追根溯源,後世高門士族出鎮與開發會稽,實肇端於王舒之奠基之功。

家族成員


關係姓名簡介
祖父王覽字玄通,二十四悌之一“王覽爭鴆“主人公。
父親王會字士和,王覽三子。官至侍御史。
叔父王裁字士初,王覽之子。官至撫軍長史。
王基字士先,王覽次子。官至治書御史。
王正字士則,王覽四子。官至尚書郎。
王琛字士瑋,王覽五子。官至國子祭酒。
堂兄弟王導字茂弘,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含字處弘。王敦舉兵時,為敦軍元帥。兵敗后,投奔王舒,被王舒沉殺於長江。
王敦字處仲,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后曾發動政變。
王曠字世弘,歷官丹楊太守、淮南內史、淮南太守。王羲之之父。
弟弟王邃字處重,官至平北將軍、徐州刺史。王敦之亂後事跡不詳。
兒子王晏之王舒長子,蘇峻時為護軍參軍,被害。
王允之字深猷,官至會稽內史。
(以上參考資料) 、 、

史書記載


晉書
晉書
晉書

人物評價


東晉權臣王敦:舒風概簡正,允作雅人,自多於邃(王邃)。最是臣少所知拔。
《晉書》:處明夙令,聲頹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