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鄉

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下轄鄉

適宜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

地理環境


益智鄉境屬區、半區,河谷,興壤,南寧洱縣思茅區隔江相望,最高海拔2090米(陳八山),最低海拔720米,境內氣候差異較大,有炎熱的河谷,也有寒冷的山區,立體氣候明顯。

自然資源


益智鄉森林覆蓋率高達79%,活立木儲量560立方米,森林主要樹種為思茅松,是景谷重要產脂區之一。橡膠種植面積達22484畝,開割面積4960畝,蔓荊子有效面積達6000畝,小米辣種植2000畝,臍橙550畝;組織實施退耕還林8589畝,天保工程造林4047畝

人口民族


益智鄉聚集漢、傣、彝、哈尼、白、回、滿、拉祜布朗等9種民族。2003年末,全鄉共有3884戶,14407人,少數民族8590人,佔總人口數的69.6%,農業人口13764人,佔總人口的95.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居住著18人。
2021年6月30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益智鄉常住人口為10019人。

經濟


益智鄉
益智鄉
2006年末,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459.08萬元,增長5.4%,其中:農業總產值1695.085萬元,增長6.4%,工業總產值764萬元,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891元,增長2.3%。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5.83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7%;完成地方財政支出720.07萬元,增長26.8%;完成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3044萬元,增長15%;林業、橡膠、畜牧業、農副產品等產業的收入是農村經濟的主要來源,林產業收入佔山區農村經濟收入的85%以上,農村的經濟收入方式不再單一,收入渠道開始多元化,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了穩步發展。

社會


衛生

益智鄉
益智鄉
全鄉計劃生育站職工6個,9個村級計育員,10個計劃生育協會,會員1331人;鄉衛生院醫務人員8個,村級衛生室和衛生員各9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深入開展,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鄉參保人數達9857人,參保率達67.6%,全鄉共得到醫療合作就診補償2297人次,補償金額共計20019.3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建立,集鎮衛生服務和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得到加強,健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緩解了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地方病和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兒童免疫率達96.2%,婦幼保健覆蓋率達95.6%,有25戶婦幼衛生扶貧對象得到救助。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得到鞏固提高,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創建工作不斷推進。目前,益智鄉農業人口一孩戶共有571戶,已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249戶,辦證率43.6%,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辦證百分比。共兌現“獎優免補”資金278240元,綜合節育率達86.5%。

文教

益智中學
益智中學
全鄉共有6所學校,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小4所,幼兒園1所,在校生139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99.54%,初中入學率達98%。校點布局趨於合理。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深入開展教育政風行風教育活動,狠抓教育、教師隊伍作風建設,教師愛崗敬業意識明顯增強,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對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實行“三免費”,“兩基”、“兩全”、“普實”工作得到鞏固和提高。全鄉有文化站一個,職工2人,村級文化室9個,青年之家4個,鄉文化站藏書1800餘冊,中學圖書室藏書8704冊,小學校藏書6710冊。全鄉訂購各類報紙361份,雜誌326份,每年舉辦各類文體活動48次。

設施

益智鄉
益智鄉
益智鄉累計投入農田水利、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水泥249噸、建設資金58.1萬元,完成修復水毀工程26件,新建攔河壩8座,恢復灌溉面積157.4畝,改善灌溉面積890畝,解決了11個村民小組532戶人畜飲水困難。傾力投入人力、財力、物力大修村組公路,全鄉已通公路113個村民小組,通路率達96%,總長415.5公里。全年共修復鄉村道路236公里,修復村組道路292.7公里,投入資金65萬元。農民對鄉村組道路的管護、養護、修路意識得到加強。通訊、教育設施進一步完善。者行、和平、塘房移動通訊設施建設順利推進。安裝農村致富通座機電話473部,全鄉通訊網路進一步完善。2007年,投入44萬元,用於修繕中小學校舍、更新教學設備、改善師資力量等。

文化


益智鄉
益智鄉
全鄉有漢族、彝族傣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白族滿族布朗族等9個民族,漢族同少數民族世代雜居,在益智鄉這片熱土上共同創造歷史,推動全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益智鄉素有彝族小三弦之鄉、陀螺發源地之鄉的美稱,三弦舞、陀螺是益智鄉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益智鄉的陀螺隊也是出名的,在歷屆的國家、省、市、縣陀螺比賽中,陀螺隊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成績,曾獲得女子個人全國冠軍,女子團體第二名,男子團體第六名的好成績。擁有仙人洞、蝦子洞、蝙蝠洞等奇特自然景觀,這裡山巒起伏,河流交錯,民風淳樸,是有待開發的旅遊勝地。傣族新米節、潑水節、彝族火把節等節日具有濃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