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四相

蜀漢政權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

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蜀漢政權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蔣琬(178—246年),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大司馬。

董允(185-246年),字休昭,瀘縣嘉明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東漢末年,其父董和事劉璋為益州郡太守,劉備立太子時,允被選為洗馬,後為黃門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輔國將軍,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任大將軍費禕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卒。

費禕(168-253年),字文偉,荊州江夏鄳縣(今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人,三國時蜀漢重臣,深得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禕也因常使吳。

簡介


蜀漢四相
蜀漢四相
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
蜀漢政權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

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被追謚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蔣琬


蔣琬
蔣琬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后因為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於一死,后重新被啟用,諸葛亮將其培悉心培養,並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並被受命開府,后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朝。
採取閉關息民政策,使國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採納。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謚曰恭。死後葬於涪城西山。

董允


蜀漢四相
蜀漢四相
董允,字休昭,瀘縣嘉明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東漢末年,其父董和事劉璋為益州郡太守,劉備立太子時,允被選為洗馬,後為黃門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輔國將軍,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任大將軍費禕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卒。

費禕


費禕
費禕
費禕,字文偉,荊州江夏鄳縣(今湖北孝感市孝昌縣)人,三國時蜀漢重臣,深得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禕也因常使吳。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將軍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性格謙素甚廉,家無餘財。後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死後,葬於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為清朝光緒年間昭化知縣吳光耀所立,墓誌銘為其長女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