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孫

徐燕孫

徐燕孫,名操,號霜紅樓主,齋號霜紅樓、寒水堂、歸燕樓等,河北深州徐家灣村人,生於1899年,卒於1961年,早年參加中國畫研究會。曾從俞明(滌煩)學畫,后深得宋元名畫真髓。是我國20世紀傑出的工筆人物畫家之一。曾為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創作組組長。

人物經歷


徐燕孫的祖父宴臣字明海,承祖業在京經商,從經營貢綢貢緞發展為對蒙古的百貨貿易,獲利豐厚,家道殷實。曾因賑災有功被御封為花翎侯,敕在祖籍修石牌坊一座,由李鴻章題字“樂善好施”。
徐燕孫兩歲喪母,由祖母撫養。七歲起,在家館中先後從三位塾師讀書。十五歲時考入求實中學。在求實中學求學期間,一次他看了京劇《戰宛城》,對曹操的雄才大略由衷欽佩,為自我激勵,取名徐操。他在以操為名的同時,取字燕孫,喻意燕堂之孫,以紀念祖父。
徐燕孫自幼學習詩詞歌賦、經書古文、繪畫,畢業后徐燕孫拜清末首席宮廷畫家管念慈為師,又從學於海派畫家俞滌凡,攻人物,臨學宋元名畫,深得宋元名畫真髓。他的畫常取材於歷史人物、史籍典故,通過突出內心境界,表現人物性格。他多次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他的工筆人物和寫意人物都有很高的造詣。1920年徐燕孫首批加入在北京成立的以“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為主旨的“中國畫學研究會”,後轉湖社。
徐燕孫在徐世昌時代曾任總統府科員。1921年他入中央政法專門學校攻法律,畢業后執教於京華美術學校和北平美術專科學校。他在北京京華美術學院任教期間,在推動發展中國人物畫方面,培養了一批人才。徐燕孫在美術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王叔暉任率英、黃均、劉凌滄等工筆畫家皆出自其門下。他還曾組織和參加了《和平頌》、《長征圖卷》的創作。抗日戰爭中,出版《霜紅樓畫賸》,借古喻今,寄託愛國情懷。
新中國成立后,徐燕孫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兼中國美術家協會國畫組組長、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

人物評價


他是一位造詣精深的傳統派人物畫家。它的人物畫構圖繁而不雜、簡而有當,運筆“工者如春蠶吐絲,寫意如風卷層浪”,尤能於遒勁灑脫一氣呵成中極盡陰陽虛實流麗頓挫之變化,設色亦妍雅亮麗。
他多次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舉行個人畫展,他的工筆人物和寫意人物都有很高的造詣。在北京京華美術學院任教期間,在推動發展中國人物畫方面,培養了一代人才。
徐燕孫一生所創作的人物畫作品有百餘幅。他對描繪對象的神貌、衣冠制度、宮室車馬樣式均有深刻的認識,多繪刀馬俠義人物、歷史故事傳說、宗教佛道人物、仕女人物,善於表現情節結構和宏偉場面,時人便有“取材精而傳神足,考證博而蘊藏深”的讚譽。
徐燕孫畫幅中人物形象刻畫精緻而不呆板,襯景鋪陳豐富而不雜亂。重彩作品代表作有《按樂圖》、《隆中三顧圖》等。白描、淡彩作品《無雙譜》長卷,是一幅極具寫意風格的白描作品。在這幅作品中,他充分發揮了自己對線條的理解和表現對象的認識,拋卻了略顯繁雜的背景,只以簡練的筆墨專一表現人物形態,整幅作品迴旋轉折有序、疏密變化有致,在創作之初就受到當時同輩名家周肇祥、吳鏡汀、啟功等人的高度讚譽。

藝術特色


徐操畫作
徐操畫作
徐燕孫既能畫細如蠶絲般精美的工筆畫,也能畫寥寥數筆而生動傳神的寫意畫。徐燕孫可以說是20世紀中國人物畫發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極大的影響並推動了20世紀中國人物畫的健康發展。徐燕孫非常 注重傳統,從他臨摹唐代的閻立本吳道子,宋代的蘇漢臣馬遠夏圭梁楷,明代的仇英、唐寅等歷代名家作品上看,都有濃厚的傳統筆意和技法,其傳統功力是很深厚的。他的繪畫用色清雅,白描只在人物臉部施淡彩,但卻能收到以少勝多的效果,在他的筆下,仕女美妙至極,武士充滿陽剛之氣。徐燕孫擅長描寫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態與動勢,善於突現人物及各種場景中最為精彩的瞬間,而且還能在眾多人物之間穿插青山綠水、祥雲瑞石、寶樹珍花,用畫面造就出中國文人和廣大民眾夢幻中的人間仙境。徐燕孫塑造的人物大多取材於民間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和古典小說,每位人物及其所處的環境幾乎都飄翔於霞光瑞彩之間,其作品可以說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與維美主義相結合的獨特創造。徐燕孫用的印章多達六十多個,其中經常用的閑章有四方:分別為“城北徐公”、“吞吐大荒”、“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以及“天下英雄惟使君”。這四方閑章不僅是徐燕孫作畫的印證,也是他做人的寫照。

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屈原》、《兵車行》、《風塵三俠》、《五百羅漢圖卷》等。他還曾組織和參加了《和平頌》、《長征圖卷》的創作。連環畫作品有《三打祝家莊》和《火燒赤壁》等。出版有《三打祝家莊》、《火燒赤壁》、《霜紅樓畫賸》、《人物畫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