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選

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選

《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選》一書的出版社是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是1997-12。

目錄

正文


作者介紹
高士其先生生平介紹
高士其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教育家,
也是一位傳奇式的殘疾人社會活動家,在中國享有崇
高的聲譽。
高士其是我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也是一
位偉大的科學傳播者。半個多世紀來,他在全身癱瘓
的情況下,畢生致力於把科學交給人民和教育青少
年,撰寫了數百萬字的科普作品。
高士其先生是福建省福州市人,生於1905年11
月1日。父親高贊鼎是一位學識淵博、剛正不阿的知識
分子,早年留學日本學習法律,后中舉人任清朝外務
部官員。辛亥革命后,他為國會參議員後補議員,駐墨
西哥外交使節。母親何詠閣出生於秀才家庭,能詩善
賦、擅長書法,心地善良、修養有度,具有中國婦女的
傳統美德。
1918年,高士其考取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即清華
大學前身)。在校期間,他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參加
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五四”的精神――“民主與科
學”的思想在他心中深深紮根,並成為畢生為之奮鬥
的目標。他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刻苦攻讀,榮獲多項
學科優秀獎章。
1925年,高士其以全優的成績從清華學堂畢業,而後赴美
深造。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化學。他認為化學可以為貧困
的祖國製造更多的糧食和衣服。經過複試,他插入化學系三年
級,一年以後即以全優的成績畢業。正當他準備在化學領域繼續
攀登時,祖國傳來瘟疫蔓延的消息,姐姐度平不幸死於流行性疾
病。他痛定思痛,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把祖國人民從疾病的死亡
線上拯救出來,他決心走巴士德的道路,毅然轉向細菌學這一冷
門。
1928年,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攻讀博士課程。
在學科實驗中他多次吞食食物毒病菌做自身感染的試驗,老師、
同學為他的獻身精神深感敬佩。不幸在一次實驗中,一個裝有腦
炎病毒的瓶子突然破裂,病毒通過左耳耳膜進入小腦,破壞小腦
的中樞運動神經,造成終身無法治癒的殘疾。當時,美國的醫生
建議他回國休養,但他考慮到為祖國人民服務的本領還未學到,
依然帶病堅持學習,並加入美國化學學會、美國公共衛生學會。
1930年,他在經常性的眼球失控、脖項僵直、手足顫抖等常
人不能忍受的病痛中,以驚人毅力讀完了醫學博士課程。歸國途
中,他實地考察了美洲歐洲東南亞等17國,掌握了世界公共
衛生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歸國后,他作為全國五個微生物學家之一,受聘於南京中央
醫院,擔任檢驗科主任。但是科學家正直善良的秉性與腐朽罪惡
社會現象格格不入,他斷然辭職,居住在上海的閣樓里,貧病
交迫、度日維艱。他原可以回老家休養,但他不願與社會和人民
脫離。1931年,他開始發表詩作和譯文,1932年,他參加陶行知
發起的科學大眾化運動,並編寫《兒童科學叢書》。
面對愚昧、落後的社會現實,他一直在深深的思索,怎樣把
所學的知識貢獻給人民,為改變社會而努力。1935年,在著名哲
學家艾思奇先生的建議和啟發下,他毅然拿起筆來,用顫抖的手
從事當時還無人問津的科普創作。他把科學知識與文學藝術融
合在一起,用淺顯易懂的擬人化手法,寫出了許多生動有趣的作
品。當時,中國正處於抗戰時期,這些作品不僅具有普及科學、啟
蒙愚昧的主題,而且也充滿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呼籲。作為一
個科學家,他準確地預見了細菌戰的可能和反細菌戰的必要。他
指出人類存在著濫用科學的危險,而科學的真正目的是應用於
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作為一個愛國者,他在進行科普創作的同時
也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救亡運動
1934年,他在發表第一篇科學作品《細菌的衣食住行》時,
將原名“高仕�”改為“高士其”,並鄭重宣布:“去掉人旁不做官,
去掉金旁不要錢”。這一聲明成為他終身恪守不渝的誓言。從
1935年到1937年,他用顫抖的手寫下了近百篇科學作品,並匯
編成冊:《我們的抗敵英雄》、《抗戰與防疫》、《細菌與人》以及長
篇連載《菌兒自傳》。他的作品在廣大的知識階層和學生中間廣
為流傳。這些作品以其思想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影
響和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追求真理、投身科學、參與社會的
變革與發展。這些作品作為科學與文學相結合的經典著作,豐富
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寶庫。
抗日戰爭爆發后,高士其為追求真理,拖著半癱的身體輾轉
數千里,衝破重重阻力與封鎖到達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
德、陳雲等領導人的親切接待。每臨大會他都由人背上主席台坐
在毛澤東的身邊。高士其的毅力與精神成為激勵全軍將士和民
眾進行抗戰的榜樣。
1939年4月,高士其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接近於全身癱
瘓。毛澤東提議他去香港治病。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從此,他
輾轉於重慶、香港、九龍、廣州、桂林、上海、台北等地,過著動蕩
不定的流浪生活,歷盡艱辛和苦難。這時,他已不能握筆寫字,講
話也很困難,但仍以口述方式進行創作。他撰寫了大量的民主詩
歌,發表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為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出積
極的貢獻。1946年,高士其寫出了中國第一篇科學詩《天的進
行曲》,他把科學與詩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科學詩的
創始人。“五四”的精神在他的身上發揚光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高士其積極參加國家的建設和
發展,並為改變貧困落後的社會面貌不懈努力。作為全國人大
表,他坐著輪椅走遍祖國大江南北,深入農村、廠礦、少數民族和
邊遠地區進行社會調查,他每年都要向全國人大提出許多議案
和調查研究報告,並積累創作素材,發表大量膾炙人口的科學作
品與詩歌。
文革期間,高士其被剝奪了工作的權力,生活和醫療陷入困
境,但他沒有靜止觀望,他向全國人大、國務院和有關政府部門
寫了幾十封建議書,要求恢復備受摧殘的科普事業和科協工作,
並領導和組織有關人員作了不懈的努力。四屆人大籌備期間,周
恩來總理親自提名:“高士其代表科普”。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
對他提出的“開展科學普及工作的建議”予以高度評價,並作了
貫徹落實的批示。1977年,在“首都科學家與青少年座談會”上,
他發表了《讓科學技術為祖國貢獻才華》的詩篇,吹響了全民向
科學進軍的號角,並且上書國務院,提出“恢復和開展科協工作
的四點建議”,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批准,為新科協的建立
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同時,他領導了中國科普作家協
會的成立工作,並創建了中國科普研究所
1977年底,一場嚴重的疾病剝奪了他的口述能力,也剝奪
了他唯一的工作方式,但他不甘心向命運再次強加給他的厄運
屈服。在停筆40年後他毅然拿起筆來鍛煉寫字,從每天寫幾十
個字逐步發展到一千多字、兩千字的水平,以每分鐘撰寫四五個
字的速度每天連續不停地工作十四五個小時。為了控制疾病所
帶來的顫抖,他在筆記本上留下了無數道顫抖的划痕,在他的晚
年又撰寫了幾十萬字的科學作品和回憶錄。
高士其曾榮獲全國與地方數十個獎項,其中包括全國科學
大會獎和全國兒童文學榮譽獎。
1981年秋,為了表彰高士其在全身癱瘓的情況下,對科學
與人類做出的貢獻,美國大使館為高士其舉行招待酒會,恆安石
大使從華盛頓趕回北京主持會議。
高士其立足於科技界,但他的工作卻遠遠超出科學的範疇,
而廣泛地涉及到社會的文化、藝術、教育、衛生、新聞、出版等領
域。他那身殘志堅、勇往直前、為和平利用科學、造福人類的奮鬥
不止的精神,滲透到廣大人民的生活、工作、學習、理想、信念和
情操中去。
高士其是中國兩千萬科普隊伍的領導者,他的科普作品、科
普理論與科學精神指導和激勵廣大科普工作者為提高全民族科
學文化水平,為讓科學技術儘快轉化為生產力不斷奮進。他是廣
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作家的榜樣和力量。
高士其是一位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家。他在身體條
件極為惡劣的情況下,不僅為青少年創作了大量的優秀科普作
品,而且會見了上百萬的青少年,向他們宣講科學的真理,在中
國億萬青少年的心中,他作為科學與智慧的象徵而被親切地稱
為“高士其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