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游松風亭
北宋時期蘇軾創作的宋詞
《記游松風亭》是北宋文學家蘇軾貶居廣東惠州時所作的一篇小品文,記敘了作者游松風亭路途中的小事及感想。
作者在謫居生涯中常常苦中作樂,信步山野中排遣愁懷,領悟自然玄機。此次登松風亭未遂,卻再次覺悟到“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表現了作者為人坦誠、天真、樂觀豁達的一面。全文文字簡煉,意味深永,頓挫有致。
記游松風亭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
松風亭:在廣東省惠陽縣東彌陀寺後山嶺上。
嘗:曾經。
寓居:暫居。
惠州:今廣東惠陽縣。
縱(zòng)步:放開腳步走。
就:靠近。
止息:停下來休息。
宇:屋檐。
木末:樹梢。
意謂:心裡說,文中有“心想”之意。
由是:因此。
雖:即使。
兵陣:兩軍對陣交鋒。
死敵:死於敵手。
死法:死於軍法。
恁(nèn)么時:這時候。
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我曾經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風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個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頭望向松風亭,還在高處,心想這麼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這樣想了一會兒,忽然對自己說:“這裡為什麼就不能休息呢?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於是心情一下子放鬆了,好像已經掛在漁鉤上的魚兒忽然得到了解脫。如果人們都能領悟隨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馬上就要上陣殺敵,耳邊聽得戰鼓聲聲,想到前進殺敵也是死,逃跑受到軍法處置也是死,到那時,一樣能放下顧慮,很好地休息一番。
《記游松風亭》書法作品
文章讀來有味,是因為作者寫出了他由“思欲就床止息”到悟出“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后的自得心情。這自得既表現在他對作出決定后“是心”“忽得解脫”的描述,又表現在他對“若人悟此”當有之事的想像。其實,他的自得,實是對隨遇而安人生態度的肯定。小品僅記作者生活中的一點感受,並不追求情節的完整和事理的嚴密,思之所至,筆亦隨之。又出語平淡、通俗卻意味深永,能真實再現作者為人坦誠、天真、達觀、有趣的一面。
文中寫蘇軾思緒變化過程,跌宕起伏,頓挫有致。深刻的道理能用家常話說出,真率親切。其間幾處宋時口語的運用,更能收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