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寺

河南省鶴壁市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大丕山東半山腰。原名大丕山寺,坐西向東,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477年—500年)。明代改為坐北面南,更名天寧寺。該寺南北軸線一進四院,主體建築有地藏殿、天王殿、羅漢殿、大雄殿、水陸殿;東西軸線一進三院,有山門、藏經閣、大佛樓等。

目錄

正文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邑紳邢本立又改為座西面東,今天寧寺佔地2600平方米,有殿宇30餘間,形成東西、南北兩條軸線布局。
天寧寺[河南省鶴壁市天寧寺]
天寧寺[河南省鶴壁市天寧寺]
山門5間,在高基平台上,邑紳邢本立建。硬山頂,覆蓋灰色板瓦,通並一對朱紅棋盤大門,門額橫書"天寧寺"。穿過山門,即天寧寺前院,東西、南北兩條軸線在此交會,院內寬敞清幽,碑碣林立。其中有國家級重點保護 單位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准敕不停廢記碑》。穿過二門,即天寧寺中院。迎面為藏經閣,始建於明萬曆三年(1557年),閣上層原存佛教經典6053卷,下層塑“千手千眼”佛一尊,俗稱“三皇姑”。過藏經閣即天寧寺後院。迎面為大佛樓,是東西軸線上最後一座建築。始建於北魏,元末毀於兵。今大佛樓為明正統十年(1445年)建。倚崖築成,面闊3間,進深3間,高21米,樓內有依崖鑿的“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國家級重點文物彌勒坐像一軀,兩腳鉅地面以下丈余,通高22.29米,有“八丈佛爺七丈樓”之美談。天寧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