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劉之戰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的混戰

二劉之戰,又稱二劉大戰、二劉混戰、二劉爭川,開始於1932年冬,結束於1933年夏。在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的三百餘次大小混戰中,這是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具體內容


劉文輝
劉文輝
二劉,分別是指民國時期二十一軍軍長劉湘和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當時四川的軍閥實行“防區制”,每個防區幾乎是一個獨立王國。劉湘的二十一軍防區為重慶、萬縣、奉節等20餘縣,總兵力約10萬人。劉文輝的二十四軍防區有70餘縣,佔四川大部份地區,總兵力約20萬人。

歷史背景


劉湘
劉湘
二劉之戰的緣起,主要還是互爭雄長。戰前劉湘、劉文輝都準備統一四川,而且劉文輝的想法還不止於此,他甚至還想入主中原。戰爭的直接起因是劉湘佔有川東各縣,便於向外國購買先進武器,但對其他軍隊卻一概禁運,劉文輝深為不滿。後來雙方商談失敗,劍拔弩張。

戰爭經過


具體經過

軍閥統治是近代中國的一大特點,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更是軍閥混戰的溫床。在辛亥革命后的20多年的時間裡,四川軍閥之間發生了大大小小數百次戰爭,而二劉之戰則是四川軍閥混戰的高潮。所謂二劉之戰是四川軍閥劉湘與劉文輝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劉湘與劉文輝都是四川大邑縣人,二人是堂叔侄關係,劉文輝是劉湘的幺叔,但劉湘卻要比劉文輝年長六歲。劉湘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在川系軍閥中屬於“速成系”。劉文輝畢業於保定軍校,在川系軍閥中屬“保定系”。劉文輝投身戎武之時,劉湘早已是少將旅長,劉文輝雖不在劉湘系統中任職,但他的發展壯大是與劉湘的提攜扶持分不開的。劉文輝對劉湘也有過不少的幫助,如軍事上的支持、經濟上的援助、政治上的掩護等。在較長的時間內,劉湘與劉文輝在四川的軍閥混戰中,一直互相依賴,時人稱之為“川軍二劉”。
到了30年代初,經過長期的混戰,四川的一些老牌實力派,如熊克武、劉存厚、楊森等人,或失敗下野,或被嚴重削弱,都喪失了爭奪四川霸權的實力,二劉則成了最強大的兩支勢力。劉文輝後來居上,身兼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邊防總指揮、二十四軍軍長等職,其防區包括川康一帶八十一縣,幾乎佔四川總面積的一半,地盤大而且富,兵力達12萬人,在四川各派中首屈一指。劉湘此時任四川善後督辦、二十一軍軍長,其防區包括川東南和鄂西一帶共計四十六個縣,特別是控制著四川水陸交通的樞紐、進出口要津重慶,位置極為重要,兵力約11萬人。地盤上雖稍次於劉文輝,但兵力上與之旗鼓相當。
當二劉成為四川壓倒群雄的兩大勢力之時,二人之間的矛盾也逐漸產生了。劉湘早有一統四川的野心,他經常公開聲言:“我統一四川后,將如何如何”。他的神仙軍師劉從雲也經常在劉湘的耳邊說:“一林不藏二虎,一川不容二流(劉)。”這更助長了劉湘要做“四川王”的野心。劉文輝亦是野心勃勃,他常向別人問計:“你看四川要如何統一?”儼然以統一四川為己任。同時,劉文輝還支持滇軍胡若愚打回雲南,支持王家烈獨佔貴州。這表明劉文輝之志不僅在獨霸四川,還力圖控制西南。
叔侄二人都想稱霸四川,必然以對方為敵。二劉為削弱和搞垮對方的明爭暗鬥在所難免。1931年,劉文輝以200萬元巨款,從外國購買了一批軍火由上海運往成都,途經萬縣港時,被劉湘部師長王陵基扣留,劉文輝親往重慶與劉湘交涉而毫無結果。劉文輝也還以顏色,暗中以巨款收買劉湘所部師長范紹增和旅長藍文彬,並命令駐江津所部切斷重慶糧道。劉文輝之兄劉文彩還收買刺客,企圖暗殺劉湘。這些衝突表明,二人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
二劉各擁軍十餘萬,兵力不相上下。川內其他軍閥如鄧錫侯田頌堯、楊森、李家鈺、羅澤洲、劉存厚等人,各有兵力或四、五萬,或一、二萬,單獨皆無力與二劉中的任何一方抗衡,但他們合起來近十五萬人,無疑就成了二劉均勢天平上起作用的砝碼。在以前的戰爭中,連戰皆敗的楊、李、羅等部,防地盡失,兵力大損,此時寄於劉湘籬下,自己無力再戰,卻極想挑起二劉之戰,以便依靠劉湘從劉文輝手中奪回防地。劉存厚偏處川東北一隅,防區緊挨劉湘地盤,自然看劉湘臉色行事。而最能舉足輕重的是鄧、田兩部。鄧錫侯外號“水晶猴子”,以老謀深算著稱,時擁兵四萬多人,駐在成都。田頌堯外號“冬瓜”,擁兵5萬多人,司令部設在三台。鄧、田與劉文輝同屬於“保定系”,在1925年之後,三人同駐成都,對外高唱“保定系團結”以自重。後來,隨著劉文輝實力的增長,逐漸超過了鄧、田。劉為進一步擴大自身力量,對自己的盟友大挖牆腳,並試圖兼并鄧、田兩部。1930年夏,劉文輝收編了田的教導師之一部;1931年春,劉又誘田部副旅長寇澄清率部附己。劉文輝還用金錢大力收買鄧部的師旅長。這使得鄧、田深感自身岌岌可危而對劉文輝痛恨不己,二人遂相依為命以圖自保,並欲聯合劉湘。1931年,田頌堯派出代表赴渝面見劉湘,表示願意與之聯合對付劉文輝,劉湘當然求之不得。雙方几經信使往來,終於結成了反劉文輝聯盟。
劉湘在準備對劉文輝的進攻時,也從蔣介石那裡得到了支持。在國民黨新軍閥的幾次混戰中,劉湘始終站在蔣的一邊,並曾出兵相助。而劉文輝則不然,他數次與反蔣派結盟反蔣。蔣介石對二劉的愛憎也可想而知。1932年夏,劉湘把解決劉文輝的計劃轉交蔣介石,正在江西剿共的蔣親筆復函,對劉湘備加慰勉,批准他便宜行事。
劉湘內有同盟,外有靠山,終於下定進攻劉文輝的決心。1932年10月1日,劉湘指使駐武勝的羅澤洲首先發難,向駐南充的劉文輝部打響了第一槍,從而揭開了二劉大戰序幕。
戰爭一爆發,劉湘即派唐式遵為東路軍總指揮,潘文華為南路總指揮,王纘緒為北路總指揮,分三路向劉文輝進攻。劉文輝亦分頭防禦,並在防區內布置了五層防線。戰爭初期,由於劉文輝部防線過長,南北綿亘數百里,兵力分散難支,故戰不幾日,劉文輝即主動後撤,退守沱江防線。11月18日,劉湘軍越過沱江,數路圍攻瀘州。瀘州位於沱江與長江交匯處,為川南軍事重鎮,易守難攻。劉湘軍幾次進攻都未能得逞,遂採用武力威逼和金錢收買兩手來對守城的劉文輝部兩個旅長。守軍見救兵不至,孤軍堅守困難,表示願意接受改編。11月底,劉湘進駐瀘州。
瀘州戰役正在進行時,劉文輝部在四川省會成都又與田頌堯發生了激烈巷戰,即所謂“省門之戰”。11月14日,田軍聯合鄧軍黃隱部(打著田軍旗號)進攻城南紅牌樓一帶劉文輝駐軍。由於劉文輝早有布置,田軍大敗。后雙方在四川大學所在地皇城的煤山以及兵工廠、簸箕街等地激烈爭奪,兵員死傷甚巨。
幾經爭奪之後,田部不支,經圓滑的鄧錫侯從中調解,雙方罷兵。劉文輝因急於要與劉湘決戰,乃請鄧代他守成都。
省門之戰一結束,劉文輝又匆匆趕到眉山,並在此建立司令部,籌劃在榮縣、威遠一帶與劉湘的決戰。12月10日,戰鬥全面展開。劉文輝一開始就以凌厲之勢向劉湘進攻,雙方在此麋集數萬重兵,激戰五天,死傷上萬人。劉湘軍全線失利,處境極為不妙。為防止劉文輝乘勝直搗重慶,劉湘採取了三項緊急措施:一是派劉文輝的親家杜少棠持他的親筆信到眉山向劉文輝請和;二是致電鄧錫侯、田頌堯,請其迅速出兵抄劉文輝後路,以免同歸於盡;三是加緊對劉文輝部將進行收買分化。這三招果然奏效:鄧、田立即出兵攝劉文輝之後向仁壽雙流、溫江等地進攻;同時,劉文輝部旅長陳鳴謙陣前倒戈,投向劉湘。局勢突變,劉文輝優勢頓失,只得同意劉湘的請和。雙方於1932年12月21日簽訂了停戰書。
在與劉湘停戰之後,劉文輝立即回頭來對付抄其後路的鄧、田兩部。劉深恨鄧錫侯“背信棄義”,本想用計扣鄧,但鄧先走迴避。1933年5月9日,劉文輝突入鄧的防地溫江,兩軍在郫縣、灌縣一帶發生激戰,鄧軍退守毗河待援。毗河是成都平原上一條大灌溉渠,鄧軍為了便於防守,將毗河源頭都江堰上的分水馬槎砍斷,把外江的水引入內江,以使毗河水位升高,阻止劉軍渡河。劉軍則用水雷去炸毀飛沙堰,把內江的水泄入外江以降低毗河水位。
由此造成了內外江水量失調,使正在栽種水稻的農民損失甚大。
劉文輝本想憑藉自己兵力上的優勢迅速打敗鄧軍,但事與願違。由於劉軍多屬挖牆腳方式得來,人數雖多,內部凝聚力不強,使劉文輝軍屯於毗河邊一月有餘不能取勝,內部且潛伏著嚴重危機。
劉、鄧兩軍的長期對峙給劉湘造成可乘之機。5月26日,劉湘、鄧錫侯等在樂至召開“安川會議”,決定聯合向劉文輝反攻。6月6日,劉湘軍西進,田頌堯也由川北抽調軍隊進攻劉文輝。6月下旬,劉文輝與劉湘血戰於榮縣、樂山之間,劉湘軍連戰皆捷,鄧錫侯亦反攻毗河,夾擊成都。劉文輝兩邊應戰,疲於應付,被迫撤出成都,退守岷江防線。8月,岷江防線被突破,劉文輝退守雅安,憑雅河防守。聯軍環攻雅安,劉文輝不能支持,再向西康一帶撤退。康藏地區高寒貧瘠,將士多不願前往,劉文輝的主力師長冷寅東、夏首勛、張志和等辭職離隊,部隊大部為劉湘收編,陳鴻文師歸還鄧錫侯,劉文輝只率殘部兩萬餘人退往漢源。
有道是“盜亦有道”。四川軍閥在長期的混戰中似也形成了獨特的遊戲規則——勝者對於敗者往往不是斬盡殺絕,只要對方俯首稱敗,一般都准予保留一定實力。劉湘達到削弱劉文輝的目的后,為了保持四川軍閥內部的平衡和顧全叔侄情面,在劉文輝的大哥劉升廷的調停下,他下令停止進攻,並將雅安、滎經天全、蘆山、寶興名山、洪雅等縣划作劉文輝的防地,劉文輝遂得以回駐雅安。至此,劉湘達到了獨霸四川的目的。
劉湘劉文輝叔侄之戰,是四川軍閥四百多次戰爭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混戰,也是川內的最後一次大戰。戰爭自1932年10月起,到1933年9月止,前後近一年,戰地綿亘川西、川北、川南數十縣,動用兵力30餘萬人,四川大小軍閥幾乎全部捲入。這次戰爭死傷兵員、百姓數以萬計,損失財產無數,給四川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二劉之戰的結束,標誌著四川軍閥混戰的終結。

主要戰役

戰爭中的主要戰役有瀘州戰役、老君台戰役等。
瀘州戰役於1932年10月由劉湘首先打響。在該戰役中,劉湘運用了從法國購買的老式轟炸機和2艘戰艦,較大地提高了士氣。但劉文輝也知道這裡是戰略要地,攻守約持續半月,到11月下旬,守軍失敗,二十一軍獲得勝利。
老君台戰役是戰爭的主體,最後也以劉文輝的失敗而告終。

戰爭影響


戰後劉湘的確獲得了名義上的勝利,但這實際上為蔣介石的勢力進入四川打下了基礎。戰後劉文輝退守西康,坐鎮西康達17年,最終於1949年12月以西康起義,投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