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都
米利都
米利都(Μίλητος)是位於安納托利亞西海岸線上的一座古希臘城邦,靠近米安得爾河口。它在赫梯文獻中被稱為Millawanda或者Milawata,在荷馬的《伊利亞特徠》中也有出現。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些從克里特島來的移民定居於此,隨後,這個城市就成為了愛奧尼亞十二城邦之一。在公元前6世紀它建立起了強大的海上力量,並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在希波戰爭前它處于波斯統治下。米利都擁有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世稱米利都學派。
米利都曾先後被赫梯帝國、弗里吉亞人、呂底亞、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所統治。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米利都被用作一個與威尼斯進行貿易的港口,後來港口淤塞,城市被廢棄。今日米利都的廢墟距離海面數十公里,在衛星地圖上37°31.8'N27°16.7'E的位置,於土耳其艾登省內。
米利都(古希臘語:Μίλητος,它的音譯為Milētos;拉丁語:Miletus),位於安那托利亞西海岸線上的一座古希臘城邦,靠近米安得爾河口。今屬土耳其,仍循舊稱。它在赫梯文獻中被稱為Millawanda或者Milawata,在荷馬的《伊利亞特》中也有出現。
在青銅時代早期和中期,米諾文明(誕生於愛琴海克里特島上的文明)開始影響米利都地區,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些從克里特島來的移民定居於此,傳說告訴我們,隨著克里特人的遷入,他們取代了米利都地區的原住民雷利吉斯人,而這個地區從此也被以克里特島上的一個地區的名字命名為“米利都”。到了青銅時代晚期,公元前1300年左右,操盧威語(赫梯語的近支,屬印歐語系)的族群從安納托利亞中南部進入米利都,他們自稱是“亞該亞人”,從那時起,這座城市就開始反抗赫梯帝國的統治,在赫梯帝國衰落後,這座城市於公元前12世紀被毀,而200年後,愛奧尼亞希臘人開始大規模地移居此地,據傳說,一個從伯羅奔尼撒半島來的叫奈琉斯的人組織建設,把米利都建成一座愛奧尼亞式的城市。隨後,這個城市就成為了愛奧尼亞十二城邦之一。公元前1200—前1000年間,為希臘愛奧尼亞人居住地。公元前八世紀后,為希臘工商業和文化中心之一。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泰勒斯(約公元前七世紀末至前六世紀初)在此創立樸素唯物論,稱“米利都派”。
在公元前6世紀它建立起了強大的海上勢力,建立了許多殖民地。
公元前5世紀末期的米利都城,已經成為希臘世界的哲學之都。這些思想學術性成就,無疑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家話語權做保障。因此,整個城市就需要和諸如以弗所、哈利卡納蘇斯這樣的安納托利亞沿海城市競爭,也力圖將位於愛琴海中部的薩摩斯等島嶼勢力壓制。以便能最大化自己的歐亞交通樞紐地位,獲得遠勝鄰邦的矚目成果。為此,他們不惜與海對岸的希臘同胞爭奪資源,也務必同控制半個小亞細亞的呂底亞帝國保持對抗。
隨著波斯帝國崛起並與呂底亞開戰,許多沿海希臘城市都按呂底亞要求派出僕從軍參戰。米利都人卻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他們打破舊有桎梏的絕好機會。於是搶在雙方決戰前,就派出代表向居魯士表示臣服,簽訂了單方面的停戰協議。於是,等到波斯軍隊徹底攻滅呂底亞勢力,就沒有把米利都完全置於低階藩屬行列。相反,通過任命希斯提烏斯擔任僭主,使得該城邦變為自己統御半島的合作者。
因此,即便希臘城市在居魯士走人後就立刻掀起叛亂,但米利都始終沒有參與其中,成功也躲過了波斯大王返身來攻后的第二次浩劫。而以弗所等競爭者的飽受打擊,反過來也進一步促成了米利都城發展。
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率領數萬波斯-米底軍隊抵達博斯普魯斯海峽。隨即就通過米利都工匠設計的臨時浮橋,前去攻打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至於大批尾隨而至的希臘僕從,就被安排留在海邊守護大橋安全。不用說,希斯提烏斯自然是這些藩屬首領的最高代表。
然而,由於斯基泰騎兵採取誘敵深入的間接戰略,致使大流士的軍隊被一路吸引到遙遠北方。前者也不忘分兵南下,準備以武力勸說希臘人自覺摧毀浮橋。如此一來,波斯大王將和他的精銳一起被困在歐洲,結局勢必非常兇險。但希斯提烏斯卻勸說所有的希臘僭主都陽奉陰違,假意拆橋而騙斯基泰北上夾擊。最終,成功保護了大流士的後撤線路,讓精疲力竭的波斯人得以安全返回亞洲。
希斯提烏斯的舉動,無疑是希望繼續擁有波斯帝國的背書,確保自己的獨裁地位受到保護。同時,由於大流士在成為君主前就與薩摩斯人建立了良好關係,所以也擔心競爭者會在地區內取代自己的龍頭位置。最後,他還不忘搭波斯大軍的便車,派人在希臘北部的安菲波利斯建立移民據點。等大流士詢問他需要何種回報,便正式提出要帝國為米利都的這次殖民蓋章。後者雖然答應下來,卻也意識到這種隱藏極深的擴張野心。於是在成全米利都人的同時,命令這位僭主擔任私人顧問。此後,希斯提烏斯就必須呆在底格里斯河以東的蘇薩,形同被帝國當局軟禁。
新上台的城市領袖,是前任僭主推薦的女婿阿里斯塔哥拉斯,並順利獲得波斯大王欽定。他一方面繼續穩固自己的權勢,同時也不忘在愛琴海兩頭打擊商業對手。考慮到大流士對米利都的野心已有所察覺,便希望以進一步擴張壓制住在西面島上的薩摩斯人。通過編織各種利好消息,勾引常駐薩迪斯城的總督阿塔普爾納斯協助,出兵佔據愛琴海中部的納克索斯島。後者也說服遠在東方的君主,成功招攬到200艘戰艦,搭載8-9千名波斯-米利都士兵開啟戰端。
然而,雙方因人事任免權而發生衝突,導致消息提前泄露出去。等到遠征軍登陸海島,發現納克索斯居民已完成了戰備工作。經過4個月的無效圍攻,這次軍事行動就以聯軍的失敗而徹底告終。作為發起人的米利都僭主,也因這步錯棋而在帝國官場內失寵。更要命的是,那些為遠征出錢的市民階層,發現自己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而整個事情的急轉直下,在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阿里斯塔哥拉斯對總督的頂撞與不服。
眼看自己的地位無從保障,這位野心勃勃的僭主便決定啟動備用方案。即慫恿地區內的所有希臘人叛亂,將自己繼續塑造為城市英雄。那也是老丈人希斯提烏斯當年就制定了方針。他馬上在某個被剃了光頭的奴隸腦袋上刺了暗號,等到對方長出頭髮后再前往蘇薩進行探視。離開家鄉多年的前任僭主,也以相同手段進行回復,暗示迫不得已的舉動勢在必行。
公元前499年,轟轟烈烈的愛奧尼亞起義正式爆發。曾經最忠於波斯的米利都,成為了組織所有城市協同反抗的核心所在。然而,抱團攻打薩迪斯的偷襲行動,很快就因過於謹慎而功虧一簣。反應迅速的帝國軍隊,在他們撤退的半途中趕了上來,依靠騎兵優勢擊潰了體能欠佳的叛軍步兵。這迫使各路人馬退回去保衛自己的城市,並遭到敵方的逐個擊破。
由於這次發生在安納托利亞西部的叛亂,讓半島南部的卡里亞人和海對岸的塞普勒斯也先後舉起義旗。因此,波斯軍隊花費很長時間在到這些區域平叛,並給了米利都以充分的再戰準備。但阿里斯塔哥拉斯的主要方略,卻是讓其他城市的部隊跑來保衛米利都,自己則提前到歐洲海岸尋找新的落腳點。最後在同色雷斯蠻族的戰鬥中被殺。
但因他而起的戰爭,卻已經不可能立即結束。當波斯主力完成對塞普勒斯等地的鎮壓后,又帶著大量的腓尼基艦隊返回半島西部。在公元前494年的拉德島海戰中,同樣親近波斯的薩摩斯人帶著戰艦離開原有位置,從而導致希臘艦隊的整體性瓦解。在隨後的圍攻戰中,波斯軍隊又用挖牆腳的方式摧毀了米利都的陸上防禦。大部分男性公民在劫掠中被殺死,更多的婦女兒童也被入侵者變賣為奴隸。這座城市的黃金時代,就因這場遲來的浩劫而宣告結束。
戰後,大流士一世將遭到蹂躪的土地重新分配,建立了古典時代的第二座米利都城。儘管定居者同樣說希臘語,使用幾乎完全類似的文化和制度,但與過去的居民已完全不是同一撥人。
至於戰爭中的少量的倖存者,全部被波斯大王發配到波斯灣沿海居住,並不再為後來的歷史記錄所矚目。原先是其商業競爭者的以弗所,則成為帝國王家大道的西部起點,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原先由米利都肩負的戰略地位。等到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隊在100多年後抵達,米利都又再次錯誤地選擇了頑抗到底。結果,因波斯帝國的不可逆潰敗,進一步為後來的希臘化君主們所削弱。
公元前二世紀,米利都併入羅馬。
米利都擁有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如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世稱米利都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