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和

顧和

顧和(288年―351年),字君孝,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東吳荊州刺史顧容曾孫、侍中顧眾族子,晉朝官員。

顧和童年時就有德操,被族叔顧榮稱為一族的麒麟,長大后初為王導所賞識,后多次升遷至司徒左曹掾、主簿、司徒掾。太寧初年,遷任太子舍人、車騎參軍、護軍長史等,所任職務都很著稱。遷任散騎侍郎、吏部尚書。

永和七年(351年),顧和因病辭職,拜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尚書令如舊。同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追贈侍中、司空,謚號穆。

人物生平


幼年喪父

顧和
顧和
顧和,字君孝,侍中顧眾族子。曾祖父顧容,是吳國荊州刺史。祖父顧相,是臨海太守。顧和兩歲喪父,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顧榮很器重他,說:“這是我們家的麒麟,使我們家族興盛的,必定是此子。”當時同族之人顧球也有好名聲,任州別駕,顧榮對他說:“你快走,君孝將要超過你了。”

王導賞識

王導任揚州時,徵用顧和為從事。有一次,月初一當朝,還沒入宮,車停在門外。周顗遇見他,顧和正在捉虱子,坦然不動。周顗走過去后,回過頭來指著顧和的心口說:“這裡面有什麼?”顧和緩緩回答說:“這裡面是最難測的地方。”周顗入宮,對王導說:“卿的州吏中有一個股肱重臣之才。”王導也以為然。有一次顧和去見王導,王導正睏倦,說話間就睡著了。顧和想把他弄醒,於是對同座之人說:“從前常聽族叔父元公說公協同輔佐中宗,保全江南。身體有小不適,令人焦慮。”王導醒了,對顧和說:“卿資質優異出眾,機警有鋒芒,不僅是東南之美,實在是海內俊傑。”於是顧和就知名了。不久王導派八部從事到衙署去,顧和作為使者下去巡察回來,與其他部從事一同參見,諸從事都議論二千石官長的得失,只有顧和不說話。王導問顧和:“卿聽到了什麼?”顧和回答說:“明公為輔弼之臣,寧可綱漏吞舟,為什麼要收集傳言,以苛察為政呢?”王導對此非常讚歎。

任職勸諫

顧和多次升遷任司徒左曹掾。當時東海王司馬沖任長水校尉,精選僚屬,任沛國劉耽為司馬,顧和為主簿。晉元帝永昌初年,任顧和為司徒掾。晉明帝太寧初年,王敦請他為主簿,遷太子舍人、車騎參軍、護軍長史。王導出任揚州,請他任別駕,所任的職務都很著稱。遷任散騎侍郎、尚書吏部。司空郗鑒請他任長史,領晉陵太守。晉成帝咸康初年,任御史中丞,向晉成帝彈劾尚書左丞戴抗貪贓百萬,交法官議罪,又免了尚書傅玩、郎劉佣的官,百官都很怕他。而後遷任侍中。
當初,東晉剛建立,舊的典章制度有許多闕失,晉成帝的冕上的旒用翡翠珊瑚以及雜珠等裝飾。顧和奏道:“舊冕有十二旒,都用玉珠,現在用雜珠等,不合於禮。如果不能用玉,可以用白璇珠。”於是晉成帝才下令太常去改。在此之前,晉成帝因保姆周氏有保護養育的功勞,想賜給她名號,朝廷內外都遵旨。只有顧和上疏認為“周氏保佑聖身,她的功勞沒被遺忘,宅第供給等都與親屬相當,給予的恩澤已經過於隆厚了。如果賜給名號,史籍中沒有明文記載。只有漢靈帝封乳母趙嬈為平氏君,但這是末代帝王的私恩,不是古代的好法規。再說君王的舉止必須記載下來,作為典範準則。記下來而不效法,後代看什麼呢?”晉成帝聽從了他的意見。轉任吏部尚書,頻頻徙領軍將軍、太常卿、國子祭酒。

母憂去職

咸康八年(342年),晉康帝司馬岳即位,將要祭祀南北郊,顧和認為晉康帝應當親行。晉康帝聽從了,各項禮儀都躬行。顧和遷任尚書僕射,以母老為由固辭,詔書告諭,特許他暮出朝還,他就是這樣受到厚待。不久朝廷上議論認為尚書令之副不宜居宮禁之外,改拜為銀青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不久,因母憂去職,服喪以孝聞名。練祭過後,衛將軍褚裒上疏推薦顧和,起任為尚書令,派散騎郎傳旨。顧和每次受到催逼,都號眺慟絕,對親近之人說:“古代有人脫去喪服去服從君命,大概是因為才幹足以處理時務,所以不得不體恤國家順從大義。我在平常日子裡尚且不如別人,何況現在心中混亂,我用什麼來對事情有萬分之一的補益呢?只足以顯示我輕孝忘道,招致不能盡孝道的議論。”晉康帝又下詔說:“政務繁忙,尚書令統管協調,可是缺職甚久,深以為憂。從前先朝政道美好開明,華夏隆盛,山賈諸公都脫去喪服順應時務,不能滿足自己的感情和禮儀的要求。何況今日時局艱難超過歷代君王衰敗之時,尚書令喪禮已經過了祥練,怎麼能聽任不赴急迫之事而去滿足無際的孝情呢?”顧和十餘次上表疏,於是不出任職,服喪期滿,然後才去處理職事。

奏疏議禮

當時南中郎將謝尚領宣城內史,拘捕涇縣縣令陳干並殺了他,主管官員認為謝尚違反制度要處罰黜免他,詔令寬恕他。顧和再奏說:“謝尚先被判不法受賄罪,遇甲戌赦,准許自首免死。而謝尚最近上表說陳干包藏姦猾之心,擅自拘捕行刑.陳干所犯之事在郡,不是犯軍法,不由都督處置。謝尚受到親賢之人的舉薦,肩負文武重任,不能夠為國家自重自愛,公平地處置事務,心中有一點不滿意,就肆行威虐,使遠近怪愕,無不灰心。謝尚身為外戚,按規定可以寬恕,手下的官員,應當依法處置。”謝尚是皇太后之舅,所以奏疏被擱置下來了。當時汝南王司馬統、江夏公衛崇都為庶母服喪三年,顧和就奏道:“禮是用來規範事體促成教化的,所有當君王的無不崇尚正禮昭明根本,以求統一,這是人倫的綱紀,是不二之道。作為後代,減損對父母的孝敬,強改天生的稟性,昭明至公的大義,減省禮節,在周代典籍中有記載。汝南王司馬統為庶母守孝超過禮的規定,江夏公衛崇本是遠親,開國功臣的後代,最近喪母,又在守孝時行重禮,違反禮度,放縱私情。百姓讚許他的過度,議論者都不以為不對,那麼政道由於不守禮而衰頹,典章制度由於容涵違逆而敗壞。如不糾正,就無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讓他們都除去喪服。如不敬從王命,應當加以貶退。”詔書同意。顧和任職常提出意見以供採納,即使是權貴也不曲從迎合。

辭職去世

永和七年(351年),顧和因病重辭職,拜授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尚書令如舊。同年,顧和去世,享年六十四歲。朝廷追贈侍中、司空,謚號“穆”。其子顧淳,歷任尚書吏部郎、給事黃門侍郎、左衛將軍。

家族成員


曾祖父:顧容
祖父:顧相
族叔:顧眾、顧榮
兒子:顧淳

史書記載


《晉書·卷八十三·列傳第五十三》

人物評價


顧榮:“此吾家麒麟,興吾宗者,必此子也。”
王導:“卿珪璋特達,機警有鋒,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之俊。”
房玄齡等《晉書》:①“而君孝固情禮而違顯命………洋洋盈耳,有足可稱。” ;②“顧生軌物,屢申誠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