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
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
該團1996年由中央歌劇院與中央芭蕾舞團合併組建,現為文化部所屬的文藝演出單位。職責任務:創作並演出中國題材的歌劇、芭蕾舞劇目;介紹和演出世界各國的優秀歌劇、芭蕾舞劇目培養歌劇、芭蕾舞藝術方面的人才,包括演員、演奏員、舞台美術人員、創作人員、藝術管理人員等。機構設置:設有歌劇團、芭蕾舞團、合唱團、交響樂團、編導室、舞美隊、演出管理部。
中國歌劇、芭蕾舞藝術表演團體。1996 年,由中央歌劇院和中央芭蕾舞團合
並成立。中央歌劇院前身為1953年成立的中央實驗歌劇院。1963年由其管弦樂團和歌劇二團與芭蕾舞團合併,稱中央歌劇舞劇院。1978年重新組建,改稱中央歌劇院。該院主要以西方傳統唱法和管弦樂隊作為表現手段,創作演出中國歌劇作品,介紹部分外國優秀歌劇。他們創作的中國歌劇作品,如《赤葉河》、《草原之歌》、《劉胡蘭》、《阿依古麗》、《第一百個新娘》、《馬可·波羅》等70餘部歌劇,為中國歌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該團演出的外國歌劇作品包括《茶花女》、《蝴蝶夫人》、《貨郎與小姐》、《青年近衛軍》、《卡門》、《費加羅的婚姻》、《圖蘭多特》等。該團還積極與國外音樂團體和音樂家進行合作,加強與外界的交往,接待來訪藝術家。歷任院長有周巍峙、盧肅、趙沨、劉蓮池、王世光等。一批在國內享有盛名的藝術家,如梁寒光、鄭律成、李德倫、黎國荃、張權、羅忻祖等都曾先後在劇院工作過。該院的主要藝術家包括王世光、鄭小瑛、韓冰、鄒德華、樓乾貴、李光羲、李晉偉、蘇鳳娟、季小琴、迪里拜爾、劉維維等。
芭蕾舞團非常珍視古典芭蕾的優秀傳統。俄羅斯著名舞蹈家彼·安·古雪夫編導的三部古典名著《天鵝湖》、《海俠》、《吉賽爾》為芭蕾舞團的發展奠定了古典芭蕾風格的堅實基礎。芭蕾舞團同時注重學習當代世界上多種風格、流派的芭蕾新作,如喬治·巴蘭欽的《小夜曲》、肯尼斯·麥克米倫的《協奏曲》、魯道夫·紐瑞耶夫的《唐·吉訶德》、本·史蒂文森的《前奏曲》、瑪戈·賽娉婷的《紫氣東來》、諾曼·沃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盧迪·宛恩丹茨格的《最後的四首歌》等。
為以芭蕾這種外來藝術形式表現中國人民的生活,李承祥、蔣祖慧、王希賢、吳祖強、杜鳴心、馬運洪、李克瑜等藝術家進行了開拓性的藝術實踐,他們編創的《紅色娘子軍》、《祝福》、《林黛玉》已成為芭蕾舞團久演不衰的劇目。
演出單位 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劇團
芭蕾舞團擁有自己的交響樂隊,黎國荃等著名指揮家們先後執棒指揮。眾多畢業於各音樂學院的演奏家們演出的舞劇音樂、舉辦的交響音樂會及為國外來華演出的芭蕾舞團伴奏,受到音樂界和廣大聽眾的好評。該團還擁有一批專業化的舞台技術人員,他們不僅擔當劇團各大、中、小型劇目布景、服裝、鞋和頭飾的製作,而且也協助國外來華的芭蕾舞團的演出。
中央芭蕾舞團於1959 年建團時附屬於北京舞蹈學校。1963年改建為中
中華精音之大型舞劇音樂阿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