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紅絲硯
臨朐紅絲硯
臨朐紅絲硯又稱青州紅絲硯。是一種地方傳統名硯,產自山東省。在中國觀賞石之鄉山東青州,出產一種石頭,石中多紅絲,被稱為紅絲石。這種石頭非常適合制硯,製成的硯稱為紅絲硯。紅絲硯唐宋時即負盛譽,文人墨客十分推崇,柳公權、歐陽修、唐彥猷、蘇易簡等均甚重此硯。在山東省青州市邵庄鎮的黑山頂峰石洞中和臨朐縣冶源鎮老崖崮村的壯山周圍,都有紅絲石出產。黑山和壯山兩地直線距離約20千米,兩地所產之石色澤質地極為相似,系同出一脈。黑山因石源枯竭,藏量甚少,現在紅絲石多為壯山一帶所產。因古代臨朐縣隸屬青州府,故以往統稱為青州紅絲石。
臨朐紅絲硯
臨朐紅絲硯
臨朐紅絲硯
臨朐紅絲硯
紅絲石紋理如絲,紅黃相間,色澤艷麗,石質堅細,是制硯的上等石材。紅絲硯雖在唐時就有採制,但後來卻時斷時續,甚至長期停產。因此,在存世的古硯中很少見到紅絲硯。現代紅絲硯恢復採制,此硯則是其中佳品之一,長36厘米,寬26厘米,高4厘米,自然形。石中天然的紅黃絲紋,有行雲飛霞之態,依形開出硯堂,硯堂左上角琢一輪明月為池,下部隨硯邊刻以雲紋。“雲月"與石紋相映生輝,隨意中見法度,正如其硯銘所日:“雲無定態。態千萬,文無定法,法自在。”
臨朐紅絲硯
臨朐;位於青州以南二十餘里屬古青州府所轄之地,老崖崮位臨朐西南青州黑山的南略偏東距青州黑山直線相距不過三十餘里,其地勢因為北臨勃海南面沂山山麓而成北底南高之勢。黑山中上部的紅絲石洞與臨朐老崖崮的紅絲石的層高度大致相近,且在兩地間亦偶有紅絲石苗發現故兩地應屬同一地質結構下的不同坑口。
臨朐紅絲硯
紅絲石產于山東省臨朐縣的老崖崮和青州市的黑山,有青州石之稱(益都、臨朐原屬青州)。
臨朐紅絲硯
紅絲石的形成原因是受沉積環境不斷變化的影響,其沉澱物發生頻繁交替,然後在一定地質條件下而形成,屬泥質灰岩。
硯的發墨快慢主要取決於硯石中所含的成分,紅絲石中既含有質硬鋒利的二氧化硅,又含有質細潤澤的鈣、鎂等物質,所以紅絲硯發墨既快又細膩且潤筆護毫。
七十年代,在臨朐縣老崖崮新坑發現紫紅地黃刷絲紋硯石,質堅不頑,發墨不損毫,為新發現的一種紅絲石佳品。
青州硯早在唐代就有採制,如唐代柳公權在《論硯>中載:“蓄硯以青州為第一,降州次之,后始重端歙、臨洮。”在宋代曾長時間獨領風騷,被蘇易簡在《文房四譜》中列為天下名硯之首。
著有[硯史]、[南阜集]。
二、紅絲石風字硯,鈐寶一曰;“太朴”,匣蓋並鐫,鈐寶二曰;“比德”、“朗潤”。御制硯銘;“石出臨朐,紅絲組綿,製為風字,宣和式審,既堅以潤,腴發墨汁,雖遜舊端,足備一品。”三、紅絲石四直硯,御題詩一首,“紅絲鸚鵡昨曾吟,小式直方茲盍簪。未識拔茅聲應處,能如斯惕予心”。鈐寶二曰;“比德”,、“朗潤”。匣蓋並鐫,鈐寶二曰;“會心不遠”、“德充符”。…. 是硯雖非舊石,久潤宜墨,文彩煥發,真文房佳器也。清沈心[怪石錄]、盛百二[淄硯錄]。亦有記述。光緒臨朐縣誌卷八,“蟠紅絲之靈采;紅絲石產老崖崮黃質紅紋,時作山水、草木、人物、雲龍、鳥獸諸狀,制硯微滑,其溫潤者不減端溪。硯譜載,天下之石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此其類也”。評價頗為中肯。
民國二十四年臨朐續志卷六之七;“老崖崮…. 山產紅絲石,數年前曾有日本商人駐冶源收買,居民紛往采堀,抱王璞競售輒得善價,不數月售者日多,日人輦運所得以去逐不復來”。友人藏有一方民國二十五年的紅絲硯匣蓋並鐫硯背隸書銘;“石號紅絲,駢邑特產,質羨澤潤,多工黃相參,其形如龜,其明如鑒,侯封即墨,比於玉焉”。並記此石曾為日商購獲。此硯的出現恰好以實物印證了臨朐載續的記載志。
紅絲硯其料取於,山東臨朐縣紅絲硯原創作品,劉希斌紅絲硯工作室,為魯硯代表。因其“資質潤美髮墨,久為水所浸漬,即有膏液出焉”,且文采鮮麗,曾受到柳公權的盛讚,宋時因石脈采盡而停止。解放后又發現了新的石脈,紅絲硯重又出於世,只是資源不豐。
紅絲石形成與距今約4.5億年前,賦存於奧陶系馬家溝組土峪段的頂部,呈微晶結構,夾層理構造,。其形成原因是受沉積環境不斷變化的影響,沉積物發生頻繁交替,然後在一定地質條件下而形成,屬泥質灰岩。紅絲石的產地分別在山東的臨朐老崖崮和青州黑山一帶。
紅絲石在地下成夾層狀或者不規則散狀礦體存在。夾層狀礦體,上面有較厚的土層及岩石覆蓋,下有岩石(石灰岩)為依託,中間一層約10厘米左右厚的紅絲石。多在地下3-10幾米處,硬度為3.5-4,開採極為困難,必須將上面厚厚的覆蓋層及岩石人工去掉,然後將紅絲石取出,但不能用炸藥炸,否則破壞紅絲石。它的深度隨山坡的陡峭程度而變化,山坡越陡,紅絲石的覆蓋層越厚,開採難度越大。往往挖一個坑,縱深采2-3米即無法再向前延伸。不規則散狀礦體,存於地下泥土中,或散落於地表,獨立成塊,大小不一,分佈無規律,採石者根據經驗挖坑取石。一坑內多則十幾塊,少則三五塊,挖完即止。其硬度為3-3.5,制硯極佳。這種分佈的紅絲石,由於石之表層長期與黏土中的酸緘無反應,石之周邊及表面班駁陸離的石牙和孔洞。制硯者稱為“自然邊”或“蟲蛀孔”。如巧用其特點,制硯古樸自然。
紅絲石的多為紅底黃絲,黃地紅絲。紅絲石的紅色,根據其鮮艷程度,從中至淡差距很大,通常有紫紅(豬肝色)、深紅(熟透之怛棗色)、朱紅、曙紅(朝霞之色)、柑紅(熟透之柑橘色)、淡紅、灰紅等;紅絲石的黃色,從鮮艷的金黃色到暗淡的土黃色皆有之。紅絲石的紋理以旋花紋和刷絲紋為主,也有色斑、色柱以及較難形容的其他紋飾。.
臨朐紅絲石開採情況;臨朐老崖崮位於沂山西麓腳下丘嶺地帶,地表多卧牛狀青石塊連片良田少見,歷史上乾旱缺水地下水位極深故又名;“老牛哭”,石坑位於村西延綿至西,西南、幾個相鄰村莊均有開採。屬露天開採方式,紅絲石分佈在紅土表層以下數米至幾十米深的青石夾層中,可作硯材的石層較薄一般在10厘米以下多為1-3厘米4-5厘米以上可稱厚料了,且無大面積的聯片間有石英雜質伴生其中,較大而厚的硯料十分難得,臨朐的紅絲石可以說分為二層,第一層存於紅土表層下數米青石表層較薄多有全自然邊的獨塊仔石,但是這一層早在二十年前就已開採殆凈,現開採的屬第二層;生成於10餘米下的青石夾層中斷斷續續時有時無,挖掘數日所得少者數塊多者10餘塊,每坑表面積幾平方至十餘平方米間甚至一無所獲,產量極不穩定加之開採深度難度增加資源稀缺及市場等因素影響價格漲幅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