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傑誠

浙江大學理學院副院長

陳傑誠,1962年生於樂清柳市鎮上來橋村。為原杭州大學培養的第一位博士。現為浙江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流形上調和分析的研究。

1991年8月獲中國科協第三屆青年科技獎,1991年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辦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

人物經歷


1978-1982:杭州大學數學系學生(本科、77級)。
浙江大學理學院副院長陳傑誠教授
浙江大學理學院副院長陳傑誠教授
1982-1984:杭州大學數學系學生(碩士、81級)。
1985-1987:杭州大學數學系學生(博士、84級)。
1987-1998:杭州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系教師。
1998- :浙江大學數學教師。
備註:1、職稱變化
1987-1990:講師。
1990-1992:副教授。
1992- :教授。
1994- :博士生導師。
2、兼職情況
1992-1999:杭州大學(及1998年四校合併后的新浙江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
系副主任。
1999-2002:浙江大學理學院數學系(1999年夏合併)系主任。
1999-2009:浙江大學理學院(1999年夏組建)副院長。
1996- :浙江省科協常委。
2001-2005:中國科協委員。
2003- :浙江省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數學會理事(2008-常務理事)。
2006- :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指委數學類專業分委員會成員。
2006- :浙江省高校高等數學教指委成員(第一屆)、副主任委員(第二
屆)。
2009-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數學學科組成員。
2009- :浙江省學位委員會理學學科組成員。
2010- :國務院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第二屆數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成員。
1998-2003:《科技通報》編委。
2000- :《Analysis-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編委。
2001- :《浙大學報》(理科版)編委。
2003- :《高校應用數學學報》(A輯、B輯(SCI))編委。
2004- :《數學研究與評論》編委。
2006- :《數學年刊》(A輯、B輯(SCI))編委。
2008- :《數學學報》(A輯)編委。
2008- :《數學譯林》編委。

主講課程


為本科生主講過的主要課程:
數學分析》、《高等數學》、《實變函數》、《泛函分析》、
實分析》、《Fourier級數初步》、《數學分析例題選講》,等。
為研究生主講過的主要課程:
《現代實分析》、《現代泛函分析》、《多元調和分析基礎》、
《奇異積分論》、《Hardy空間理論》、《流形上調和分析》,等。

主要貢獻


1991-199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流形上拉普拉斯分析”。
1991-1995:國家天元基金重點項目-“歐氏空間上調和分析”(成員)。
1997-2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調和分析小波分析”(成員)。
1999-2004: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項目)-“核心數學的前沿問題” (成員)。
2006-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 10571156)-“奇異積分運算元理論中若干問題的研 究”。
2009-20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 10871173)-“幾類超奇性奇異積分運算元的研究”。
2010-2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No. 10931001)-“調和分析及其應用”(成員)。
1994-1996: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向量值調和分析”。
1998-2000: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流形上的調和分析與小波分析”。
1998-2001:教育部資助優秀年輕教師基金項目。
-“調和分析與小波分析中若干問題的研究”。
1998-2002: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專項資金項目。
-“流形上分析中若干問題的研究”。
1999-2001:浙江省151人才基金項目-“多元調和分析中的幾個問題”。
2002-2004: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專項資金項目。
-“流形上分析中若干問題的研究(續)”。
2004-2006: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兩類粗糙奇異積分及邊值問題的研究”。
2000-2001:教育部創建名牌課程項目-“實分析”。
2002-2003:教育部創建名牌課程項目-“實分析(續)”。
2007-2010:浙江省新世紀教改項目(No. yb07001)-“理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2009-20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培養項目(No. J0830103)-“浙大數學基地科研訓練項目”。

獲獎記錄


1990:“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1992:浙江省青年科技獎(第二屆)。
1992:中國青年科技獎(第三屆)。
1992: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現代調和分析中的若干新進展》。
1992:光華科技獎(二等獎)。
1993:“浙江省十大傑出青年”。
1995:浙江省青少年英才獎(一等獎)。
1996:“浙江省高等學校首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首屆)。
1996:“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首屆)。
1997:“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首屆)。
2003: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一等獎)-《旋轉法與乘積空間上的 Marcinkiewicz積分》。

事迹介紹


他本不叫傑誠,二十幾年前,他毅然為自己換上了這個響噹噹的名字,取“至誠至傑”之意。這表明他從小就立志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1962年5月,陳傑誠出生於柳市鎮上來橋村。陳傑誠自幼聰明好學,高中畢業前後,正值陳景潤的事迹稱頌於世,他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深深地打動了少年陳傑誠的心。於是,對數學已發生濃厚興趣的他,鐵了心要攻數學。
陳傑誠1981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數學系,當年考取了本校碩士研究生。1987年獲得了博士學位,是王斯雷教授門下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杭大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博士。1990年,他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第二年又晉陞為教授。
我不喜歡“現炒現賣”
1991年8月,陳傑誠獲得中國科協第三屆青年科技獎,不久又獲得國防科工委“光華科技獎”二等獎。從1991年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辦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后,他已獲得各類省級、國家級科技獎共7項。
為什麼陳傑誠在短短的幾年裡就獲得如此矚目的成就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強調的就是基礎。做學問,搞研究,要有長期目標,要有持續的後勁,沒有紮實的基礎和寬廣的知識不行。我不喜歡‘現炒現賣’的學問。”
早在大學讀書期間,陳傑誠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碩士階段,他大量閱讀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基本文獻,打下了深厚的函數論基礎,又在涉及幾何、代數、方程諸方面的研究中鋪開了層面,這些都為他以後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廣泛而紮實的基礎。
陳傑誠主要從事調和分析,特別是流形上調和分析的研究。流形是當代數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調和分析在近代發展起來的許多內容在流形上很不成熟。所以,流形上的分析是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國際上較新的課題,要求基礎寬,涉及數學面廣。陳傑誠在其導師王斯雷教授指導下,攻破了其間的一個又一個堡壘。
陳傑誠善於借鑒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他主張把這些成果“拿過來成為自己的”。拿來什麼運用具體的研究中去,沒有敏銳的科學洞察力,是很難辦到的。陳傑誠曾把瑞典大數學家Carleson的發現——Carleson測度技術經改進後用於自己的多參數調和分析,並使這一課題的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村”。美國多參數調和分析權威R·Ferman教授獲悉此事後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沒想到Carleson測度還能如此巧妙地應用於這方面研究。陳傑誠還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把“熱核”方法引入流形上調和分析研究,並在數學家丘成桐的工作基礎上,考慮“熱核”導數估計,從而使這一研究除了一般採用的概率論方法,還形成系統的函數論方法,卓有成效地獲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博與深的統一,在陳傑誠的研究工作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有了廣博的知識基礎,才能精於本行,走得更深、更遠。他說:如果在做研究時“打一槍換個地方”,急功近利,那肯定是前景黯淡的。“將躍者足,將奮者翼伏”,“躍”與“奮”需要老老實實地“足”與“伏翼”。
愛上一把特殊鑰匙
在科學的道路上,只有至誠的意志,傾心的投入,勤奮的探索,別無選擇,在陳傑誠10多年的科學研究中,如果沒有那種“滴水穿石”的執著和沉穩的力量,成功的桂冠是不會垂青於這位青年人的。
陳傑誠的開拓性工作大都是在晚上進行和完成的。擔任數學系副主任和班主任的他,白天的大部分時間被繁重的行政瑣務和教學工作佔有。唯有到晚上,等孩子上床睡后,他才能安靜地坐下來,開始他的演繹和推論,開始他在數學王國的馳騁。
1991年,陳傑誠曾去德國基爾大學訪問交流。在短短的6個月里,他筆耕不輟,完成了5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先後為以色列數學雜誌所採用。基爾大學校園風景秀麗、清雅純樸,但他沒有沉醉於美的享受中,卻偏偏鍾愛上了一把特殊鑰匙。陳傑誠手持這把鑰匙,能隨時進入數學大樓,打開圖書館、複印室、計算機房等大門,並一頭扎入其中。
陳傑誠在一次涉及多參數調和分析的研究中,碰到一個最棘手的問題。憑著他至誠的科學精神和過人精力,整整三個星期,廢寢忘食,連連擊退演繹中的“攔路虎”,終於從條條框框中另闢蹊徑,結合幾何的、分析的、群上的方法,才使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把國內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推進了一步。同行們對他那博採眾長的方法拍案叫絕。
何必人人都“下海”
現代社會是人們容易為浮華所動,人們都有一顆憧憬華麗世界的心,物質享受也成了大多數人追逐的目標。作為一位嚴謹的科教工作者,陳傑誠比別人把目光放得遠了些。陳傑誠一家多年來一直擠在一個15平方米的房間里。這位年輕教授想到的是:把自己的各項工作都做好,到時學校自然會考慮的。爭,要浪費時間,也不值得。他崇尚的是基礎,珍惜的是時間,這是一個學者的生命。
班主任工作是煩瑣得令大多數青年教師敬而遠之的苦差,陳傑誠偏偏愛上了它,並且堅持一直幹下去,力求幹得更好。
物質、金錢絕不是他刻意追求的東西。滿世界的“下海”狂潮,激起了多少知識分子心中的漣漪,但陳傑誠沒有隨波逐流。他說:“何必人人都‘下海’呢?既然我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花了十多年精力,我就決心繼續走下去。”有時,這位教授還得靠父母的資助,這是他最大的遺憾。
陳傑誠閑暇喜歡看武俠小說,這成了他的精神調劑品。他欽佩武林高手驚人的意志,以及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武藝。數學研究中的探索、創新以及數學學者矢志想達到的至高境界,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