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長海

武林活拳創始人

何長海(1912年-1981年),男,浙江諸暨楓橋何趙(今趙家鎮花明泉村)人,徙居杭州。中國極具實力的武術家和技擊家,20世紀後半葉浙江省武術界泰斗和領軍人物,著名武術家,“武林活拳”創始人。

他8歲拜師韓慶堂,13歲學藝期間授徒,16歲拜我國著名武術家“江南第一腿”劉百川為師,攻學羅漢靈令門武功。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何長海於陰曆1911年末出生,祖輩世代務農,幼時家境貧苦,父親常在勞作之餘擔柴換取零錢或米、油維持生活,為生計所迫,積勞過度不幸早亡,母親也撒手而去。在奶奶、姑母的艱辛撫養下慢慢長大。
受祖輩遺傳和習武之風的影響,何長海先生孩童時就酷愛武術,常揮拳弄腳自樂,對武俠人物十分敬仰,並時常想投奔少林寺習武,以劫富濟貧流芳人世。
博採眾長,兼收並蓄
1920年,何長海投著名拳師韓慶常先生習武,地點在杭州城隍山藥王廟,當時的第三國術教練所,所長為黃元秀。初時隨韓師習彈腿查拳洪拳炮拳及刀、槍、劍棍等北派拳械,因天資聰慧,又極盡刻苦勤練,基本功紮實,武功進步很快,深得韓師喜愛,更加悉心授業。幾年後脫穎而出,武功精進,盡得韓師摔跤、擒拿、散打諸技真傳。
13歲學藝期間授徒。 韓師允其發給經費以供養奶奶及維持家用。
16歲時拜我國近代著名武術家、人稱“江南第一腿”、“鐵腿活猴”的劉百川先生為師,攻學羅漢靈令門武功及各類拳械。 
何長海合影照(中)
何長海合影照(中)
1929年11月,杭州“國術遊藝大會”,何長海表演查拳、槍術。國術遊藝大會組織了一批名家出訪東南亞諸國,進行宣傳和交流、先生被破格入選,在對外交流交技中無一敗績,得到名家高手的讚揚,讓人拭目相待。
1930年,何長海入浙江國術館任助教,又得楊澄甫佟忠義田兆麟、黃元秀、高振東、李景林、孫綠堂、杜心武、王子平等名師親傳。何長海尊師重教,又刻苦好學,努力不怠,同時功力紮實,悟性極強,深得諸師喜愛,得諸家真傳。
何長海精習武當劍法、羅漢少林刀法、羅漢神拳技擊絕技、形意拳八卦掌楊氏太極拳(老架、新架)太宗螳螂拳、八極拳等,在眾名師的精心傳藝下,先生散打、太極散手、摔跤、擒拿等技擊更臻完備,功力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內外兼修,藝精而博,集少林、武當武學造詣於一身。
1933年,通過第二屆國考並獲甲等。
一戰成名,揚我國威
1935年7月22日,俄國大力士馬嘉樂夫來杭演武,當時的報紙這樣報道:他“能輕易將猛牛摔倒、雙手摺斷10寸鐵釘、卷厚鐵板、斷鐵鏈,繩索捆身十六人牽不動;一寸方鋼擱肩,十六人彎之,人挺立”,在各國擂台表演,罕遇敵手。在杭州掛出一條橫幅,上面寫著“與猛牛角斗”、“與中國大力士角斗”。 鄙視國人,引發武林義憤,杭城武術界公推何長海約戰馬嘉樂夫。
有文獻如此記載當時的場景:“馬氏拉開西洋拳架勢,何長海兩腳開立,右腳稍前、穩穩挺立,兩手右上左下,護頭護胸,目光神視。馬氏欺何長海年輕,人又矮他一頭,虛晃一招,突發左直拳猛擊何長海面部,何長海往左一偏頭,急出左手按扣在馬氏左拳腕部,右手抬肘圈壓在馬氏左腕肘部,一團身,一長身,隨即左拳借腰腿之力直奔馬氏下頜,馬氏瞬間被打得仰摔在地、目瞪口呆。” 
何長海一招制敵,馬嘉樂只能嘆服認輸。此役,何長海為國揚威,名震江湖。 (《東南日報》曾有連載)
1936年,通過我國第十一屆奧運會拳擊選拔賽入選為集訓隊員。遺憾的是,不久因抗日戰爭爆發,經費不能落實而未能如願。
痛毆倭人,揚眉吐氣
1939年,杭州被日軍佔領。一日本柔道黑帶高手來到杭州,聽說何長海摔跤技能十分了得,便相約一戰。日本柔道高手尚未近身,即被何長海摔倒,屢倒屢起。 
與老師韓慶堂、劉百川一樣,何長海精於傳統武術技擊,並對拳擊等也頗有造詣,具有極為豐富的實戰經歷。
1935年10月至1948年10月,多次榮獲全國及江浙運動會摔跤、拳擊、散打、射箭、擊劍、舉重、武術套路等冠亞軍。 
1981年11月,因意外而血管破裂猝死。
1983年,電影《武林志》中打敗俄國大力士的武術宗師東方旭原型即為何長海。

人物軼事


創立何門

何長海
何長海
何長海先生集畢生武學精華,獨創“武林活拳”三路,受到了愛好者的青睞,研習者眾多,影響深遠。 
西元1949年之後,何長海及其師弟肖忠義、高小毛等一系的武術被外界通稱為“何門”,為我國武術強省浙江的最大武術派系。
何門的傳統武術、技擊,最大優點即在於無論是長拳短打、內家外家、單練對練、徒手器械、套路實戰、踢打摔拿、點穴推拿傷科,均通過諸多名師的傳授,而保留了一個高質量的體系。
何門武術體系
韓慶堂系
練步拳、功力拳、十路彈腿、一至十路查拳、大小洪拳、新編三路炮拳、擒拿、擒拿拳、擒拿串、摔跤、三才劍、三才對劍、昆吾劍、七星刀、風磨棍、楊家十三槍、各類雜兵等。
劉百川系
羅漢單操手十大形、羅漢十八式、羅漢神打拳、羅漢變式、羅漢神打技擊、羅漢蹲山樁、羅漢排山功、三意拳、劉氏太極拳、追風劍、骨傷科技法、推拿等。
田兆麟系
太極大架、太極老六路、太極老架、太極推手、太極對拳、太極搓球功等。
劉金聲系
太宗螳螂拳、螳螂鐵爪功等。
黃元秀系
武當對劍等。
王子平系
石擔打花技法等。
國術館/其它
拳擊、散手、點穴、劈劍、刺槍、八極拳、八極對接、八卦掌、武松獨臂拳、武鬆脫銬拳、純陽劍一路、純陽劍二路、五虎斷門刀、五虎斷門槍、六合棍、六合對棍等。
何長海系
創編三路武林活拳、跤拳等。
武林活拳套路
武林活拳共有三個套路,稱為武林第一活拳、武林第二活拳、武林第三活拳。
武林第一活拳動作較簡單,時間約1分鐘。
武林第二活拳較難,散打、拳腳動作較多一些,時間約1分20秒。
武林第三活拳更加難,結合散打、太極散手、形意拳、八卦掌、擒拿、摔跤、少林拳等,還結合了西洋拳擊的內容,技擊更臻完備,時間約1分40秒。
武林活拳
武林活拳
武林活拳將武術內、外家的技擊精華拿、摔、打技法及西洋拳擊術科學地、合理地融合在一起,結構緊湊、步法靈活,攻防兼備,招法多變,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技擊性很強的拳術套路。
何門群星閃耀
何長海一生,如國運坎坷,其畢生精武報國,矢志不渝;置身江湖,疾惡如仇,對待百姓,慈善為懷;身為師長,以身作則。培養了大批武術及體育人才,為國家輸送了眾多優秀教練員和運動員,為浙江省的體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何門弟子如下——
任壽林、單寶華、秦德純、許大鑒、殷祖炎、陳寶德、何子源、何子楚、鄭洪寶、楊忠濤、沈炳虎、唐水泉、駱伍金、王寶福、章建華、何德法、金沛林、陳國新、陳順安、徐錫華、金德和、吳紀之、高得安、趙裕慶、陳慧中、 陳松祥、虞哲等人等人。

武學思想

據舊時浙江六屆全運會裁判長評述,“浙江雖有文化之邦的盛名,但在體育運動水平上卻十分落後,唯一能擠身全國高水平的唯國術、舉重和拳擊而已,何長海先生不愧是浙江武壇和體壇的一員驕將,是不可多得的人材”。
舒已從人
何長海先生的舉重得益於王子平老師。在練習舉重的同時,隨著王子平老師學習石擔打花技法。先生練習石擔打花與眾不同,他的練習密切結合了太極拳沾、粘、連、隨的拳法要求打花埋不用僵勁、不靠蠻力,主張石擔隨我意,我隨石擔走,石擔與人粘連為一體,輕鬆自如,隨心所欲。石擔的重量從120~200斤不等,先生常對學生講,掌握、熟練石擔練功法后,再運用至太極推手、散打技擊中去,可屢見奇效。
隨何長海先生學拳的多為年輕力壯者,早先對於太極拳及推手也有認識不足的。對此先生有過幾次講演。太極拳是柔中寓剛、剛柔相濟的一門藝術。練拳走架要求用意不用力,一舉動全身輕靈,著重領悟掌握神意氣的運用。在技擊運動中講究“舒已從人”、”引進落空”、“借力發力”。
柔——化解別人千均之力;剛——凝聚巨力(含借力)擊發別人,無堅不摧。是拳理所述的極柔軟極堅剛的理解。柔化中內含沾、粘、連、隨,以達我順人背之勢。
為加深學生的理解、體會,先生叫學生用任何招式進攻。攻擊猛者,未見先生如何動作、擊打之手已被粘住,擊點已空,整個人已飄起前跌。
告之此為太極拳中的棚,捋式,攻擊沉穩者,一用力頓覺擊打之勁如人泥流,急沉身,先生已順勢進步粘發,對方身不由己騰空而起。
個別學生體會過先生所發太極拳爆炸勁的,感觸很深。見先生腰胯微一抖,按壓在先生身上的兩手頓覺一股內力直逼胸腹,體內臟腑翻騰上涌,人早已騰空跌出。先生傳授楊式太極拳二路,一為86式楊澄甫傳,另為89式老架,人稱老六路。
據先生師弟、華東輕量級摔跤冠軍肖忠義評述,看過先生練拳操械是一種享受。剛柔、展合、起伏、騰跌、力與美的高度結合,令人賞心悅目。定勢穩健、優美、雙目神光四射,攝人心魄,靜如山嶽,動如赤兔,行拳舒展、飄逸、神采飛揚,發力剛健、迅捷,手眼身法步協調一致,一動無有不動,令人嘆服。
沾粘連隨
先生的摔技本已高超,又將太極拳空松拳理,結合運用沾粘連隨,聲東擊西,借力打力,我順人背之拳法,原理融人摔技中,收放輕鬆自如,動作乾脆利落,摔技更趨神奇,有人就親眼見先生一人獨戰100多人的情景。
國民黨中情局情報處長聽說先生武技精絕,有心試探結遂遂遂派人相邀至杭州下城區大行盤訓練場,當時情報局憲兵一連人正在操練,該連官兵均學過博斗術,其中不乏好手,同時個個年青力壯。該處長說:聞先生大名,武功精絕,今挑5、6人與先生對練,請不乞賜教。先生答曰:不必,請整隊,我一一與之交手。眾人聞言大驚,先生來至場上,踢、勾、絆、別、彈、靠、撞,對方伸手投足間即被摔打在地,趴、仰、倒、翻滿地是人。該處長急忙上前阻止,抱拳贊道:先生神技,吾等嘆服,望乞賜教,請勿推諉。先生婉言拒之,未再施一技。

高尚人品

先生此舉是繼霍元甲韓慕俠孫祿堂、王子平、劉百川等先輩在京、津、滬擊敗外國大力士的又一壯舉,值得我們學習和崇敬。
先生不但武技高超,武德修養很高。為人謙虛友善,從不持技凌人,無門戶偏見。說到先生為人,門內門外、朋友、師兄弟、徒子徒孫,不論年齡大小無不為先生的藝高德重所敬佩。同輩中人相敬相濡,對下輩嚴格、愛護、盡心盡責。尊重其他門派,先生以為,各門各派的拳種都有精華在,要善於涉取別家所長,不能自視清高,這樣會成井底之蛙了。先生雖然藝高但從不小視別人,人前人後從不議人短長。先生在尊敬別人的同時也贏得了眾人的尊敬,威望極高。朋友、師弟兄學生中或他們的家庭有矛盾、有難題,只要先生出面即可化解、解決。先生逝世已20年,但大家仍很懷念他,許多學生每年都去掃墓並看望師母,從這裡就可看出先生的高尚人品。
先生的技擊造詣很深,內外兼修,但對師兄萬籟聲卻倍加贊。先生摔技超凡,但對摔跤世家出身的白振東師弟卻常加讚揚。晚年形意拳名家奚興發先生來杭看望先生,先生囑學生好好跟奚先生學拳,多次稱讚奚先生功力深厚,技擊高超,同時要大家珍惜機會,掌握行意拳這一武術珍寶。據許多人回憶,當初外地名拳師多人來杭設場發展,因人地生疏,困難不少,先生等曾多次提供方便,給予幫助。先生不但自己身體力行,還時時告誡學生要善待別人,幫助別人。
先生生性淡泊但不畏強暴。抗戰期間,先生受朋友邀請至福建,途經溫州,當時溫州國術館館長得知先生到,備下酒席接待,當地名拳師數人作陪。溫州保安司令也在座。席間,溫州國術館館長力繳先生留溫執教,並執意要將館長、名位相讓,先生再三謙讓,一旁保安司令心內不服,自恃多年習武,孔武有力,從軍至今,少遇高手,堅持要與先生印證武技,並出言不遜,十分張狂。
先生本就不慣官場之人,見其執意交手,起身來至天井,對方見狀也不言語虛晃一招即揮拳踢腳猛攻,先生閃避幾招,見其出招狠毒、蠻橫,自思今日之情,如不施技懲治不知天外有天,趁對方左拳擊空,速進左步,右拳對心口擊來時,左轉腰,出右手封壓對手右肘部,一定橫即上左腳扣住對方身後位置,腿、腰、肩、肘齊發,將其撞打拋出丈外,一時起身不得。在他眾人扶持下,惺惺而去。少傾來了一夥持槍官兵要將先生帶走,先生氣憤其仗勢欺人,但經眾人相勸,先生暫去憲兵隊。到了憲兵隊,先生被關人鐵牢中,先生惱之,趁衛兵不注意,沉氣運功,將鐵柵欄拉開一個大口,竄出來至溫州國術館,少頃相告,保安司令佩服先生高技,上述行動是自己理虧,望先生原諒,并力邀先生至府討教,先生婉言謝絕。后雖在溫州執教,但對保安司令卻未授真技。在溫州執教的幾年中,先生培育出了多名武術造詣較深的學生,留下了一技有實力的何氏流派。
先生忠厚正直,但嫉惡如仇,懲惡揚善之心常在。解放前夕,先生去杭州大世界觀戲,來至劇場見一包廂中一穿戴入時的青年用言語調戲,動手侮辱一位漂亮的年青女子,在場眾人無一人敢上前相阻,先生見狀憤恨,上前阻之,那人大怒:你找死,敢擾我興。言畢右手一掌拍向先生臉頰,先生將手中扇一格,隨手點向對方肩井穴,對方疼痛,速出左拳擊先生眼部,先生惱其不正,左手上棚隨即扣帶,右手托其左手肘臂部,一轉身將對方從廂內摔飛到包廂外,起身不得,倒在地上將右手伸向腰部,先生見狀即上前踩其腕,一支手槍落地,先生將槍踢飛。一不做二不休,將其狠狠教訓了一頓,直至對方跪地求饒才罷手。先生經眾人相勸、離開劇場,少頃來了眾多持槍土兵,將大世界圍住,搜捕先生。第二天先生被告之不要去城隍山第三教練所,凡上山之路均被官兵團團守住,要抓先生。經勸阻先生在朋友家靜住了三天。事後得知,先生教訓之人乃浙江省第一任航校校長毛邦初之子。
四十年代初,杭州石牌樓聚集了一夥地痞、流氓惡棍,他們結幫成伙,強行霸佔、敲詐勒索、偷盜、搶劫、欺壓百姓、調戲、強姦婦女,無惡不作又勢力強大,買通官府,當時人稱“走過三江六碼頭,難過杭州石牌樓”,民憤極大又無人敢言,先生也有耳聞。一天朋友告之又一位婦人被搶了錢又險遭毒手,先生聞聽,憤恨不止,力挫之。第二天邀上師兄弟四人前往,交手中將幾十名惡幫會中號稱五狼六虎的惡痞打得抱頭鼠竄,狼狽不堪,跪地求饒,先生將他們趕出石牌樓,責令不得再歸。先生此舉大快人心,為民除害,廣為傳揚。
先生生性善良、仗義,對弱小之人常伸扶助之手,杭州下城區有位下肢殘疾之人,為生計常需搖著輪椅外出掙錢糊口,不時招一些痞子欺凌,敢怒不敢方,聞先生大名,託人相求先生教其防身之術。先生知其遭遇,同情心即起,應允,根據他兩臂有力,輪椅可當身軀之特點,專門設計了以扣、拿、撞、打,欺身發招之術,同時授以地躺翻滾之術,以防萬一。數月,招法練熟,以後告之,無人再敢欺他,先生知情十分欣慰。

救死扶傷

先生隨劉百川學技的同時,也學習掌握了治傷、療傷,接骨正位、針灸、推拿等歧黃之術,學生在訓練中傷筋動骨、脫位的經先生醫治都很快痊癒。碰到有人求醫的,不論先生是在吃飯還是睡覺,隨叫隨到。無論病人是否認識,只要有人介紹從不推諉,並不講報酬,街坊鄰居、朋友熟人,包括非親非故的,經先生之手治癒不知其數。他們不光敬佩先生的高明醫術,更為先生救死扶傷,不計報酬的高風亮節所折服。諸暨鄉下有一卧床三年的病人,到處投醫,不見起色,慕先生妙手託人前來求治。經先生整位推拿、針灸整位並輔以湯藥,數月後康復,先生因他家境貧苦不收分文,泣而謝之。

愛國情懷

先生雖為一名普通的民間武術家,但常懷報國之心,解放初期,1950年先生積極組織參加了支援“皖南皖北水災”募捐義演活動。52年組織並參加了“為抗美援朝志願軍”募捐飛機大炮的義演活動,均得到市軍代表頒發的獎狀錦旗。
先生一生酷愛中國武術,為追求武術的最高境界,先生孜孜不倦地涉取許多名家高手的精髓,不論內家外家,不分門派,廣納勤習深究,為我所用,深諳中華武術之真諦,終成一代名家。
為使中國武術能更好地繼承發揚,為振興中國武術,讓中國武術能走向世界,先生究畢生精力為傳播武術文化積極、勤奮默默地耕耘著。是浙江武術運動繼往開來的主要人物之一。
先生在教拳授技中十分強調對學生武德的培育,教拳先教人,是先生的一貫追求。先生常說學拳一為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另一方面是為了繼承、發揚中國武術,我們習武之人首先要遵紀守法,不仗技欺人,對危害百姓的壞人壞事要敢於挺身而出主持公道。練武人之間要互相尊重,牢記學無止境、山外有山八個字,要謙虛、好學、上進。
為人師表、身體力行是先生教拳的一貫作風。一年365天,不管颳風下雨、下雪,三伏、三九天,沒有特殊困難,先生每天早早就至公園教拳場,掃地、揀石子、整理器械,做好一切準備,先生稍事活動開身體,學生也陸續到場。逢休息天、節假日也是先生教拳最忙的時候,但先生持之以恆,任勞任怨的授業不止。先生的這種精神感染和教育了許多學生。無數學生都能自覺認真刻苦地習武健體。
學生提出的問題先生總能有問必答,無保留,不保守。
四人幫橫行時,先生也受到了衝擊。大字報、掛牌批鬥遊行,精神上徒受迫害,生活上倍添艱辛。但他心胸坦蕩,無畏無懼,樂觀豁達,在帽子紛飛、風險四起時仍堅持傳業傳藝不止。先生這種無私無畏的精神感動了許多富含正義學生,也教育了個別受騙上當、做了錯事的學生,同時更顯他高尚的人格人品。
五十多年如一日,先生生命不息,教拳授業不止。幾十年來,先生桃李滿園,學生遍及國內外。經他傳業的許多學生,從五十年代起,先後在全國、省、市武術傳統拳、械套路比賽中取得過優異成績,在全國、省、市散打、摔跤、拳擊比賽中均奪得了好名次,有許多學生擔任過和擔任著省市武術隊的教練工作,培養了眾多優秀武術運動員,還有許多門生活躍在公安戰線上,擔任警校武術教官,為培育文武雙全的優秀警官而勤奮工作。另有數名學生在業餘拳館中施教,其次先生的後人及許多學生始終持之以恆,利用業餘時間培養了眾多武術人材,並為推廣傳播中國傳統武術文化而生生不息。
晚年,先生忠於繼承、勇於創新,將摔跤技法56法,揉合主要手法、腿法的彙編成拳,結構合理、內容豐富流暢,便於摔跤愛好者學生、掌握、熟記,同時也提高了練習者的連貫、靈活性。先生攜名家精華,結合自己幾十年的精粹為一體,創編了七十三式“武林活拳”留諸後世。該套路將武術內、外家的技擊精華拿、摔、打技法及西洋拳擊術科學地、合理地融合在一起,結構緊湊、步法靈活,攻防兼備,招法多變,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技擊性很強的拳術套路。在繼承傳統拳術的基礎上改編了“新十路查拳”、“純陽劍術”、“三路滑拳”、“太宗螳螂拳”、“新八卦掌”,這些改編的套路在市、省、全國比賽中均得過獎,受到大家好評。先生留傳的武術拳械套路有武當對劍;羅漢神打;羅漢變式、八極、八卦單練、對練;六合對棍:楊氏太極老六路、極氏太極新架;太極刀、太極推手對演、拳擊、擒拿術等等。
粉碎“四人幫”后,由於國家的重視,武術得到了提倡,先生授拳的幹勁倍增,為響應國家體委關於挖掘、整理、發揚武術遺產的號召,曾設想自辦業餘武術館,為國家培養選送武術後備人才貢獻餘力。
在許多學生的支持下,先生著手對傳統武術套路作系統的詳盡的整理,但遺憾的是在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八日上午先生從公園騎車回家,途中路遇意外猝死,享年六十九歲。臨終先生唯一留下的一句話是:“綏和(師母名)有一件事沒有做好(指武術拳械整理、辦武術館),我不安心哪。”先生臨終一言,深刻反映了作為一名平凡普通的民間武術家,那種為中國武術的發揚光大而奮鬥不息的精神的閃光。高尚的民族情和愛國心的升華。

後世紀念


2001年11月18日,是先生逝世20周年之期,許多學生、徒孫將自發地組織一次紀念活動,以緬懷先師。值得高興的是在先生逝世20周年紀念活動前,傳來北京2008年申奧成功之機,意義將更大。中國武術在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中國武術已經走向了世界,相信在2008年中國奧運會期間,中華武術這塊古老文明的瑰寶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中國武術以它特有的魄力,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