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鹽平衡

人體內調節水鹽平衡機構

水鹽平衡是指人體內調節水鹽平衡機構,在神經-體液-內分泌網路的調節下,保持水和氯化鈉等無機鹽的攝入量和排出量的動態平衡,並維持體內含量相對恆定。人體通過自身調節來實現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其中水鹽平衡是人體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於維持人體健康有重要意義。

釋義


水鹽平衡包括兩個方面,即:
1、當體內水分過剩時,腎臟會產生很多的尿,將多餘水分排出;相反,如果體內水分不足,腎臟就只產生少量的尿。腎就是這樣來平衡體內的水分的。
2、人體細胞周圍的液體——細胞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無機鹽,而且它們的含量必須保持相對穩定,細胞才能正常生活。如果我們多喝水又不增加鹽分,腎臟就會產生鹽含量較低的尿液,反之則產生鹽含量較多的尿液,來保持水鹽平衡。
腎臟雖然能對體內的水和鹽的濃度具有一定調節能力,但確實有一定限度,如人們不能喝海水,因為海水中有較多鹽分,超出腎臟調節能力,人體會因積累過多鹽而死亡。水鹽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

水的平衡


水的來源
正常成人在一般情況下,每天攝入的水總量約2500ml。其來源有3個方面:①飲水。成人每天飲水量約1200ml;②食物水。成人每天從食物攝取的水約1000ml;③代謝水。為糖、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在體內氧化時所產生的,成人每天體內生成的代謝水量約為300ml。
水的去路
正常成人每天排出的水總量約2500ml。體內水的去路有:①肺呼出。成人每日通過呼吸排出的水量約350ml;②皮膚蒸發。皮膚通過排汗調節體溫,在此過程中要失水。皮膚排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非顯性出汗,即體表水分的蒸發。成人每日由皮膚蒸發的水分約500ml。另一種為顯性出汗,它通過皮膚汗腺排出水分,並伴有NaCl等電解質的排出,所以,出汗過多時,在補充水分的同時,還應注意補充NaCl;③糞便排出。每天由糞便排出的水量約150ml。消化道每天分泌的消化液約有8L,這些消化液約98%在腸道被重吸收,只有少量隨糞便排出體外。在病理情況下如嘔吐、腹瀉等都能引起消化液大量丟失可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對這些患者應補充水分和相應的電解質。④腎排出。這是體內水的主要去路,對體內水的平衡起著主要調節作用。一般成人每天排尿量約1000~2000ml,平均為1500ml。

鈉的平衡


鈉的含量與分佈
正常成人體內鈉含量為45~50mmol/kg體重(約1g/Kg體重),體重60Kg的人體內鈉總量約60g,其中約45%分佈於細胞外液,10%分佈於細胞內液,45%存在於骨骼中。血漿鈉含量為135~145mmol/L。
鈉的吸收與排泄
人體每日攝入的鈉主要來自飲食中的氯化鈉,正常成人每日NaCl的需要量為4.5~9g。攝入的鈉在胃腸道幾乎全部被吸收,一般很少因膳食而缺鈉,僅在嚴重腹瀉、嘔吐或長期大量出汗時才導致鈉的丟失。
鈉主要由腎排出,少量由糞便及汗排出。正常情況下,每天鈉的排出量與攝入量相等。腎臟對鈉的排出有很強的調節能力,正常人每天由腎小球濾過的鈉達20~40mol,而每日尿鈉排出量僅為0.01~0.2mol,重吸收率達99.4%。當血Na濃度高時,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降低,過量的鈉可以很快通過腎臟排出體外。當血Na濃度低時,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作用增強,在機體完全停止鈉的攝取時,腎臟排鈉量可以降至極低,甚至趨近於零。所以腎臟排鈉的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鉀的平衡


鉀的含量與分佈
正常成人體內鉀含量為30~50mmol/kg體重(約2g/Kg體重),體重60Kg的人,體內鉀的總量約為120g。其中98%存在於細胞內液,2%存在於細胞外液,細胞內液K濃度為158mmol/L,血漿鉀濃度為3.5~5.4mmol/L。
鉀在細胞內外分佈的不均勻,細胞外液的K需15小時左右才能與細胞內K達到平衡。因此,臨床上在給缺鉀患者補鉀的治療過程中,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其體內的鉀平衡,如果短時間內靜脈補鉀過多過快,則有發生高血鉀的危險。故一次性補鉀不宜過多過快,並應注意觀察血鉀的情況。
物質代謝對鉀在細胞內外的分佈有較大影響,當糖原或蛋白質合成時,鉀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反之,當糖原或蛋白質分解時,鉀由細胞內釋放到細胞外。實驗結果表明,每合成1g糖原時有0.15mmol的鉀進入細胞,每分解1g糖原時有同量的鉀釋放出細胞。靜脈輸注胰島素和葡萄糖液時,由於糖原或蛋白質合成加強,鉀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可造成血鉀降低,故應注意補充鉀。
鉀的吸收與排泄
正常成人每日鉀的需要量為2~4g,主要來自食物,普通膳食含鉀豐富,可以滿足人體對鉀的需要。食物中的鉀約90%經消化道吸收,其餘部分則從糞便排出。嚴重腹瀉時,從糞便中丟失的鉀量可達正常時的10~20倍,此時易導致體內缺鉀,應注意補充。

氯的平衡


氯的含量與分佈
正常成人體內氯含量約為33mmol/kg體重,嬰兒含量多至52mmol/kg體重。其中70%的氯存在於血漿與組織間液中,只有少量分佈在細胞內液並主要存在於分泌氯離子的細胞內。血清氯含量為98~106mmol/L。
氯的吸收與排泄
食物中的氯離子大都與鈉離子一起被小腸吸收。氯主要經腎隨尿排泄,小部分由汗排出。腎小管上皮細胞可將腎小球濾出的氯離子隨鈉離子一起重吸收,過量的氯離子可隨鈉離子通過腎小管排出體外。

調節


體內水與無機鹽平衡的調節是在神經和激素的調節下,主要由腎來實現。參與調節的激素主要有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一、神經系統的調節
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對體液滲透壓變化的感受,直接影響水的攝入,以調節體液的容量和滲透壓。當機體失水在1%~2%以上或進食高鹽飲食時,可致體液滲透壓升高,此時即可刺激丘腦下部的渴覺中樞,進而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產生口渴思欽的生理反應,飲水后,滲透壓恢復而解渴。反之,如果體內水增多,體液呈低滲狀態,則渴覺被抑制。
二、抗利尿激素的調節作用
抗利尿激素(ADH)又稱加壓素,是丘腦下部視上核神經細胞分泌的一種九肽激素,貯存於神經垂體,當需要時,再由神經垂體釋放入血,隨血液循環至腎起調節作用。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降低排尿量。
三、醛固酮的調節
醛固酮是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的一種類固醇激素,能促進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分泌氫離子鉀離子,回收鈉離子。所以,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進腎排鉀離子、排氫離子,重吸收鈉離子,同時也增加氯離子和水的重吸收,調節血容量和細胞外液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