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敘調
宣敘調
宣敘調指的是歌劇、清唱劇、康塔塔等大型聲樂體裁中類似朗誦的曲調。宣敘調一名詞,語出意為“朗誦”的義大利語動詞。宣敘調的產生時代甚古,差不多是與歌劇同時發生的一種聲樂上的形式。曲中依言語的自然和強弱,而行旋律化與節奏化。又稱“朗誦調”。為歌劇或清唱劇中速度自由,伴隨簡單的朗誦或說話似的歌調。它原本是與詠嘆調(aria)並用的一種樂曲。它常在詠嘆調之前,具有"引子"的作用。十八世紀,"說話式"(parlando)的宣敘調出現,其特點是詞句在同一音上作快速吐字。因這種宣敘調缺乏抒情性,故亦稱之為"乾燥的(seccko)宣敘調”。
宣敘調
十八世紀,"說話式"(parlando)的宣敘調出現,其特點是詞句在同一音上作快速吐字。因這種宣敘調缺乏抒情性,故亦稱之為"乾燥的(seccko)宣敘調”。早期的作曲家常用大鍵琴來擔任宣敘調的伴奏部分,後來多採用整個管弦樂團來演奏。像莫扎特或羅西尼,他們對於宣敘調卻有相當細膩的描寫手法,而到晚近作曲家的歌劇里,像威爾第與普契尼,他們的宣敘調是營造整部戲的高潮所在。
在17、18世紀歌劇中,宣敘調和詠嘆調是有明確區別的,通常是在宣敘調之後,才出現大段的詠嘆調,但後來這兩者的界限逐漸被打破了,宣敘調加強了歌唱性,詠嘆調也帶有了朗誦的性質。
宣敘調
宣敘調
十六世紀末義大利,一群自稱渴望者的佛羅倫薩貴族青年常在一塊聚會,主張恢復古希臘悲劇中的抒情歌曲、合唱曲和宣敘調,並以此種形式作曲,寫成用琉特伴奏的單聲部歌曲、合唱和宣敘調,將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進行表演。這種表演形式很受歡迎,成為新興歌劇的表現形式,宣敘調在這時的新興歌劇中佔有主要地位。1600年,演出的《歐律狄克》——音樂史上曲譜完整的第一部歌劇——音樂便是以宣敘調為主,中間穿插合唱和舞蹈。它所唱的也多是韻文,是一種半說半唱、服從於語言的音調和節奏,力圖表達歌詞的旋律,因而又被稱為“表現體式”。
新興歌劇風行的同時,威尼斯歌劇樂派的蒙特威爾第經過不斷的實踐,創作出了簡單的詠嘆調,從譜例上看出它基本具備現代詠嘆調的a-b-a曲式。從此時,義大利歌劇摒棄了渴望者們樸素的“古希臘悲劇式”思想,逐漸走向規模宏大、情節複雜、人物眾多、舞台堂皇、以歌唱技巧華麗取勝的畸形發展道路上。說到這,得提到另一位義大利歌劇大師——那不勒斯歌劇樂派的斯卡拉蒂,他為宣敘調創作了伴奏,從他開始歌劇中宣敘調有了樂隊伴奏音樂。他的另一貢獻是確立了快-慢-快形式的義大利歌劇序曲,和a-b-a曲式的詠嘆調。歌劇中的詠嘆調此時正式與宣敘調分開,各行其是,那個時代的歌唱家將詠嘆調發展推向頂峰,使詠嘆調成為歌劇中的主角,而歌唱家便以炫耀自己美麗的音色和技巧為榮,最終使聽眾不勝其煩,將義大利歌劇推入程式化的末路。觀眾們在等待,等待格魯克的出現。
宣敘調
卡門(四幕歌劇)比才曲,作於1872年。梅爾哈克和阿勒維根據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改編。1875年初次演出於巴黎。劇情:煙廠女工卡門是一個漂亮而性格堅強的吉卜賽姑娘。她愛上了軍曹霍賽,運用自己罕有的女性魅力使霍塞陷入情網。霍塞不但因此捨棄了原來的情人——溫柔而善良的米卡埃拉,而且因放走了與人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後來甚至與上司祖厄加少校拔刀相見,不得不離開軍隊,加入卡門所在的走私販行列。但此時卡門卻早已與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海誓山盟了。於是導致霍塞與埃斯卡米里奧之間的決鬥。決鬥中卡門又明顯地袒護鬥牛士,更使霍塞難以忍受。隨即盛大而熱烈的鬥牛場面開始了,正當卡門為埃斯卡米里奧的勝利而歡呼時,霍塞找到了她。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他的愛情,最後終於死在霍塞的劍下。這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其中煙廠女工們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入勝;群眾歡度節日的合唱歡快熱烈,色彩繽紛。歌劇著力刻劃了女主人公卡門鮮明而複雜的性格。劇中描寫卡門的主導動機,又稱為“命運動機”,這個具有匈牙利或吉卜賽音階特徵(包含兩個增二度)的動機貫穿於全劇,在關鍵處不斷地預示或點明這部歌劇悲劇的結局。
第一幕中卡門所唱的哈巴涅拉《愛情就象一隻不馴服的鳥》,是表現卡門性格的一首歌曲。它通過連續向下滑行樂句的不斷反覆,調性游移於同名大小調間,以及旋律始終在中低音區的八度內徘徊等特徵,表現了卡門熱情奔放、魅力誘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亞舞曲》帶有詠嘆調性質,以鮮明活潑的節奏、熱情而又帶有幾分野氣的旋律,進一步展示了卡門潑辣的性格。
第二幕中的《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奧答謝歡迎和崇拜他的群眾而唱的一首歌。它採用單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與分節歌的結合,雄壯的音調,有力的節奏,宛若一首凱旋的進行曲。
第三幕占卜一場,卡門與兩位女伴的三重唱,對卡門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劃。歌曲採用迴旋曲的形式,對比的幾個插部,調式、調性和節拍都與主部形成對比,而由卡門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這些無情的紙牌,總告訴你死!”這深沉而哀傷的內心獨白,進一步揭示出卡門的悲劇命運。第四幕終場的二重唱,卡門音調冰冷和堅定的語氣,與霍塞先是熱烈,轉而祈求,最後絕望的旋律形成尖銳對比,具有扣人心弦的悲劇力量和強烈而緊張的戲劇性。這部歌劇是近百年來各國上演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比才主要作品:《卡門》、《哈巴涅拉》、《阿萊城的姑娘》
《創世紀》是海頓最為著名的作品,作於1797-1798年,時海頓六十五、六歲。這部清唱劇以聖經,創世紀與彌 爾頓的《失樂園》為基礎,由瑪·斯維騰撰腳本(德文),形式為3位天使的領袖加伯利(Gabriel,女高音)、尤利爾(Uriel,男高音)和拉斐爾(Raphael,男低音)及亞當(Adam)與夏娃(Eva)的宣敘調,獨唱與重唱配以天使們的合唱。全劇共分3個部分。
第一部分,序曲是關於混沌的描寫,海頓從不確定的C小調始,移到降D大調。然後再是降E大調,利用模稜兩可的調性及不諧和的半音和聲,描述創世前的虛無。然後宣敘調和合唱開頭的歌詞為《創世紀》的前幾行:拉斐爾的宣敘調:“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合唱:“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尤利爾的宣敘調:“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接下來的詠嘆調和合唱向前發展,海頓用合唱來結束每一天。尤利爾唱詠嘆調(A大調,慢板):“陰沉的黑夜,在聖光下消失,第一個白晝來臨。混沌初開,上帝的意旨在執行,地獄的惡魔嚇得亂飛不停,沉落到永遠黑暗的深淵。”合唱:“他們一邊沉落一邊發出絕望、狂怒的咒罵,在上帝旨意下,一個新創造的世界誕生。”在描述地獄的魔鬼時採用C小調,以上行、下行的快速半音音階描摹出不安與絕望。第一部分中描述第三天最後事件加伯利的宣敘調與詠嘆調是一個優美的樂段。宣敘調:“上帝說,地要長出青草和結種子的蔬菜,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詠嘆調:“高山上有起伏、壯麗的森林,田野披著蔥翠的衣裳,這景象令人愉快歡樂。花朵甜蜜鮮艷,為迷人的景色增添光彩。這裡蔬菜散發著芳香、這裡生長著藥草。金色的果實掛滿枝頭,成蔭的園林枝繁葉茂。”第一部分結尾的宣敘調與合唱是這部作品的高潮,在樂隊引子行板描述日出之後,尤利爾的宣敘調敘述了第四天日月星辰的創造:“太陽升上天空,光輝照耀在蒼穹,這個快樂的伴侶,步伐精確、自豪、輕鬆。銀月走進寂靜的夜空,步態輕盈、光亮溫柔。無數星星閃爍在天國無用的穹窿。上帝的子孫在第四天歡欣喜悅,共同讚頌上帝的偉大。”接著是合唱(C大調快板):“上天在講述上帝的光榮,他的奇妙工作展現在天空。”加伯利、尤利爾、拉斐爾的三重唱:“他的神法日以繼夜,周而復始地展現。”合唱:“上天在講述上帝的光榮,他的奇妙工作展現在天空。”這部清唱劇的第二部分從創世第五天始,這一天創造了動物。海頓以幽默的手法來描述鳥和獸。其中“完成了光榮的工作”是著名的合唱。
第三部分,是人的創造,亞當與夏娃進入劇情,他們讚美造物主,有一段愛情二重唱非常動人。這部作品的結尾是大
合唱“放聲歌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