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跡鎮
馬跡鎮
馬跡鎮位於湖南省南嶽衡山西部,南與衡陽縣界牌鎮相連,是2縣一區交界的中心地帶。轄梅田、石碑、團山、同富、馬跡、塘灣、牌樓、杉山、橋塘、長嶺10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馬跡鎮是全國罕見的特大型非金屬礦“鉀鈉長石礦”產地,素有“非金屬礦之鄉”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鎮區建設日新月異,工業、農業、商貿迅速發展,成為南嶽衡山下一顆璀璨的明珠。
2015年11月,根據《衡山縣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工作方案》,馬跡鎮與東湖鎮完成合併,衡山縣委、縣政府明確了合鄉並鎮的任務,即:東湖鎮和馬跡鎮合併,設立新的東湖鎮;
馬跡鎮位於南嶽衡山西部,東距南嶽鎮15公里。東連東湖鎮,西接衡陽縣,東鄰南嶽區,北抵白果鎮,總面積34.6平方公里。1994年1月,撤鄉建鎮,鎮政府駐馬跡橋。轄居委會1個,行政村10個,村民小組110個,總人口1.246萬。鎮耕地面積11346.5畝,其中,水田8050畝,水面1200畝,山地23000畝。境內交通便利,規劃設計中的潭衡高速公路穿越行政村3個,並設出口於牌樓村。縣級公路南馬線、新西線交叉穿越,與107國道和314省道緊密相連。鎮內村村通公路,村級水泥公路逐年延伸,與縣、省、國道縱橫交錯,構成便捷的交通網路。鎮內高低火汽泥、鈉長石、鉀長石、銅、石英、瓷泥等儲量豐富,素有“非金屬礦之鄉”美譽。
據神話傳說,古時有天馬降臨,在今橋頭溪邊一石板上留下馬蹄足跡,陷印清晰,後人在此建一石拱橋,故名馬跡橋。以鎮機關駐地馬跡橋而名馬跡鎮。總面積34.4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536.67公頃,旱土219.76公頃,山林2183.2公頃,水面80公頃。轄1個社區,4個居民小組和10個建制村,110個村民小組。3463戶,12476人。其中非農戶口1013人。均為漢族。1961年冬由東湖公社分出,成立馬跡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同年5月經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湘廳發(1984)6號文批准,將龍潭、拜殿、觀音3個村劃為南嶽區拜殿鄉。1993年經省民政廳湘民行發(1993)第83號文批准,轍鄉建鎮。
境內歷年平均降雨量1500mm,歷年平均所溫17.8℃,無霜期280天左右。境內建有小一型道仁水庫和小二型彭家嶺水庫,山塘690口,蓄水量571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565.67公頃。基本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山林有杉木、馬尾松、楠竹等。主要分佈在杉山、團山、同富、橋塘等村。還產油茶。分佈在團山、牌樓等村。
該鎮有高嶺土(瓷泥)和鈉長石、鉀鈉長石資源。現有5家鈉長石礦,2家鉀長石礦,8家瓷泥礦,5家礦石粉廠,1家瓷器廠。
交通便利。034界牌至新橋和037馬跡至南嶽兩條縣級公路在境內相接。村村通公路。
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7所,中小學教師73人,在校中小學生1182人。有衛生院1所。
2015年11月,根據《衡山縣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工作方案》,馬跡鎮與東湖鎮完成合併,衡山縣委、縣政府明確了合鄉並鎮的任務,即:東湖鎮和馬跡鎮合併,設立新的東湖鎮;
【馬跡鎮】Mǎjī zhèn
位於衡山西南部,距縣城60公里。東與東湖鎮為鄰,南與南嶽區拜殿鄉交界,西毗衡陽縣界牌鎮,北連新橋鎮。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從拜殿發源的南河流經境內入東湖鎮。
【同心社區】Tóngxīn shèqū
系1995年11月27日經縣民政局山民字(1995)47號文件批准成立的。坐落在馬跡集鎮中心。轄集賢街、神馬路、楚湘路、衡岳路等4個居民小組,209戶,300人。
【團山村】Tuánshān cūn
位於馬跡鎮南部。與馬跡、橋塘、衡陽縣界牌鎮同勝等村交界。距鎮機關駐地2公里。034縣道衡西公路穿境而過。該村以境內片村團山而名團山村。駐地暫塘坳。總面積306.95公頃。其中水田56.36公頃,旱土3.28公頃,山林178.3公頃。轄茶園、豪富、胡鴨、秧田、茅屋、瓦屋、團山、勝利、白土、朝安、宗台、圳上、獅山、香花等14個村民小組,332戶,1267人。有小一型彭家嶺水庫。有鉀長石和高嶺土(瓷泥)礦藏。
【暫塘坳】Zàntáng’ào 原名鏨塘坳,后演變為暫塘坳。
【秧田沖】Yāngtiánchōng 【豪富塘】Háofùtáng
【時公祠】Shígōngcí 村內原有舊時知府曹正時公祠。
【石咀頭】Shízuǐtou 村側有一石山咀,故得名。
【羅瓦屋】Luówǎwū 【宗家台】Zōngjiātái
【大塘沖】Dàtángchōng
【香花沖】Xiānghuāchōng 此村沖里原有桂花樹,金秋時節,香氣四溢,故得名。
【朝岳安】Cháoyuè’ān 【石家嶺】Shíjiālǐng
【團山】Tuánshān 片村。以境內壠中一座圓山而名團山。
【石碑村】Shíbēi cūn
位於馬跡鎮東部。與馬跡、塘灣、東湖鎮先鋒、新林、東風等村交界。距鎮機關駐地2公里。村公路接037縣道南嶽至馬跡公路。有發源於東湖鎮新林村河流經過。以駐地下石碑沖而名石碑村。總面積216.38公頃。其中水田19.64公頃,旱土0.58公頃,山林126.70公頃。轄紅旗、成家、羅家、新豐、石碑、黃泥、勝利等7個村民小組,149戶,635人。
有楠竹資源和高嶺土(瓷泥)、鈉長石礦藏。境內現有企業9個:縣冠億公司、縣瓷泥礦、鎮辦鈉長石礦一礦、二礦、瓷泥二礦。村企業4個。分別開採瓷泥、鈉長石資源。
【下石碑沖】Xiàshíbēichōng
【野貓山】Yěmāoshān 村邊山上,原常有野貓出沒,故名。
【茶園沖】Cháyuánchōng 【成家嶺】Chéngjiālǐng
【羅家沖】Luójiāchōng
【黃泥港】Huángnígǎng 村側一河澗,水中含黃泥較多。
【黑】Hēizào 村後山,過去竹樹茂密,內陰暗,故稱。
【石碑沖】Shíbēichōng 片村,因沖路岔口原有一指路石碑。
【牌樓村】Páilóu cūn
位於馬跡鎮北部。與長嶺、梅田、新橋鎮堆積、衡陽縣石市鄉護龍等村交界。距鎮機關駐地5公里。034縣道從境中經過。以境內牌樓山而名牌樓村。駐地羅家土皀。總面積383.77公頃。其中水田37.42公頃,旱土3.84公頃,山林296.5公頃。轄芭蕉、松樹、石塘、羅家、台上、毛灣、渣泉、牌樓、楓樹等9個村民小組,254戶,1022人。
有楠竹資源及加工企業。
【羅家】Luójiāzào
【芭蕉沖】Bājiāochōng 村建衝口,因屋前原有一叢芭蕉而名。
【渣泉沖】Zhāquánchōng
【牌樓山】Páilóushān 相傳某朝皇室為克制該山風水,砌一牌樓於此山,村建山下,故名。
【石塘灣】Shítángwān 【周家屋場】Zhōujiāwūchǎng
【恩義沖】ēnyìchōng 片村。相傳明代該村一農夫曾救一清官性命,為此得名恩義沖。
【梅田村】Méitián cūn
位於馬跡鎮北部。與杉山、長嶺、同富(界南河)、東湖鎮東湖、新橋鎮楊林等村交界。距鎮機關駐地2.5公里。村公路兩端分別接032和037縣道。以境內梅田灣而名梅田村。駐地曾家台。總面積398.65公頃。其中水田67.84公頃,旱土8.25公頃,山林264.1公頃。轄梧桐、水平、郝家、梅田、大屋、瓦屋、柿子、大塘、易安、豐樹、煙竹、留會等12個村民小組,316戶,1244人。
【梅田灣】Méitiánwān 此村前田壠上原有梅樹數株,故名。
【大步嶺】Dàbùlǐng
【煙竹沖】Yānzhúchōng 原此村沖里竹樹繁茂,早晚煙霧繚繞,故名煙竹沖。
【和順】Héshùnzào 原居此的人,願家人和睦,百事順利而取此名。
【六斗沖】Liùdòuchōng 【灌塘沖】Guàntángchōng
【易安沖】Yì’ānchōng 原為易姓所居,以安居樂業而名易安沖。
【水平沖】Shuǐpíngchōng 此沖地勢平坦,水流平緩,故名水平中。
【郝家台】Hǎojiātái
【梧桐】Wútóngzào 此村里原多梧桐樹,故稱。
【磚屋台】Zhuānwūtái
【長嶺村】Chánglǐng cūn
位於馬跡鎮西北部。與梅田、杉山、橋塘、牌樓、衡陽縣石市鄉護龍、靈川等村交界。距鎮機關駐地5公里。032縣道從境內經過。以境內長嶺而名長嶺村。駐地維善公。總面積418.36公頃。其中水田48.97公頃,旱土7.52公頃,山林292.9公頃。轄毛山、桎木、天井、老屋、青竹、磚屋、大塘、板塘、長嶺、江泉、芝春、棕木、安然等13個村民小組,283戶,1114人。
【維善公】Wéishàngōng 村內原有汪維善公祠。
【長嶺】Chánglǐng 因此村靠近長嶺,故名。
【株樹山】Zhūshùshān
【棕木橋】Zōngmùqiáo 村前原有一棕木架設的小橋,名棕木橋。
【送瓜】sòngguāzào 【大塘沖】Dàtángchōng
【湴沖】Bànchōng 此村沖里湴田多,故名。
【老屋沖】Lǎowūchōng
【青竹沖】Qīngzhúchōng 此村沖里歷來竹林青翠,故名。
【南茂寺】Nánmàosì
【兩頭塘】Liǎngtǒutáng 村側一塘,兩頭皆有塘堤,故名。
【天井塘】Tiānjǐngtáng 此村中有一塘,為房屋所圍,喻稱天井塘。
【馬跡村】Mǎjī cūn
位於馬跡鎮東南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的獅子峰西面。與石牌、塘灣、團山、東湖鎮新林、南嶽區拜殿鄉龍潭、衡陽縣界牌鎮同勝等村交界。距鎮機關駐地3公里。村公路接037和032縣道。以駐地馬跡庄而名馬跡村。總面積262.15公頃。其中水田49.36公頃,旱土6.00公頃,山林181.60公頃。轄易關、賀關、蚌塘、油鋪、江山、胡芝、寶珠、大馬、許關、吉佳、沛屋、書院、蔣關等13個村民小組,376戶,1331人。有瓷泥、鈉長石礦藏。有王船山祖墓為國家級保護文物。蚌塘組有一處向上冒的冬暖夏涼的礦泉水。
【馬跡橋】Mǎjīqiáo 神話傳說,古時有天馬降臨此地,在溪邊石板上留下馬蹄足跡,陷印清晰,後人在此建一石橋,故名馬跡橋。村沿橋名。
【馬跡庄】Mǎjīzhuāng
【書院】Shūyuàn 原名景泗書院。相傳始建於宋,后簡稱書院。
【湖芝塘】Húzhītáng 【寶珠庵】Bǎozhū’ān
【嶺泥坳】Lǐngní’ào 【菜沖】Càichōng
【推子嶺】Tuīzilǐng
【橋塘村】Qiáotáng cūn
位於馬跡鎮西南部。與團山、杉山、長嶺及衡陽縣界牌鎮湖坪、同勝、界牌、石市鎮靈川、和平等村交界。以境內橋塘而名橋塘村。駐地衡陽塘。總面積523.20公頃。其中水田54.47公頃,旱土11.41公頃,山林361.2公頃。轄渣林、肖公、公羊、板塘、石灰、桐子、茅沖、油鋪、中心、新屋、趙家、瓦屋等12個村民小組,344戶,1279人。有竹林、松、杉資源。產油茶。
【衡陽塘】Héngyángtáng 此村邊一塘,舊為衡陽縣域,故名。
【楊柳塘】Yángliǔtáng 以村前塘邊原有楊柳樹而得名。
【肖公塘】Xiāogōngtáng
【薴麻塘】Zhùmátáng 此村因塘邊常年種植薴麻,故得名。
【渣林塘】Zhālíntáng
【白竹沖】Báizhúchōng 村後山上原有白皮竹。故稱。
【鄧沖】Dèngchōng
【牛塘坳】Niútáng’ào 此村一塘側原有瓦窯而名窯塘坳,后演變為牛塘坳。
【老鴉沖】Lǎoyāchōng 此村沖里原樹林茂密,老鴉聚棲,故名。
【凌角塘】Língjiǎotáng 村前塘里原多菱角草,后訛稱凌角塘。
【石灰塘】Shíhuītáng 【瓦屋】Wǎwū
【湴沖】Bànchōng 此村沖里多湴田而名湴沖,別名龐沖。
【桐子】Tóngzizào 村側內原多油桐樹。故名桐子。
【長沙沖】Chángshāchōng 此村裡,長年走沙相積,故名。
【水白沖】Shuǐbáichōng 此村沖里泉水白凈清亮,遂名。
【橋塘】Qiáotáng 相傳此村塘邊曾居住一樵夫,故名樵塘。后演變為橋塘。
【茅沖】Máochōng
【塘灣村】Tángwān cūn
位於馬跡鎮中部偏東北。與同富、馬跡、杉山、梅田等村交界,靠近鎮機關駐地。有037縣道從境內經過。以駐地塘灣而名塘灣村。總面積345.46公頃。其中水田70.91公頃,旱土1.37公頃,山林168.7公頃。轄老灣、大灣、祥灣、塘灣、鄭關、曠關、美公、紅星、江家、文仁、道仁、紅花、荷花等13個村民小組,341戶,1281人。
該村1966年興建了荷花堰。1971年修建了小一型道仁沖水庫,有效庫容170.5萬平方米,灌溉塘灣、團山、馬跡、同富4村水田13.33公頃。
【塘灣】Tángwān 【聶家台上】Nièjiātáishang
【曠關】Kuàngguān 【鄭關】Zhèngguān
【大塘沖】Dàtángchōng
【文仁沖】Wénrénchōng 此村沖里曾居一文人,施仁濟困。故名。
【六斗沖】Liùdǒuchōng
【同富村】Tongfù cūn
位於馬跡鎮東部。與梅田、塘灣、石碑、東湖鎮東湖等村交界。距鎮機關駐地1.5公里。037南嶽至馬跡縣級公路穿境而過。以境內同富橋而名同富村。駐地塘灘上。總面積為189.18公頃。其中水田49.34公頃,旱土2.04公頃,山林94.4公頃。轄同富、豐上、周家、八斗、汪關、胡關、新塘、董家等8個村民小組,229戶,805人。
【塘灘上】Tángtānshang 【胡關】Húguān
【胡家沖】Hújiāchōng 【昌公祠】Chānggōngcí
【清水灣】Qīngshuǐwān 【董家塘】Dǒngjiātáng
【接龍庵】Jiēlóng’ān
【同富橋】Tongfùqiáo 村以橋得名。此橋邊原有染坊和南雜店同設一鋪,故名同鋪橋。后改為同富橋。
【同富橋】Tongfùqiáo 片村,以同富橋而名。
【杉山村】Shānshān cūn
位於馬跡鎮西部。與馬跡、團山、橋塘、長嶺、梅田、塘灣等6村交界。距鎮機關駐地1公里。034縣道從境內經過。以境內杉山屋場而名杉山村。駐地塘邊屋場。總面積384.11公頃。其中水田71.14公頃,旱土9.12公頃,山林218.8公頃。轄農沖、荷葉、細屋、金塘、泥塘、戴關、湴塘、仁字、槐花等9個村民小組,340戶,1234人。中心完小、馬跡中學駐此。
【杉山屋場】Shānshānwūchǎng 原村後山上多杉樹,故稱。
【竹山灣】Zhúshānwān
【甘塘沖】Gāntángchōng 原名干塘沖。
【繡花沖】Xiùhuāchōng 該沖原居一富戶,所生數女均善繡花,故得名。
【茶子坳】Cházi’ào 村側山坳多油茶。
【槐花沖】Huáihuāchōng 此村沖里原有槐花樹而名。
【湴塘灣】Pántángwān 此村前塘中有一深湴,故名。
【戴關】Dàiguān
【荷葉塘】Héyètáng 此村邊一塘原種湘蓮,夏秋荷葉滿塘,故名。
【老灣】Lǎowān
【榨山沖】Zhàshānchōng 此村山沖里原有一榨油坊。
馬跡鎮
馬跡物華天寶,礦產工業初具規模。馬跡鎮石碑村一帶是我國稀有的鈉長石礦床,工業儲量為3630萬噸,佔全國總儲量的45%,佔全省儲量的98%,堪稱我國之奇,亞洲之冠。鎮內還有高中低火瓷泥、石英石、石灰石等多種礦產資源,是生產玻璃、陶瓷、橡膠、油漆、塗料、化工、建材、造紙的主要原料。全鎮現有大小企業共計535家,其中工業企業191家,已基本形成非金屬採礦加工一條龍,共同發展的工業群。
馬跡歷來有養殖湘黃雞的傳統,鎮政府因勢利導提出“鑄就湘黃雞產業鏈鎮,高昂養殖經濟龍頭”的思路和口號。目前,全鎮年出籠湘黃雞200餘萬羽;全鎮年出籠湘黃雞1萬羽以上的大戶150家;擁有以村為主的湘黃雞提純複壯、種蛋供應基地5個,年供種蛋量突破200萬枚,擁有年販運銷量50萬羽的專業隊伍5支,並在沿海發達城市設立年銷量20萬羽的銷售點15處以上。
馬跡山清水秀,四周連綿的群山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杉樹、楠竹、國外松等各種用材林和薪炭林擠滿山崗。這裡交通便利,南距京廣鐵路50公里,北抵省會長沙120公里,東距南嶽衡山107國道30公里,離衡陽市城區80公里。特別是正在建設的潭衡西線高速公路在該鎮穿境而過,並設有出口在馬跡,交通尤為便捷。郵電、通訊、電力等各項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聳立在寬敞的水泥街道兩旁的一棟棟樓房展示了山鎮的現代風貌。近年來,馬跡鎮的各項工作都受到了省、市、縣的高度好評,屬全縣強鎮之一,2003年還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單位。
馬跡鎮
馬跡鎮併入東湖鎮,成立新的東湖鎮
10月30日上午,衡山縣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動員暨業務培訓會在縣委六樓會議室召開。衡山縣委書記周建作重要講話,強調要統一思想,集中力量,抓緊抓實抓好鄉鎮行政區域調整工作。
會議傳達學習了《衡山縣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工作方案》通知精神,根據省市鄉鎮區劃調整改革的安排部署,成立了全縣鄉鎮區劃調整改革領導小組;明確了全縣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和合併建制村工作的具體時間:合併鄉鎮工作在2015年11月底前完成,合併建制村工作在2016年6月底完成。衡山縣委、縣政府明確了合鄉並鎮的任務,即:東湖鎮和馬跡鎮合併,設立新的東湖鎮;白果鎮和長青鄉合併,設立新的白果鎮;嶺坡鄉和望峰鄉合併,設立新的嶺坡鄉;萱洲鎮和賀家鄉合併,設立新的萱洲鎮;開雲鎮和沙泉鄉合併,設立新的開雲鎮。
周建指出,實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有利於資源整合升級、優化城鎮體系,有利於激發乾部群眾幹事創業、推進全縣經濟發展。他強調,要抓住節點,把握要點,積極穩妥地處理鄉鎮區劃調整中的重點問題。通過優化職能、精簡機構、妥善安置好人員,並做好資產核查,抓好宣傳維穩,處理好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矛盾和突發事件,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群體性的不穩定風險。他要求,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工作順利推進。要嚴明政治紀律、組織人事紀律、財經紀律、黨風廉政紀律、工作紀律,確保政令暢通,取得預期效果。
馬跡鎮
馬跡鎮特產
馬跡鎮小學
村裡的老年人們組織了各種活動,掀起了宣傳貫徹十八大會議精神的熱潮。
十八大期間,該村組織老人們集中收看了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以及十八屆一中全會電視直播。在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后,老人們喜笑顏開,充滿了幸福感。年逾八旬的易國田老人高興地對筆者說,習近平總書記的就職演說,通篇重視民生,把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作為一項重大任務作出強調,讓大家看到了希望。他相信,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筆者看到,十八大閉幕後,一連幾個晚上,村文化廣場比往常更熱鬧。舞蹈隊跳起了和諧的廣場舞,民間樂隊敲響了激揚的鑼鼓、吹起了歡快的嗩吶。老人們有板有眼地打著自編的快板:“十八大會議開得好,全國人民樂陶陶;新的班子來領航,科學發展作指導。人民福祉當重任,強國富民最重要;小康社會早建成,美麗中國在今朝。”同時,這幾天,村裡好多老年人自發地挨家挨戶宣講十八大精神,很受村民們的歡迎。
村支書易仕根表示:“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愛,讓老年人煥發青春,當好十八大精神的宣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