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麩子根

鹽麩子根

鹽麩子根,中草藥之一。漆樹科植物鹽膚本的樹根。可去風,化濕,消腫,軟堅。治感冒發熱,咳嗽,腹瀉,水腫,風濕痹癌,跌打傷腫,乳癰,癬瘡,消酒毒。

正文


鹽麩子根
(《日華子本草》)

異名


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分類草藥性》)。

來源


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本的樹根。植物形態詳"鹽麩子"條。

採集


四時可采。

化學成分


含抗菌性物質。

性味


酸咸,涼。
①《嶺南採藥錄》:"味酸咸,性平。"
②《四川本草》:"性涼,味酸。"
③《南寧市藥物志》:"苦澀。"

歸經


《閩東本草》:"入脾、腎二經。"

功用主治


去風,化濕,消腫,軟堅。治感冒發熱,咳嗽,腹瀉,水腫,風濕痹癌,跌打傷腫,乳癰,癬瘡,消酒毒。
①《日華子本草》:"消酒毒。"
②《分類草藥性》:"治咳嗽,消腫,貼癢子、跌打損傷,調末治癬瘡。"
③《嶺南採藥錄》:"消腫散毒。煎水洗小兒爛頭瘍,能止癢;治乳癰,腳抽筋症,跌打傷腫痛,俱煎水洗之;以之浸酒,止痛,去瘀、生新。"
④《陸川本草》:"收斂解毒。治盜汗,蛇咬或蜈蚣傷。"
⑤《南寧市藥物志》:"治癍痧,熱性腹痛,腹瀉。"
⑥《重慶草藥》:"去風解毒。治小兒縮陰症,配他葯治九子癢。"
⑦《閩東本草》:"健脾化濕,強筋補腎。治風濕痹痛,四肢酸軟,腹脹腰痛,痰飲咳嗽,水腫,血崩。"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涼血降火,去瘀生新,治麻疹,感冒發熱,咳嗽帶血;跌打骨折。"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選方


①治咳嗽出血:鹽膚水根一兩半至二兩。合豬肉燉服。(《泉州本草》)
②治腹瀉:鹽膚木根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慢性痢疾:五倍子根五錢,蒼耳草根五錢,臭草根、黃豆、生薑各一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④治水腫:鹽膚木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腰骨酸痛,風濕性關節痛:鹽膚木鮮根一兩,豬脊椎骨或腳節不拘量。酌加水、酒各半燉服。(《閩東本草》)
⑥治骨折:鹽膚木根、前胡。搗爛敷傷處。(《湖南藥物志》)
⑦治瘰癧:鹽膚木根、破涼傘、凌霄根酒槽,共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⑧治瘧疾:鹽膚木根煎汁加紅糖服。(《野生葯植圖說》)
⑨治麻疹不易出或出而不進:鹽膚木根切片,取三錢至五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⑩治毒蛇咬傷:鹽膚木鮮根二兩。水煎,加醋少許內服,餘下的藥液洗傷口。(《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


治療冠心病
取鹽膚木根莖製成煎劑,日服3次,每次10毫開(含生葯5錢),總療程4~8周。觀察50例,對癥狀緩解的總有效率為88%(其中顯效佔34%,改善佔54%),以斃孛啤⑿那扒氯械母納平銜饗裕揮械湫托慕釋湊?2例,治后基本消失者4例,改善者5例,無效者3例。心電圖總有效率為64%,尤以對單純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者改善較為明顯,32例的總有效率達71%;對左或右束枝傳導阻滯之心電圖則基本無效。臨床上無降壓作用。個別病例服藥后感輕微口乾,少數病例有大便乾燥,未見其他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