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

山西省左權縣石佛寺

左權徠縣石佛寺,位於縣城之西3.5公里井溝村西南的山坡上,“枕高崗繞曲澗,蒼松萬株,清香襲人。”為左權縣重要的人文旅遊資源之一。原有12處院落,20世紀30年代開始被破壞,逐漸淪為廢墟,現成農家耕田。由於長時期湮沒無聞和石佛寺的毀廢,致使所遺兩座石窟不為人知。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地地名辦公室和文物部門經過詳細考察,這兩座石窟方重現於世。

地理位置


左權縣石佛寺,位於縣城之西3.5公里井溝村西南的山坡上,“枕高崗繞曲澗,蒼松萬株,清香襲人。”為左權縣重要的人文旅遊資源之一。

寺院概況


據舊方誌記載和當地傳說,石佛寺舊為遼州(左權縣舊名)古八景中的“石佛松濤”,原有12處院落,20世紀30年代開始被破壞,逐漸淪為廢墟,現成農家耕田。由於長時期淹沒無聞和石佛寺的毀廢,致使所遺兩座石窟不為人知。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地地名辦公室和文物部門經過詳細考察,這兩座石窟方重現於世。現遺兩座石窟,坐西面東,南北毗鄰,從窟外石岩上許多椽孔和4個長方形深孔來看,可知原有木構建築遮庇石窟。
北窟,平面略成方形,三壁三龕形狀,主室佔地7.5平方米。窟門穹形,兩側有兩力士像,肌肉暴突,馬步弓腰。正面佛龕塑有釋迦牟尼坐像,高0.88米,身披博衣袈裟,結跏趺坐在須彌座上;龕外鑿有迦葉阿難二弟子及另外兩尊菩薩;佛龕上部兩側又有維摩詰和文殊菩薩坐像,下部石香爐旁有供養人雕像。左面佛龕雕思維菩薩坐像,高1.24米,左手下垂握右腳,右手上舉支撐前額,作思維狀;龕外兩側各有菩薩立像;佛龕上部雕有兩排千佛小龕,下部石香爐旁有11尊供養人像。右面佛龕雕有彌勒佛像,高1.26米,雙腳裸露倚坐須彌座;龕外兩側各有菩薩像;佛龕上部亦有千佛龕,下部亦有石香爐和9尊供養人。此窟的頂部和壁上多有藻井、飛天、浮雕……
南窟,平面略呈梯形,八字坡頂,穹形窟門,亦是三壁三龕形制,主室佔地7.8平方米。窟中計有11尊雕像、2天王浮雕及4身飛天。此窟的鑿雕手法與北窟迥異,兼有唐宋時期的特點,專家認為是五代時徠期模仿北窟布局鐫鑿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