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波兒的結果 展開

陳波兒

人民電影事業領導人

陳波兒(1910年-1951年),女,原名陳舜華、陳佐芬,廣東潮州市潮安人,演員,人民電影事業的組織和領導人。

1929年在上海藝術大學徠讀書時加入上海藝術劇社,從事左翼戲劇活動,主演了《街頭人》、《梁上君子》、《炭坑夫》等劇。1934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電影處女作《青春線》,后與袁牧之共同主演《桃李劫》獲得好評。1936年主演《生死同心》創造了一個正直、愛國的小資產階級女青年的鮮明形象。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陳波兒
陳波兒
1910年,陳波兒出生於廣東海陽縣(現潮安縣庵埠鎮,家境較為殷實,父親陳湘波是做乾果批發生意的商人,經常往來於南洋潮州僑胞聚居的地方。陳波兒的出生,令陳湘波喜出望外,因為長子、長女均不幸夭折,陳波兒出生前只剩下一個小兒子。陳波兒原名陳舜華,這個名字是按照宗譜順序取的,至於“波兒”則是她上世紀30年代在上海自取的藝名。有人說,“波兒”這個名字是取自“布爾什維克”中“布爾”的諧音,以表示她的革命傾向。但事實上,她是尊重父親陳湘波,才取名為“波兒”。
1929年,在上海藝術大學讀書,在學期間參加了保障人權自由大同盟和左翼劇聯領導的上海藝術劇社,主演了《街頭人》、《梁上君子》、《炭坑夫》等。陳波兒由於參加學生運動受到國民黨當局監控,被迫避居香港。
1934年,返滬入電通影片公司。
陳波兒
陳波兒
1934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電影處女作《青春線》,不久,轉入電通股份有限公司,與袁牧之共同主演主演《桃李劫》而蜚聲影壇。后《桃李劫》獲得好評。
1936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二廠再度與袁牧之主演了《生死同心》創造了一個正直、愛國的小資產階級女青年的鮮明形象,又獲好評。同時,還發表了小說和多篇文章,被譽為“女明星作家”。
1937年後,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活動。陳波兒在南京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著名抗日劇目《保衛盧溝橋》的首演。曾組織上海婦女兒童慰問團赴綏遠前線進行抗日宣傳,演出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等。
1938年,到達延安,從事戲劇、電影的創作和組織工作。抗戰時期,她組織上海婦女兒童前線慰勞團,前往綏遠抗日前線作慰問演出,並參加了抗戰影片《八百壯士》的演出。
1940年,至延安馬列學院和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導演了反法西斯名劇《馬門教授》。參加編導了舞台劇《同志,你走錯了路》,籌劃組織了《保衛延安》等文獻紀錄片素材的拍攝;參與故事片《邊區勞動英雄》的創作。
1946年,受派前往參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創建工作,任“東影”中共總支書記兼藝術處處長。
1947年,主持拍攝了《民主東北》17輯,其中收輯了由她編寫的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並領導攝製了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建國后,歷任中央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藝術處處長,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等職。
1949年秋,調北京任中央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藝術處處長。在她的組織調動下,僅一年中國即拍成了《趙一曼》、《鋼鐵戰士》、《翠崗紅旗》等26部故事片和一批新聞紀錄片。
1950年,在她的倡議下建立了中國第一所電影藝術幹部學校,即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
1951年11月9日因心臟病突發在上海去世。
在父親那裡,幼時的陳波兒被視為掌上明珠,但因為她的生母是側房太太,經常受到祖母和正房的責罵,所以陳波兒骨子裡的反叛精神,早在其幼年時就已經紮下了根。
陳波兒7歲求學廈門,少年、青年時曾遊學香港、上海,並東渡日本,肄業於復旦大學、中國藝術大學。陳波兒的這些大膽舉動,與其二哥陳述猷經常給她講述一些帶有思想啟蒙意味的故事有很大關係。所以當她看到女兵英姿颯爽的樣子時,就動員街坊學堂中的小姐妹一起剪掉大辮子,當時女孩子剪掉辮子被看作是傷風敗俗、敗壞門風的事情,可陳波兒就這樣頂著個“革命頭”離家求學去了。
1928年,她進入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系讀書,改名為陳波兒,經常參加革命群眾的活動,隨後參加黨組織外圍活動。1929年秋,陳波兒參加黨領導成立的革命劇社“上海藝術劇社”,在公演外國進步名劇《炭坑夫》、《梁上君子》、《愛與死的角逐》中擔任主角,后因參與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參加左翼文化活動受通緝而避居香港。
她在上海藝術大學學習時,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1929年開始從事左翼戲劇活動,同以魯迅為首的志士仁人組織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4年後,主演了電影《桃李劫》、《生死同心》。1937年率領上海婦女慰問團赴綏遠抗日前線慰問抗日軍隊,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等話劇。抗日戰爭開始后,積極跟隨宋慶齡等人參加營救“七君子”的鬥爭。
1934年至1938年,陳波兒先後在上海明星、電通等影片公司主演《青春線》、《桃李劫》、《生死同心》、《八百壯士》等影片。期間,她追隨宋慶齡、何香凝、魯迅、蔡元培、周恩來、郭沫若等同志,致力於愛國活動並先後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黨的領導下,與史良、沈茲九等人率先成立全國最早抗亡組織“上海婦女界救國會”,組織救亡演出隊。她率領上海婦女前線慰勞團赴歸綏、百靈廟、平地泉慰問抗日前線戰士;同時編導、演出多部話劇。1937年8月,她在南京由李克農、葉劍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年底,陳波兒從武漢來到延安。不久,她率“戰區婦女兒童考察團”離延安,渡黃河入晉察冀邊區,又經山西、河北、河南、陝西,深入根據地;開展抗日民主戲劇演出活動。1940年,她率團抵重慶,廣泛宣傳八路軍在戰區及敵後抗敵及生活情況。這一行程歷時一年零三個月,千辛萬苦,歷盡磨難,深入調查宣傳群眾,取得巨大勝利。
1940年,陳波兒率團返回延安,任職於中央馬列學院文藝研究室,導演了《馬門教授》《新木馬計》《俄羅斯人》等反法西斯名劇。
1942年,陳波兒調入中央黨校,她參加5月23日黨中央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聆聽毛主席的講話並與主席一起合影,她決心在藝術實踐中貫徹會議精神。這一年,她與姚仲明合編合導了多幕話劇《同志,你走錯了路!》,成為整風的輔導教材,演出反應極為強列。1943年12月,周恩來副主席從重慶回到延安,特意觀了話劇,應周副主席之邀,陳波兒及姚仲明到周副主席的住處聆聽指示,周副主席關心抱病堅持工作的陳波兒,並鼓勵她導演更好的戲。
1944年11月陳波兒被評為甘寧邊區甲等文教英雄、馬列學院模範工作者、中央黨校模範黨員。隨後,陳波兒相繼調往重慶、南京、北平等地從事政治和社會活動,創作了電影劇本《邊區勞動英雄》。
1946年,陳波兒到黑龍江的鶴崗,著手主持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創建工作,擔任該廠黨總支書記和藝術指導。從這期間至新中國成立,她創作的電影劇本和輔導、監製的電影有《橋》、《中華兒女》、《鋼鐵戰士》、《趙一曼》、《無形戰線》、《白毛女》、《翠崗紅旗》等26部故事片。
1949年,陳波兒先後被選為全國婦聯執行委員、全國文聯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全國電影工作者協會常務委員、文化部電影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9年底陳波兒奉命調到北京,擔任了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藝術處處長。1950年由她直接領導並提出編創建議,完成了26部國產影片。這些影片的問世和在國內外的放映,給新中國電影事業奠定了一個初步基礎,新中國電影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這是她豐富的經驗、實幹精神和領導者的才能與氣魄結出的碩果。電影局在陳波兒的領導下,籌備表演藝術研究所(是現在北京電影學院前身),陳波兒任所長,王逸任副所長。表演藝術研究所的成立,是1950年7月,在西四石老娘衚衕4號,一所三進的大院里。經過緊張的籌備后,1950年9月舉行了開學典禮。陳波兒建立的表演藝術研究所,開啟了人民電影教育事業的新紀元。
陳波兒
陳波兒
陳波兒的辦學步驟是極其認真嚴肅、思考周全的,首先是籌備組的組成人員配製得當,二是從招生到教師聘任、教學安排也都十分明確細緻,雖是初創階段,但實施過程都有條不紊。當時參加籌備組的謝鐵驪、王庚堯、巴鴻三人各有所長。謝鐵驪在部隊文工團工作了l0年,編導演方面都有經驗,又做過戲劇教員,巴鴻在華南和香港長期從事戲劇和電影工作,王庚堯在北京生活多年,風土人情熟悉。在隨後逐步建立的教師隊伍中,她先動員邀請了田漢曹禺陽翰笙都很賞識的演員唐遠之、成功演過《趙一曼》的石聯星等來任教,分配學過聲樂的吳青主管語言課教學,又把有藝術組織能力的孫月枝、董克娜調來任輔導員等,形成一整套教學、行政、思想生活管理的班子。
陳波兒在組織教學中請了大量專家和學者來講習所授課。據學員印質明回憶:"來講課的課客座教授有:講《社會發展史》斐文中,講《政治經濟學》的金克木,講《民間文學》的老舍,講《電影特性》的史東山、蔡楚生,講《樂理》的何世德,講《作曲》的鄭律成,講《聲樂》的盛家侖,講《民間舞蹈》的吳曉邦,講《體育修養》的馬約翰,講《吐字歸音》的魏喜奎等。"
1951年11月9日,陳波兒在上海與編、導、演、創作人員座談作講座時心臟病突發,經同濟醫院搶救無效,翌日逝世。13日,北京舉行了追悼陳波兒大會,陳波兒被稱為人民藝術家。

主要作品


《街頭人》
《放下你的鞭子》
《保衛蘆溝橋》
《同志,你走錯了路》
《傷兵》
《勞動的光輝》
《馬門教授》
《俄羅斯人》
《邊區勞動英雄》
《保衛延安》
《皇帝夢》
《民主東北》
《橋》
《中華兒女》
《白毛女》
《徠鋼鐵戰士》
《趙一曼》
《青春線》
《梁上君子》
《炭坑夫》
《桃李劫》

事迹


革命戰士

陳波兒
陳波兒
在出演電影和話劇之外,陳波兒還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35年,在宋慶齡、何香凝的支持下,她與史良、沈茲九、鬍子嬰等成立“上海婦女救國會”。在這些組織中,陳波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文學才能和藝術專長。在報刊上撰寫文章,在集會上演講,在戲台銀幕上擔任角色,積極宣傳抗日救國主張,抨擊國民黨的獨裁統治,爭取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營救被逮捕的革命者。
同年,陳波兒主演了反映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影片《生死同心》,片中,她準確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思想發展軌跡,創造了一個正直、愛國的小資產階級女青年的鮮明形象。此外,陳波兒還與宋慶齡、胡愈之等16人聯名上書至江蘇省高等法院,要求釋放因宣傳抗日救國而被捕的“七君子”,否則,與“七君子同罪同罰”。陳波兒的傑出表現,得到了婦女領袖宋慶齡、何香凝的讚揚。宋、何曾對人講,文藝界眾多女星中,她們最賞識的就是陳波兒,她熱情積極、果敢無私、才藝超群。基於此,何香凝還專門找來陳波兒商量,要她組織“上海青年婦女俱樂部”,將全上海婦女界的人士團結起來,壯大抗日力量。
陳波兒
陳波兒
1936年11月,駐綏遠前線的傅作義部隊攻克被日軍佔領的百靈廟,勝利的消息傳到後方,使廣大人民群眾歡欣鼓舞。為擴大影響,中共上海地下組織動員各界人士慰問前線將士,陳波兒是第一個響應這一號召的社會活動家。她以“青年婦女俱樂部”的名義,組成上海婦女兒童慰勞團,開赴抗日前線,先後會見聶榮臻、賀龍、傅作義、湯恩伯宋哲元等國共將領,並在百靈廟前親自與著名演員崔嵬合演《放下你的鞭子》,受到前方將士的熱烈歡迎。
《放下你的鞭子》描寫“九一八”事變以後,一對逃難入關的父女以賣藝為生,女兒餓得暈倒在地,老父用皮鞭抽打,迫她賣唱。觀眾中一工人十分氣憤,奪下老父手中的鞭子,並加以指責。老父痛說當亡國奴的艱難歲月,全場感動。陳波兒飾女兒,崔嵬扮老父,兩人的表演感情真摯細膩。此劇是一出街頭劇,自編出來后未曾在前線演出,陳波兒首次把它帶到抗日前線,轟動全國,意義非同凡響。此後,全國各地進步文藝工作者紛紛將此劇搬到街頭、前線,激發了軍民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增強了抗戰信心。
“七七”事變后,陳波兒參加了抗日演劇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介紹陳波兒入黨的是葉劍英和李克農。早在若干年前,陳波兒就向黨組織表達了入黨的殷切願望,但當時的上海地下黨負責人潘漢年告訴她因工作需要,要求她暫留在黨外。這樣,陳波兒入黨時間就比同時期的王瑩遲了幾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陳波兒遵從黨的指示,奔走於南京、武漢、延安、重慶之間,為文藝事業嘔心瀝血,她參演了著名抗日劇目《保衛盧溝橋》。翌年,她出任中華全國電影抗敵協會理事,因主演以上海“八一三”抗戰為題材的影片《八百壯士》中的童子軍旗手楊惠敏而聞名全國。1940年,她第二次奔赴延安,進入馬列學院學習。當時延安每上演一部戲劇,都可以見到陳波兒的身影,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延安生活三部曲》、《馬門教授》、《新木馬計》等。而影響最大,成為解放區代表作品的是《同志,你走錯了路》和《邊區勞動英雄》。
陳波兒
陳波兒
《同志,你走錯了路》是陳波兒與其他同志合作改編的話劇,由她擔任主要導演。該劇根據山東縱隊的真 實故事改編而成,描寫八路軍某部聯絡部長對國民黨右派只講聯合不講鬥爭,給革命事業造成嚴重危害,多數八路軍幹部、戰士予以抵制,與聯絡部長展開鬥爭,在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的事業,同時也挽救了聯絡部長的生命。陳波兒在編導的過程中充分走群眾路線,大膽改革,精益求精。時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的東北將領呂正操主動請纓,出演劇中國民黨參謀長一角,由於他有過戰鬥經歷,表演時惟妙惟肖,為該劇增色不少。該劇演出后轟動整個陝甘寧邊區,周恩來、陳雲、彭真都親自觀看演出,並給予陳波兒不少鼓勵,同時將該劇列為延安整風的輔助教材。該劇的演出,為反對王明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投降路線,起了很大的作用。
《邊區勞動英雄》以邊區群英大會上表彰的一位英雄模範人物為素材,描寫主人公早年從外地逃荒到陝北,在新政權的領導下翻身。在延安大生產運動中,主人公響應黨的號召生產致富的經過。陳波兒在編寫這部劇本的過程中,匠心獨運,力求通過主人公漫長的人生經歷,反映出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陝北土地革命、紅軍北上抗日、邊區大生產運動的生動革命歷程。當時中央領導同志獲悉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都給予熱忱的支持和充分的肯定。雖然因電影器材的短缺以及胡宗南部隊進攻延安,影片沒有拍攝完成。但該部作品成為解放區第一個電影劇本,陳波兒成為我國第一個電影女編劇而載入史冊。

為國為民

1946年春,陳波兒率延安電影團經過艱難險阻到達東北興山(現鶴崗市),參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組建工作,該片廠是中國共產黨組建的第一個正式電影製片廠,陳波兒擔任該廠黨總支首任書記兼藝術處長。
東影成立初期的代表作品就是由陳波兒具體組織領導拍攝的影片《民主東北》。這是我國紀錄片的劃時代之作,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出品迅速。從1947年5月到1949年7月,共拍攝了30多萬英尺的新聞素材,剪輯成十多輯影片,平均每兩個月就有一輯成片。以陳波兒為主,參與編導、攝影的還有袁牧之、錢筱璋,徐肖冰等十幾位同志,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作出如此重大的貢獻,源於陳波兒及其戰友們在戰爭年代經歷的血與火的洗禮而迸發出來的革命熱情和對時代負責的強烈責任感。
《民主東北》真實地記錄了戰爭歲月中那些叱吒風雲的場面。《四下江南》、《東滿前線》、《收復四平》等片體現陳波兒和其他編導善於選取最具表現力的角度,將戰場的變化以及正義力量的勝利情景客觀地表現出來。《解放東北的最後戰役》、《毛主席閱兵》等片,既是革命精神的升華,又是記錄珍貴歷史瞬間的凝固畫面,顯示陳波兒在處理壯觀恢宏場面方面的非凡能力。陳波兒對中國電影事業具有孜孜不倦的熱情。她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在拍攝其他片種時,也作了積極的探索。她編導了我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影評界稱該片的出品,使陳波兒成為我國第一位女導演。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主席交辦拍一部電影,揭露反動會道門“一貫道”的罪惡,讓人民群眾擦亮眼睛。任務落在女編劇顏一煙的肩頭。陳波兒為能及時拍出影片,她與顏一煙一同研究資料,採訪相關人員;一起研究提綱,商議人物,謀篇布局,共同完成了劇本。可最後,她執意不肯署自己的名字。顏一煙堅決不答應,無奈之下,陳波兒署了個“夏幼虹”的名字,但稿費分文不要。顏一煙也將稿酬悉數捐獻給了國家。
1950年,中國第一次參加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討論參賽影片時,有的權威人士反對《中華女兒》參 賽,理由是:這“不是藝術片”。激辯中,陳波兒指出,人民電影是穿開襠褲的時候,雖然還不盡如人意,可這畢竟是拓荒之果。她說:“《中華女兒》講的是抗聯戰士‘八女投江’的悲壯故事,再現中國人民氣壯山河的抗日決心和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這難道不真實、不感人嗎?”最後她憤而說道:“如果像《中華女兒》這樣的影片都不準參賽,我們何以向黨和人民交代,那我這個藝術處長就只好辭職!”在陳波兒的力主之下,影片得以參賽。
電影節上,《中華女兒》大獲好評,榮膺電影節“自由鬥爭獎”,此乃新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摘得的第一頂桂冠。陳波兒1949年秋調入北京后,在她的組織調動下,僅一年新中國就拍成了《趙一曼》、《鋼鐵戰士》、《翠崗紅旗》等26部故事片和一批新聞紀錄片,顯示了新中國革命文藝的旺盛生命力。
陳波兒具有遠見卓識,她關心人民電影事業的未來,為培養新一代電影事業的人才,1950年,她倡議創辦中央電影學校(現北京電影學院前身),親自製定教學方針,配備工作幹部,並抱病到表演班上課,關心同學們的學習、進步。1950年,在她的倡議下,中國第一所電影藝術幹部學校成立。無可否認,陳波兒是新中國電影教育的奠基人。

英年早逝

更多的時候,陳波兒是以女戰士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關於她的情感經歷,人們知之甚少。陳波兒的第一段感情應該從同在上海藝術大學學習的任泊生談起,可以說他是陳波兒人生旅途中的引路人。任泊生出生在越南,父親是越南華僑商人,資產豐厚。兩人相愛後去了香港,舉行了婚禮,不久生下兒子任克,后又生下第二個兒子,但小兒子在兩歲多時,患急病夭折,這對陳波兒的打擊很大。
甚為想念朋友的陳波兒在香港生活了三年多之後重新回到上海,參與電影拍攝。在拍攝《桃李劫》時,她與袁牧之合作配戲非常默契,漸生情愫。拍攝結束后,兩人又在“明星”二廠合作出演了《生死同心》。陳波兒與袁牧之雖然有感情,但是因為當時社會狀況很不穩定,陳波兒並未同丈夫任泊生離婚,兩人也一直保持著朋友關係。後來,陳波兒攜子任克去了延安,和丈夫任泊生分開。直到1946年,陳波兒去重慶走訪老朋友時,得知任泊生已另娶妻,感情上備受打擊。1947年的夏天,陳波兒終於與袁牧之結婚。
陳波兒雕像
陳波兒雕像
早在1943年,陳波兒導演話劇《同志,你走錯了路》時就已經發現了心臟病,並且兩次暈倒在排練場。解放初期,陳波兒為了籌備自己倡導的表演藝術研究所(即北京電影學院前身)費盡心力,那時候她的身體已經相當糟糕。1951年她去廣州談珠江電影製片廠暫時停建的事情,事情辦完后,她去家鄉接來母親一同離開廣州奔赴上海。在火車上,她對媽媽說:“從今以後,我不離開你。”到了上海后,陳波兒在與專家會談時突然心臟病發作,從此再也沒有醒來。那一年,她只有44歲。同年11月13日,在首都電影院舉行了陳波兒追悼會,鄧穎超宣讀《悼念陳波兒同志》的悼詞,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田漢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祭文,稱陳波兒是“有著卓越才能的電影藝術家”。
1950年,陳波兒倡議創辦中央電影學校(現北京電影學院前身),親自製定教學方針,配備工作幹部,並抱病到表演班上課,關心同學們的學習、進步。同年,在她的倡議下,中國第一所電影藝術幹部學校成立。無可否認,陳波兒是新中國電影教育的奠基人。

社會任職


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全國婦聯執行委員,全國文聯委員、全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常委。

人物評價


陳波兒
陳波兒
陳波兒,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列寧裝,把那副嬌小玲瓏的身材襯托得陽光而精幹;紅襪子,張揚著特有的浪漫氣質;特別是那張臉龐上,永遠洋溢著樂觀的微笑。這位曾掌管新中國電影工作的領導,毫無官氣,更像一位親人、一位大姐。
陳波兒對同志情暖如火,在原則面前,卻意志如鐵。1950年,我國第一次參加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討論參賽影片時,有的權威人士反對《中華女兒》參賽。
大多數觀眾以為,陳波兒只是主演《桃李劫》、《生死同心》、《八百壯士》等影片的大明星。其實,她在電影方面的功勛與建樹,遠不止於此。早在延安,黨的第一個電影廠——延安電影製片廠,就是在她的奔波與呼籲之下建立的。其開山作《邊區勞動英雄》,她是編劇,也是張羅奔波的製片人。后因國民黨反動派進攻延安,劇中主人公的原型吳滿友成為叛徒,影片無奈停拍。
新中國剛剛誕生,她又奉調進京,擔任初創的電影局領導工作,領導電影人拍攝出《趙一曼》、《白毛女》、《鋼鐵戰士》等26部故事片,奠定了人民電影宏偉殿堂的基礎。同時,她思謀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長遠發展,為培養人才,不僅苦心經營電影劇本創作所,培養編劇,而且,還創建表演藝術研究所,即後來的北京電影學院。陳波兒不僅是人民電影事業披荊斬棘的開拓者,也是一位高瞻遠矚的領導者。
陳波兒雕像
陳波兒雕像
陳波兒是一位符合時代要求的“明星”,是一位革命文化運動的堅強戰士,一位忠於黨的文藝事業的好戰士;陳波兒是中國人民電影的第一位女編劇、女導演,她是新中國電影的創始人和奠基者之一,她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創與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陳波兒不僅是電影戰線的女傑,更是抗戰時期的巾幗英雄。她曾組織並率領上海婦孺前線慰問團,赴綏遠前線,慰勞抗敵守土的將士;她曾率領敵後婦孺考察團,由重慶出發,取道延安,輾轉晉西北、晉察冀各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從事婦女運動和敵後戲劇活動。其間,她歷經險阻,多次穿越日寇封鎖線,置生死於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