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翰顒

賴翰顒

賴翰顒(1697~1765年),字孚仲,號竹峰,福建南靖縣人,世居南坑葛竹。清代官員、學者。雍正十年(1732年)舉人,雍正十一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授文林郎、翰林院編修,參修《大清律》,曾任國史館纂修官。乾隆二年丁憂回鄉,辭官居家潛心學問。熱心家鄉公益,帶頭修路立鄉規民約,辦書院塾學,引種花果茶林,發展家鄉經濟。善書畫,工詩文,作品多毀於“文革”。乾隆十五年,擔任《長泰縣誌》總纂,后聘詔安縣丹詔書院院長。親自主持制訂《丹詔院肄業章程》,重教育人。賴翰顒平易近人、謙虛謹慎、清廉忠直。乾隆三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病逝于丹詔書院,終年68歲。

簡介


賴翰顒(1697~1765年),字孚仲,號竹峰,福建南靖縣人,世居南坑葛竹。

個人經歷


雍正十年(1732年)舉人,雍正十一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參繕御制《文集》。乾隆元年(1736年)授為文林郎,任翰林院編修,后被特派稽察六科參修《大清律》和國史館纂修官等職。乾隆二年,翰顒雙親相繼逝世后,無意功名利祿,即上表辭職。回鄉后,翰顒隱居南坑山區,潛心鑽研學問,著書立說。他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牽頭修建葛竹通平和縣的乞天嶺大道和大嶺通往南靖縣城的九曲嶺大道。他還幫助家鄉建立各種鄉規民約,創辦書院、塾學。為發展家鄉農、林業生產,他從外地引進山東梨紅柿桂花、綠衣枳實、鐵觀音茶等優良品種,促進山區經濟發展。翰顒以善書、畫著稱,早年流人民間的大量書畫和詩作多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在他家鄉的八代宗祠,有他手書的一副用木板雕刻的對聯:“祖有功,宗有德,五世之馨香未遠;子以燕,孫以貽,百年之啟佑常新。”這是至今發現的唯一被保存下來的親筆題聯。
乾隆十五年,賴翰顒擔任《長泰縣誌》總纂,編寫長達17萬字的縣誌。這是長泰縣歷史上一部收集史料範圍最廣、內容豐富、記敘全面、史料價值較高的志書。賴翰顒在閩南一帶享有很高的聲譽,曾被聘為汀、漳2郡講席,后又被聘為詔安縣丹詔書院院長。期間,他十分重視教書育人,親自主持制訂《丹詔院肄業章程》,嚴格要求學生。翰顒在汀漳書院和丹詔書院講學20多年,培養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賴翰顆無論在京任職或退隱居家,處處表現出他的平易近人、謙虛謹慎、清廉忠直。乾隆三十年六月二十一日,賴翰顒因病逝世于丹詔書院,終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