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

天津西式園林

張園是清代兩湖統制張彪於1915年所建的豪華宅院。1924年冬,孫中山應馮玉祥將軍邀請,偕夫人宋慶齡北上商談中國統一和建設問題,由上海繞道日本到天津后,下榻於此月余。

歷史沿革


1925年2月24日,清遜帝溥儀從北京逃至天津,也曾居於張園。張彪為侍奉溥儀,特定製了英國惠羅公司的歐式傢具,裝潢宅內西洋式的建築,令剛出皇宮的溥儀讚嘆不已。溥儀在張園門外掛出"清宮駐津辦事處"的匾額,廣結遺老、遺少、社會各派勢力,以圖復辟。張彪去世后,溥儀遷出張園。現只留下半塊刻有"前清宣統帝行(宮)"的殘缺石碑。

文化活動


位於天津鞍山道的張園
位於天津鞍山道的張園
主人張彪
1860年(清·咸豐九年)12月,張彪出生於山西省榆次縣西佐輔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因練就一身好武藝,18歲考中武舉人。張彪生性率直、仗義行俠,在一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中,無意間搭救了到山西接任巡撫的張之洞,因而深得張之洞賞識,由隨從侍衛、武官把總、湖北陸軍第八鎮統制,升任湖北省提督,成為官居一品的清廷“封疆大吏”。

人物事件

張彪
張彪
張彪是張之洞“洋務運動”的得力幹將,辦工業、興教育、練新軍屢建功績。張之洞奏請清廷組練“新軍”,由張彪任統率,使他成為“中國近代陸軍第一人”。張彪既是晚清王朝的舊臣,又是中華民國的“建威將軍”。他既有濃厚的“保皇”思想,對朝廷和皇上感恩戴德,又有革新、改良傾向,同情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他曾竭力保全朝廷,可他組練的新軍中卻有許多人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幹。辛亥革命后,他的部下黎元洪曾7次請他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均遭拒絕。他激流勇退,隱居津門,建張園、辦實業,自得其樂。

人物性格

張彪的多重性格也續寫了張園的傳奇。1924年11月13日,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北上,12月4日來到天津,住進張園,27天後才趕赴北京。一時間,汪精衛、孫科、張作霖、馬千里、黎元洪等眾多風雲人物前來張園拜訪孫中山,使張園成為民國政治的“熱點”……1924年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將遜帝溥儀趕出紫禁城。1925年2月23日溥儀全家連同宮女、太監、遺老遺少來到天津,張園又成為溥儀的“行宮”。溥儀所選擇的住房(平遠樓東側房間)及新床的擺放位置,竟然與此前孫中山的居室和床位不差分毫!一個是民國的國父,一個是亡命的皇帝,不同命運、不同道路、水火不容的兩個歷史人物,在張園竟然選擇了同一棲身之處,這一戲劇性的巧合述說著張園的傳奇,也為歷史研究者津津樂道。無獨有偶,張彪第12個兒子張挺(張學毅),因與溥儀年齡相仿,情趣相投,曾“伴駕”溥儀20年,由秘書、侍衛參謀至禁衛軍高參。蘇聯紅軍進駐長春,張挺奉命維持當地治安。國民黨接收長春,委任他為保安軍12團副團長。由於他全力支持國共合作,長春解放后,曾擔任解放軍某部軍官教導團研究室副主任和高級戰俘隊隊長……是享受離休待遇的老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