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謬補缺切韻
唐代王仁昫編撰的書籍
《刊謬補缺切韻》,唐王仁煦撰,長孫訥言注,裴務齊正字。素箋厚紙本,龍鱗裝。凡24頁,首頁單面書,余皆兩面書,共47面,每面35行,自第9頁“耕”起為36行,每行字數不等。朱欄,縱25.5cm,橫47.8cm。
隋仁壽元年(601年),顏之推、陸法言等撰成《切韻》一書,凡5卷,共收12100餘字。王仁煦在其基礎上又進一步整理增訂而成《刊謬補缺切韻》,除對《切韻》加以刊正、補註義訓外,還對本字俗體等加以辨析,增收約6000餘字,另增立兩韻,並註明《切韻》與另外5家韻書分韻的異同,可供了解其分韻梗概和關係等。
刊謬補缺切韻
此書由宋內府遞歸清內府,清亡時被溥儀盜攜出宮,流落民間。1947年復為故宮博物院購得,仍完整無缺。與各書著錄比照,宋徽宗泥金題籤已佚,宣和7璽存4,本幅上加鈐了乾隆帝諸璽。欲得《切韻》原貌,唯賴此全本,同時還可賞其書法,考其紙墨裝潢,堪稱稀世之珍。1947年,故宮博物院將此本影印出版,簽題《唐寫本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