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送人

宋代辛棄疾的詞作

《徠鷓鴣天·送人》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上闋述離別之情,飽含惜別之意;下闋為臨別贈言,由離情別恨引出世路艱難之嘆。全詞運用景物烘托、比擬和對照等手法,生動地寫出了依依惜別的深情,並抒發了對社會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開闊,托意深刻。

作品原文


鷓鴣徠天·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⑵唱徹陽關:唱完送別的歌曲。徹,完。陽關,即琴歌《陽關三疊》。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入樂府,名《渭城曲》,別名《陽關曲》,為送別之曲。
⑶餘:多餘。加餐:多吃飯。《後漢書·桓榮傳》:“願君慎疾加餐,重愛玉體。”
⑷無窮:無盡,無邊。
⑸今古:古往今來。般:種。
⑹只應:只以為,此處意為“豈只”。一作“只今”。
⑺未是:還不是。
⑻別有:另有,更有。行路難:原為樂府《雜曲歌辭》調名,抒寫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南朝宋鮑照有《擬行路難》十九首。這裡借指仕途的艱難風險。

白話譯文

送別的曲子已經唱完而淚水卻未乾,功名並不重要而應努力加餐。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雲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遮去一半。
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上風高浪急,未必就最有險惡,只有人生道路才更為艱難。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辛棄疾江上送別友人之作,作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臨安途中。這時候,他在仕途上已是經過不少挫折,因作此詞抒發感慨。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此詞開篇即述離情。起二句:“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別。《陽關三疊》是唐人送別歌曲,加上“唱徹”“淚未乾”五字,更覺無限傷感。從作者的性格看,送別絕不會帶給他這樣的傷感。他平日對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鬱積胸中,恰巧,遇上送別之事的觸動,便一涌而發,故有此情狀。下句忽然宕開說到“功名”之事,便覺來路分明。作者和陸遊一樣,都重視為國家的恢復事業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詞說:“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認為建立功名是分內的事;《水調歌頭·落日古城角》詞說:“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認為對功名應該執著追求,並且要有遠大的目標。這首詞中卻把功名看成身外“餘事”,乃是不滿朝廷對金屈膝求和,自己的報國壯志難酬,而被迫退隱、消極的憤激之辭:“且加餐。”這裡運用《古詩十九首》“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之句,也是憤激之語。“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景顯得生動,用筆也很渾厚,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想行人別後的行程有關;雨中陰雲埋掉一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姦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景句關聯詞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繫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餘韻。
換頭三句:“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這裡的“離合”和“悲歡”是偏義複詞。由於題目“送人”與下闋頭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規定,所以“離合”,就只取“離”字義,“悲歡”就只取“悲”字義。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為主調的,但是作者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詞送人而居然說離別並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詞的思想感情將有進一步的開拓。緊接著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聲:“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杜甫夢李白》),但作者認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險惡。那是存在於人們心中、存在於人事鬥爭上的無形的“風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於一般的離別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並非簡單地借用前人的詩意,而有他切身的體會。他一生志在恢復事業,做官時喜歡籌款練兵,並且執法嚴厲,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強富家,所以幾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撫使任內,籌建“飛虎軍”,後來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內,即因此事實被劾為“奸貪凶暴”“厲害田裡”而被罷官。這正是人事上的“風波惡”的明顯例證。作者寫出詞的最後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歷,展示了更廣闊、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李白《行路難》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同此悲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正可說明悲憤的原因和實質。
這首小令,篇幅雖短,但是包含了廣闊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筆調深渾含蓄,舉重若輕,不見用之跡而力透紙背,顯示辛詞的大家氣度。

名家點評

浙江省圖書館原監督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闋寫景而兼感懷,江樹盡隨天遠,好山則半被雲埋,人生慾望,安有滿足之時。況世途艱險,過於太行、孟門,江間波浪,未極其險也。

作者簡介


辛棄疾像
辛棄疾像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