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梁山,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城東南,由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

梁山,因處於古梁山泊,亦稱水泊梁山。整個山體氣勢雄渾,風光秀麗,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山險水惡的自然環境,自宋代后,便成為農民起義軍紮營據守之地。山上山下遍布義軍遺址遺跡及文化遺跡。影響最大、在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為《水滸傳》描述的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

1980年代始,梁山縣開始對梁山進行旅遊開發,成為中國國家級4A級景區。

建設背景


梁山本名“良山”,因春秋時期附近有良邑而得名。公元前168年(漢文帝前元十二
梁山好漢圖
梁山好漢圖
年),文帝封第二子劉武為梁王,曾獵於此山,死後並葬于山北麓,“良山”遂易名“梁山”。

主要山峰


梁山山系,由7條支脈和8個山峰組成,主峰北通一條狹窄的山樑,即黑風口。黑
梁山
梁山
風口北連騎三山。騎三山向東為雪山峰,雪山峰向東延伸部分較為平坦,名曰小平山,下有溶洞;向東北延伸可達一個較低的山峰,為玉皇頂;雪山峰向北延伸的部分叫小黃山;向西北延伸的部分叫東狗爪山。騎三山向西延伸比較長,自東向西有三個山峰,依次為狗頭山、西狗爪山、郝山峰。與騎三山向西延伸部分隔谷相望的是一條東西向的山嶺,山嶺中部偏東的山峰叫鏊子山,向西延伸部分叫青龍山,鏊子山向北延伸比較長,總稱為小梁峰,又名後山。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梁山,位於山東省梁山縣城東南部水泊街道(原梁山鎮)境內,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4公里,佔地面積3.55平方公里,主峰虎頭峰海拔197.9米,位於山體東南端。

地質地貌

地質構造
梁山,位於魯中塊隆區的西部。是一定數量微弱褶皺形成的的斷層殘丘,多呈單
忠義堂
忠義堂
斜構造,傾角只有3~10°,局部地區有寬淺的褶皺和小穹窿構造。梁山岩層產狀呈放射狀。
由於地處在三個構造單元上,受各種力的影響,發育了較多的斷層,但絕大部分埋藏在第四系地層之下,梁山有一些出露地表的小斷層。汶泗斷層,西起黃河入境,經黑虎廟鄉、楊營鄉、馬營鄉、梁山鎮、后孫庄鄉、王府集鄉至館驛鄉出境,在梁山縣境內長27.5公里。梁山斷層,中部位於梁山東南前集附近,走向北北東,長約14公里,與小安山斷層、汶泗斷層、葉尚斷層相交。
梁山殘丘地帶節理較發育,既有構造節理,也有風化節理。構造節理受地質構造控制,走向和斷層大體一致,有NE20°~80°和NW10°~70°兩組。風化節理主要走向為NE60°~80°。部分節理內為紅黃色粘性土和鈣質膠結物充填。
地貌特徵
梁山,是梁山縣境內最高地形,海拔197.9米。殘丘為第四系黃河沖積物掩埋后殘留的孤山,可分為構造剝蝕地貌(中上部)和剝蝕堆積地貌(下部)兩類,其共同特徵均由平緩的單岩層構成,基岩多裸露地表。由於長期受剝蝕,丘頂渾圓,西南坡陡(約20°),東北坡緩(平均不足8°)。地貌發育已至老年階段,剝蝕作用已明顯減弱。山麓地帶一般都有坡積物,表坡約5°,呈台階狀分佈,北坡最為發育。殘丘多數植被較差,只有零星樹木和雜草。
地理變遷
梁山,在宋代稱水泊梁山,是因為當時梁山在梁山泊內部西側。由於地理環境變遷
一百單八將
一百單八將
,梁山泊的遺跡到清代已經剩下東平湖(梁山縣北的東平縣境內)。
梁山泊及梁山所在位置,原為大野澤,又名巨野澤,在今巨野縣東北,古時為濟、濮二水彙集而成。大野澤的範圍,《元和郡縣誌》記載:“大野澤在巨野縣東五里,南北三百里,東西百餘里”。按此說,則現代地理上的梁山、東平、鄆城、巨野、汶上、嘉祥、濟寧一帶都是大野澤波及之地。後由於黃河多次泛濫湧入,大野澤日益淤積,澤面北移安山(小安山)至魚山一帶。宋天禧三年(1019年),黃河洪水“注梁山泊”。以後梁山泊不斷受黃河決口洪水的侵淤,逐漸縮小。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梁山濼水退地廣,金人嘗遣使安置屯田,民亦恣意種之……明年,命招復梁山濼流民,官給以田”(《淮系年表》)。元至元初年,梁山泊淤墊,殘留部分以南旺湖之名出現,梁山附近地帶已經在水面以外的西側。
直到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北徙,奪大清河入海,汶水不能北注,滯蓄於安山湖舊址,汛期黃河水倒漾入湖,湖面日益增廣。為防黃水南侵,當地民眾從十里堡(屬梁山縣)至東平州城西解河口一線,借運河故道南堤(十里堡至大安山)和安解民埝(大安山至解河口舊臨黃堤)修築圍堤,形成周圍87公里的滯洪區,始稱積水窪。因大部湖面在東平縣境內,民國年間始有東平湖之稱。

氣候特點

梁山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夏季高溫高濕,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氣爽,氣候溫和;冬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冬夏長,春秋短,具有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降水適中等優點。影響縣境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旱、澇、乾熱風、大風、寒潮、霜凍、冰雹及秋季低溫、連陰雨等。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梁山山地以裸露岩石為主,土壤為是不是褐土類土壤。表層土壤多為石碴子土、
梁山主峰地帶岩層結構
梁山主峰地帶岩層結構
輕壤或中壤,物理性狀較差,且土壤侵蝕、水土流失現象嚴重,乾旱威脅大。褐土類計有褐土性土和褐土2個亞類。褐土性土亞類,俗稱石碴子土,分佈在海拔80米以上的荒山嶺坡。土層淺薄,細粒較少,土層厚15~35厘米,土壤呈石灰反應,植樹造林較少,植被多為耐旱性的雜草、灌木、柏樹刺槐等,覆蓋率40~60%。此土類分為鈣質岩類褐土1個土屬,嶺坡石碴子土1個土種。
褐土亞類,俗稱壤質山紅土、“立土”,分佈在殘丘下部的山腳處,多數在山北坡,可整修為梯田。以農業利用為主,也有部分果園,土層較深厚,表層土壤質地稍松,為淋溶層,心土較上層粘重,呈稜柱狀結構。酸鹼度7.4左右,土壤養分含量低。

植物資源

梁山殘丘中上部有零星樹木和雜草,喬木主要有側柏、刺槐、榆樹、臭椿;灌木有酸棗荊條野葡萄等。下部梯田以果樹為主,有杏、柿、元棗、蘋果、梨、石榴、核桃等;雜草有回針草、茅草蒺藜、狗尾草等。

礦產資源

礦產主要是石灰岩,除可加工利用各種石料外,還是生產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建國後梁山山麓建有水泥廠。

主要景點


文物

蓮台寺,位於梁山雪山峰南麓。創建於唐代,后屢次重修。從法興寺過通聖橋,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登百餘級盤曲石階北上即至。由山門入寺院,有大殿兩廊,規模不大而甚幽雅。大殿東西又有二院,東院為“准提”,石庭隱曲;西院為“接引”,庭敞豁朗。由角門石徑北上,陡崖上有“高丈余,闊八九尺”的石刻巨佛像,即蓮台石佛。色如古銅,扣之有聲,座下蓮盆,上建紅亭覆蓋。佛后石壁刻“雪山”斗字。亭東北石壁,光明如鏡。蓮台基下有朝南小洞,名曰“空谷音”,內刻有石佛小像。洞下有“盛水龍王池”。寺院已毀,現存鑿石蓮台為唐代所制,據考古鑒定佛像為宋代補置。
東魯西竺禪師墓碑、墓塔,位於蓮台寺下,立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現保存完好。墓碑系圓首長方形座,碑高1.97米,寬0.81米,碑額篆刻“東魯西竺禪師志銘”,陰面詳記西竺禪師身世及其業績(率領僧兵三千餘眾開赴浙東抗擊倭寇)。墓塔高3.12米,共7層,自上而下,第一層為塔帽,二層為長方體,三、七層為八稜柱體,四、六層為束腰蓮花體,五層為鼓形體。基石高0.45米,長、寬均為0.65米。
天齊廟,位於梁山虎頭崖下西馬廟村,始建年代不詳。現僅存磚結構前後大殿各3間,朝陽閣兩層樓房3間。山門門枕每塊長1.18米,寬0.6米,高0.56米,體積0.42立方米,重約500千克。
孔子問禮堂,又稱“老君堂”,位於梁山支峰小平山南麓,建於北宋,為石窟。內有立體石雕坐像兩尊(面相),一為老子,一為孔子,其寓意是孔子向老子詢問周禮,以表彰孔子虛心好學。一面像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

紀念地

獨山抗日紀念地,1939年8月2日,八路軍一部在梁山進行了著名的獨山戰鬥,殲滅日軍300餘人。建國后,獨山為抗日殲滅戰紀念地,樹立了“獨山抗日殲滅戰遺址”石刻標誌,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山烈士陵園,1955年,在梁山青龍山南麓始建烈士陵園。至1993年,佔地面積2640平方米,安葬革命烈士465名,建有紀念塔、紀念館。園內松柏蔥翠、花卉爭艷。楊靜齋紀念碑鐫有萬里、楊勇、宋任窮等人題詞。紀念館陳列有烈士遺像、紀念章、衣服、槍彈等紀念品。

梁山寨景觀

梁山,自宋代后,便成為農民起義軍紮營據守之地。據史料記載,從宋代熙寧年
第一關
第一關
間至民國初年,在梁山揭竿起義、安營紮寨的農民起義不下10餘起。其中,影響最大、在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為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山上山下遍布義軍遺址遺跡,成為水滸文化的淵源所在。梁山縣從1980年代起陸續作了一些開發。
梁山主峰位於山體的最南端,因深崖絕壁,狀如虎首,故名虎頭峰。山頂平坦,曾建有宋江義軍的大寨,俗稱宋江寨。四周以巨石築成兩道環山寨牆。寨中央有“忠義堂”遺址,其前方留有當年義軍豎立“替天行道”杏黃旗的旗杆窩。1983年,清理出“忠義堂”房基,並在旗杆窩中重新樹起旗杆。
“忠義堂”西邊有一人工開鑿的石井,為義軍的飲水井,俗稱宋江井。根據歷史資料修復了井台和井口。宋江寨至騎三山之間有一道寬僅丈余的狹窄山樑,兩側深谷絕澗,懸崖峭壁,是通往宋江寨的唯一咽喉要道。此處風大且急,素有“無風三尺浪,有風刮掉頭”之說,名曰黑風口。1982年,在黑風口雕塑了李逵像,總高6.2米。騎三山是宋江寨、郝山峰及雪山峰的連結點。1982年,在騎三山建“黑風亭”,由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題名。
黑風亭,位於梁山諸峰腹地,上可登宋江寨,下可通斷金亭,兩邊則是當年義軍
梁山寨旗
梁山寨旗
左右軍寨,盤陀山道自此起步直通蓮台諸景。騎三山之西的郝山峰,曾建有宋江義軍的右軍寨,其支峰狗頭山上有“疏財台”,為宋江義軍仗義疏財和論秤分金銀的地方。此外,在郝山峰上還有一巨石,中有立縫一道,酷似刀劈,傳為楊志試刀石。
騎三山向東的雪山峰,曾建有宋江義軍的左軍寨,主峰及其支峰小平山上設有宋江義軍的“點將台”、“練武場”、“比武場”、“賽馬場”。自黑風亭下山,有一條陡險的盤陀山道,相傳為當年李逵到山下杏花村王林酒店吃酒所走的山道。1985年,整修成亂石路面,一般遊人皆可上下。
雁台,由正廳、東西廂房、左右代房、香鼎台和雁台組成。是眾好漢祭拜託塔天王晁蓋神位的場所,也是戰事勝利或大的活動祭拜上蒼祈求神靈保佑的地方。是梁山頂峰的重要景觀。人們可在此登台祭天,緬懷梁山英雄的英靈。
在雪山峰的支峰狗頭山的北端,有當年林沖火併白衣秀士王倫的“斷金亭”遺址。1982年9月,重建“斷金亭”,亭上懸一匾額,由著名書畫家范曾題名。在斷金亭的下方,於1982年7月修建了108級登山石階。當年宋江聚義梁山,曾建有三關六寨,憑險據守。
青龍山支峰後山為義軍的后寨,是義軍眷屬居住的地方。從宋江寨過斷金亭至后寨的起伏群山中,有一條蜿蜓於綠林的羊腸小道,是后寨與宋江寨的唯一通道,舊稱“宋江馬道”。
雪山峰南麓蓮台寺下舊有“十里杏花村”。在杏花村有一元代開鑿的“八角琉璃井”,因井水清澈甘甜,舊志稱“石井甘泉”。
梁山支峰小平山的東側,於1983年發現一條管道形溶洞,溶洞由山陬處的裂隙發育而成,分上下兩層,有洞相通,長約350米。洞頂遍布鐘乳石,顏色多樣,形態迥別,洞壁上有多處岩溶瀑布,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另外,縣城西北隅的龜山,西部鳳凰山雖不屬於梁山,但也列入水泊梁山風景區範圍。
水滸陳列館,建於1983年,1985年10月擴建。館址座落在梁山腳下西北端進山平台處,佔地面積1319平方米,建築面積454.32平方米,展室面積256平方米。藏有水滸書畫、版本、資料、文物4類,計1000餘件。陳列書畫120幀(書法50幀、畫70幀),《水滸》版本14種,其中有中文版本12種和美、日文版本各1種。水滸資料、派生作品、民間趣聞170本。水滸文物、石刻、兵器、器皿等100餘件。兵器有刀、槍、鏜、箭頭、劍柄等;建築材料有瓦片、瓦哨、磚石柱礎等;器皿殘片有白釉瓷碗口沿、豆青釉小開片瓷碗口沿、黑釉瓷碗沿片、黑釉瓷罐片,泥質紅陶平底盆片,泥質紅陶假圈足平底罐片,泥質桔紅陶口沿片等。

地質公園

梁山省級地質公園,分為兩大園區:梁山園區和龜山——鳳凰山園區,總面積11.51
梁山雕塑
梁山雕塑
平方公里,屬於小型地質公園。該公園是一個以岩溶地質地貌遺跡為鮮明特色,兼顧地質剖面和斷裂構造等地質遺跡的立體式多元化地質公園。處於華北海侵的邊緣地帶,記錄了華北板塊東南緣距今5.3億年的古生代的海進海退和沉積旋迴。公園內大量的地表岩溶形態與地下洞穴系統以及岩溶沉積堆積組成的岩溶構造蘊含信息量大,連續性好,組合性強。特別是地表岩溶形態和洞穴沉積物,是重建古環境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研究全球變化的五大信息支柱之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歷史沿革


建置

梁山縣1949年8月始置,與新中國同齡,因境內名山而得名。建縣時,所轄區域
黑風口
黑風口
由原壽張東阿、東平、汶上和鄆城等縣的邊沿地帶組成,其前身是中共領導下的崑山縣。1940年8月,中共魯西區黨委為鞏固發展魯西抗日根據地,決定在東阿、陽谷、壽張、鄆城、汶上、東平六縣邊區結合部建立崑山實驗區。1941年1月18日,中共崑山實驗區工委改為中共崑山縣委。1949年8月25日,改建崑山縣為梁山縣。1990年1月,梁山縣劃歸濟寧市所轄。
梁山所在的地區,2000年以前為梁山縣梁山鎮、前集鄉轄區。2000年12月,撤銷前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梁山鎮;2010年,撤銷梁山鎮,設立水泊、梁山2個街道。梁山大部分區域在水泊街道轄區內。水泊街道位於縣城東部,地處景區和城鄉結合處,是梁山新城區所在地。

經濟

梁山縣境域的社會發展歷史悠久。據對青堌堆、賈堌堆古遺址的考查,早在新石器時期,先人就在這裡耕種稼穡,燒制陶器。隋朝建立后,鼓勵農耕,加之唐初的“貞觀之治”,梁山境域曾一度出現經濟興盛景象。五代至北宋,境內形成梁山泊,居民多流離失所,少數成為當地漁民。元末明初,梁山泊水退還耕。明朝從山西洪洞縣大量移民至此拓荒,獎勵農耕,加之大運河通航,梁山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
2013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6.61億元;全縣財政總收入16.93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54億元;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7.7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7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6.41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10554元;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77.93億元。
1958年,利用梁山石灰岩資源,在梁山郝山峰西北側建成梁山縣水泥廠,為地方全民企業。產品為325號(軟煉)礦渣硅酸鹽水泥。因產品質量差,產量低,1961年停產。1966年,菏澤地區行署撥款17萬元對原有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易名梁山水泥廠,隸屬菏澤地區建委管理,是年投產。1970年,投資500萬元,在原廠西鄰建新廠。至1976年,建成機械化立窯水泥廠,當年生產325號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5萬噸。自1983年起,企業扭虧為盈,當年創利潤48.75萬元,上繳稅金18.71萬元。1985年,菏澤地區將企業移交給梁山縣管理。1987年,梁山水泥廠收歸菏澤地區管理。1990年1月,劃歸濟寧市建材工業公司。

歷史

梁山既是水滸文化發源地,也是中華武術四大發祥地之一,習武之風遍及城鄉,梁山武術被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梁山縣有史記載的農民起義多達10餘次,以張榮、宋江、李青山等英雄好漢較為著名,其傳奇故事廣泛流傳。1939年8月2日,八路軍一一五師楊勇部在梁山一舉殲滅日軍300餘人,創造了抗日戰爭史上敵強我弱、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在梁山縣蔡樓村渡河南下,拉開了向國民黨反動派反攻的序幕。

旅遊開發

1978年,梁山縣城發展總體規劃首次把梁山、鳳凰山、龜山列為遊覽區。山東省
分軍嶺
分軍嶺
人民政府[1980]138號文批准梁山縣城為旅遊城市的發展方向。同時指示,對歷史文化遺址梁山、臘山、司里山等修復保護問題作出規劃,報省審批后組織實施。1981年,縣政府成立了封山辦公室,頒布了封山布告,劃定了風景名勝保護範圍,有重點地保護了梁山景區的名勝古迹。
翌年2月,縣政府又成立了修復梁山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先後組織規劃、設計、美術等專業人員赴外地參觀學習,並邀請有關專家學者來梁山實地考查,幫助制訂風景區建設規劃。同時,修建了“斷金亭”、“黑風亭”和108級登山石階。斷金亭為仿古木石結構、頂單排單層歇山卷棚式建築;黑風亭系四角單層攢尖式仿古建築,條石地面、護欄。並在黑風口處塑造李逵大型雕像。
1983年,修復了宋江井井台,清理出“忠義堂”房基,在旗杆窩中豎起旗杆。1985年,整修了黑風亭至杏花村的盤陀山道和“疏財台”。
1984年,山東省政府[1985]106號文將“水泊梁山”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1985年9月2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在魯政發[1985]106號文件《關於公布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的通知》中,將水泊梁山列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梁山風景名勝區包括梁山風景區和水泊風景區,具有南山北水的不同景緻與特色。梁山風景區梁山風景區包括梁山諸峰、龜山、鳳凰山範圍內的山、石、洞、雕刻、寺廟及園林建築,其中,主體部分是宋江農民起義的遺址、遺跡等景觀、景點,總面積3.54平方公里。
1987年5月,根據水泊梁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動工修復水滸寨前院“忠義堂”。1988年4月竣工,投資150萬元,建築面積640平方米。
2010年,舉辦了好客山東賀年會之水滸寨梁山好漢過大年、北宋街賀年大集、天下水滸論壇、第六屆山東省旅行社年會等大型活動,文博會上的特裝評價與曲阜並列第一。梁山800里水泊遺址得到學術界認定,梁山被中國水滸學會確定為中國水滸文化研究基地。成功註冊了“水泊梁山”旅遊專用商標。
2010年,梁山景區被命名為國家AAAA級景區、山東省森林公園和山東省地質公園。
2011年,建設了水滸文化廣場,管理中心、水滸大劇院、水滸大酒店主體工程,門區、萬人廣場建設完畢。梁山抗戰紀念館,完成紀念塔、紀念館主體工程。開發建設梁山泊水寨,與山寨一起共同組成核心景區,建設北宋街,調整景區主入口,增強旅遊業的帶動作用。策劃舉辦了《功夫王》中泰武術擂台賽、“山寨聚英雄、闖關上梁山”、“英雄上梁山、好漢品美酒”等40多項文化活動,培育了“好漢菊花會”、品酒大會等一批節慶品牌。申創了全省服務名牌,梁山入選為“到山東100個不得不去的地方”。
2013年,委託同濟大學制訂了景區總體規劃,完善了東入口門區、生態停車場、
梁山點將台
梁山點將台
門區至水寨綠化、梁山水寨單體設施等詳細規劃。生態停車場、旅遊主題游線、現代林業觀光園建成並投入使用,梁山水寨配套設施得以完善,法興寺順利實施主體工程,水滸大酒店、水滸表演館完成主體工程,獨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完成布展施工,山體修復工程完成治理復綠,包裝策劃了水滸酒文化體驗館。
2014年,重點打造了東入口門區及旅遊主題游線,完成基礎施工和綠化美化工作,提升了景區北片區形象,實施了紫石街、武大郎家等影視基地擴建工程,完成了法興寺大雄寶殿主體建設,水滸大酒店正式營業,梁山抗日紀念館對外開館,策劃包裝水滸酒文化體驗館,晉級3A景區,進一步充實了一關、二關、號令台、聚義廳等景點文化內容,對青龍山路進行了升級改造。與山東衛視合作,在景區二關舉辦了9場《武行天下-梁山英雄擂》擂台賽。是年,梁山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區,同時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接待遊客人次、旅遊收入同比增長36%,在全市名列前茅。
2011年,主要旅遊景點有水泊梁山風景區。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54億元。2013年,4A級水泊梁山風景區,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80億元。2015年,梁山風景區擴建工程項目完成投資5.5億元,接待遊客突破671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6.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