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平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李國平,男,漢族,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人物經歷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李國平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李國平
1979.09----1983.07,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天氣動力學專業本科學習,獲理學學士。
1983.07----1985.07,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任教,助教。
1985.09----1986.07,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
1986.07----1988.07,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作碩士論文,獲理學碩士。
1988.09----1991.05,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任教,助教。
1991.06----1993.11,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任教,講師。
1993.11----2000.11,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任教,副教授(破格晉陞)。
2000.12----今,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科學系任教,教授。
1996.11----1996.12,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MRI)短期高級訪問學者。
2002.09----今,西南交通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
2003.02----2003.03,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短期訪問學者。
2004.04----2004.10,日本國立筑波大學訪問教授。
1993.06----1998.05,任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黨總支副書記。
1998.06----2001.07,任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地球環境科學系(原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黨總支書記。
2003.04----2004.12,任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地球環境科學系系主任。
2005.01----今,任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科學系系主任。

主講課程


研究生課程
《高等大氣動力學》,
《現代大氣科學前沿與展望》。
本科課程
《地球流體力學》,
《動力氣象學》,
《動力氣象提高》。

研究方向


災害性天氣系統動力學;
陸面物理過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GPS氣象學。

主要貢獻


重慶市區霧害的成因及潛勢預報警報服務系統,中國氣象局科技進步三等獎,主要完成人。
大尺度降雨異常對地面過程的影響,四川省氣象學會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陸地大氣相互作用及其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研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主要完成人。
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四川賽區電子服務系統,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主要完成人。
四川省優秀學術論文獎,第一完成人。
四川省跨世紀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入選者。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四川省具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基於自動氣象站觀測資料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熱作用的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傑出貢獻獎。
"大氣科學專業動力學類課程教學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科研情況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
我國南方致洪暴雨監測與預測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專題主持人)。
熱帶氣旋類青藏高原低渦結構特徵及其形成機制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
青藏高原地面加熱作用參數化計算方法及其應用(四川省科技廳項目,主持人)。
可激發暴雨的一類青藏高原低渦系統發生髮展機制的研究(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科技發展基金項目,主持人)。
地基GPS遙感區域大氣水汽總量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科研項目,主持人)。
完成的重大科研項目:
重慶市區霧害的成因及潛勢預報警報服務系統(國家科委項目,主研)。
長江上游四川地區未來氣候與水文情勢變化及對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研)。
中間天空模式模擬和採光節能計算機輔助設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研)。
青藏高原熱量和水份平衡的觀測研究(國家科委、日本科技廳合作項目,主研)。
青藏高原低渦的非線性特徵及應用方法的研究(中國氣象局項目,主持)。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TIPEX)的理論研究(國家攀登計劃項目,主研)。
青藏高原災害性天氣系統非線性動力學的研究(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項目,主持)。
四川低渦型暴雨非線性預報方法的研究(四川省科委項目,主持)。
我國重大氣候和天氣災害形成的機理和預測理論(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主研)。
青藏高原熱源和熱力過程對ENSO形成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
盧敬華,李國平.層結穩定度和波速對孤立波解的影響。地球物理學報,1994,37(增刊第2輯):46-56。
李國平,楊小怡。熱源強迫對非線性重力內波影響的初步分析。大氣科學,1998,22(5):791-797。
李國平,蔣靜。一類奇異孤波解及其在高原低渦結構分析中的應用。氣象學報,2000,58(4):447-456
李國平,趙邦傑,盧敬華。青藏高原地面總體輸送係數的研究。氣象學報,2002,60(1):60-67。
李國平,段廷揚,鞏遠發,盧會國.青藏高原近地層通量特徵的合成分析。氣象學報,2002,60(4):453-460。
李國平,趙邦傑,楊錦青。地面感熱對青藏高原低渦流場結構及發展的作用。大氣科學,2002,26(4):519-525。
李國平,青藏高原動力氣象學(專著),北京:氣象出版社,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