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泉
九十九泉
九十九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南部輝騰錫勒草原,輝騰錫勒的主景區黃花溝的40平方公里範圍內分佈著99個湖泊,在海拔2000米高處,九十九泉是由火山噴發后出現無數山坑而形成的湖泊,蒙古語稱“敖倫淖爾希勒”,因山上有分佈不勻的大小99個淖爾而得名。
目錄
99泉景區
北魏皇帝與九十九泉
九十九泉最早見於《魏書》。這是一部記載拓跋鮮卑建立北魏王朝的史書。九十九泉的所在地,北魏時稱“武要北原”,現在稱“輝騰錫勒”。九十九泉高居於灰騰梁(灰騰:蒙古語,寒冷之意)之巔。其實,密佈於方圓幾十里的灰騰梁頂上的大小泉池何止99個。這裡有名目繁多的小海子,如石門海子、鴻雁海子、馬尾海子、死牛海子、還有形狀不同、水面寬廣的大海子,如賈有海子、小青海子、狼鼠海子、調角海子等。每逢夏天到來,那一望無際的茸茸綠草,猶如連天的碧毯,一叢叢、一簇簇、一片片的野花,紫的、黃的、藍的、白的、紅的,裝點在大大小小海子四周,猶如仙境一般。難怪古代北方民族的幾代皇帝,都把這裡當成他們的行宮別墅,常來觀光。
九十九泉
10年之後,拓跋珪的兒子拓跋嗣也來九十九泉觀光。27歲的拓跋嗣風華正茂。他率領著大隊人馬,先在牛川進行秋獵,然後臨殷繁水而南下,風塵僕僕,經今察哈爾右翼中旗直奔九十九泉。由此可知,這九十九泉在北魏鮮卑皇帝的心目中,居於何等地位。把灰騰樑上這些大小無數海子命名為九十九泉,最早載入史冊的,是拓跋鮮卑皇帝。
契丹皇帝與九十九泉
隋唐時期,今察哈爾境內主要是突厥人游牧的地方,突厥是由西北新疆一帶興起逐漸強大而向東遷移的游牧民族。隋唐時期與中原王朝長期和睦相處,對開發與建設這個地區有過一定的貢獻。石人墓就是突厥人留下的遺跡。與突厥族同時出現,並且在隋唐時期逐漸強大起來的又一個游牧民族,就是活動於赤峰地區西拉木倫河一帶的契丹。
九十九泉
繼遼世宗之後,來九十九泉的另一位契丹皇帝是遼興宗耶律宗真。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九月十二日,耶律宗真集結各路大軍於九十九泉一帶,討論部署征伐西夏的行動方案,前後達二十天之久。十月初,正式由九十九泉向西夏進兵。遼興宗這次對西夏的戰爭遭到慘敗。但為了進一步加強遼對西夏的軍事控制,將大同府升為西京。今察哈爾地區便成了西京道的轄地。
窩闊台與九十九泉
九十九泉
由於窩闊台的大帳設在九十九泉,這裡便成了指揮作戰的心臟。隨著這“心臟”的劇烈跳動,一道道征伐的號令從九十九泉飛出,接著引出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攻城血戰。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一份份告捷的戰報又向九十九泉飛來,同時也捲來了一陣陣瀰漫天際的煙塵。無數傳遞號令與捷報的戰馬飛奔的鐵蹄,叩擊著通向九十九泉的條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