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南橘北枳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成語
- 君妄聲創作的網路小說
- 曹順慶所著書籍
南橘北枳
漢語成語
原文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說這消息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要來,我想羞辱他,該用什麼辦法?”身邊的人回答說:“等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捆綁一個人在您面前經過,您就說:‘這是誰?’我回答說:‘是齊國人。’您問:‘犯了什麼罪?’我回答說:‘犯了偷盜罪。’”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賜給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兩個官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跟前,楚王說:“捆著的人是誰?”官吏回答說:“是個齊國人,犯了偷盜的罪。”楚王瞟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嚴肅地回答說:“我聽說過,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一樣。現在人生長在齊國不偷盜,進入楚國就偷盜,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跟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現代漢語中似乎用於貶義稍多些,形容某種事物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異化”或者“變質”。
南橘北枳,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晏子春秋》中並無“南橘北枳”四字出現,在《喻世明言》中對這段歷史故事的敘述中則出現了“南橘北枳”這四字,其中情節也有不同,例如被楚國人抓到的盜竊犯正是晏嬰的隨從。
《喻世明言·卷二十五》原文:“庭有一樹,生一等果,其名曰橘,其色黃而香,其味甜而美;若將此樹移於北方,結成果木,乃名枳實,其色青而臭,其味酸而苦。名謂南橘北枳,便分兩等,乃風俗之不等也。以此推之,在齊不為盜,在楚為盜,更復何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