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晚,盧溝橋事變發生。第一次談話會於7月9日開始,由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汪精衛主持。參加者除黨政人士外,有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北京大學教授胡適、傳斯年、中國國家社會黨領袖張嘉森(君勱)、中國青年黨領袖曾琦、李璜、左舜生等學者、名流82人。
廬山談話會召開的消息傳出后,各方反應熱烈,特別是在邀請名單中包括了中國國民黨以外的各黨派領袖及不同政治立場人士,更被視為政黨合作及全麵糰結的起點。
【廬山談話會】亦稱廬山座談會、
牯嶺談話會。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救亡圖存已成全國一致的呼聲,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為了表示“團結各方共赴國難”,決定邀請各黨各派及無黨無派人士分批在
廬山開談話會,聽取各方人士對抗日救國的意見。第一次談話會於7月9日開始,由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汪精衛主持。這月中旬又開了第二次談話會,17日
蔣介石在會上發表了準備
抗日的講話。因
抗日戰爭形勢緊張,參加會議的國民黨要人急於返回南京,會議於下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