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羊峽鎮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轄鎮
龍羊峽鎮,隸屬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地處縣境南部,南接黃河和龍羊峽庫區,西與鐵蓋鄉接壤,北鄰恰卜恰鎮,東北鄰倒淌河鎮,距共和縣南部50千米。區域面積757.31平方千米。唐開元十六年(728年)焚駱駝橋,天寶十四年(755年)置金天軍。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共和縣後置上郭密區。1949年,建曲溝鄉屬上郭密區。1958年,撤區。1959年。改稱龍羊公社。1960年,改稱曲溝公社。1984年,改稱為鄉。1978年,因建龍羊峽水電站部分屬地龍羊峽水庫淹沒,轄村哈汗土亥合樂寺、托勒台三村遷居馬漢台划屬鐵蓋鄉。2003年,撤龍羊峽工委和曲溝鄉,新建龍羊峽鎮。截至2019年10月,龍羊峽鎮下轄2個社區、13個行政村。2018年,龍羊峽鎮有工業企業2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截至2020年11月1日,龍羊峽鎮常住人口為5884人。
2018年,龍羊峽鎮有工業企業2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龍羊峽鎮
唐開元十六年(728年)焚駱駝橋,
天寶十四年(755年)置金天軍。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共和縣後置上郭密區。
1949年,建曲溝鄉屬上郭密區。
1958年,撤區。
1959年。改稱龍羊公社。
1960年,改稱曲溝公社。
1984年,改稱為鄉。
1978年,因建龍羊峽水電站部分屬地龍羊峽水庫淹沒,轄村哈汗土亥合樂寺、托勒台三村遷居馬漢台划屬鐵蓋鄉。
2003年,撤龍羊峽工委和曲溝鄉,新建龍羊峽鎮。
龍羊峽鎮位於海南藏族自治州東部,黃河上游第一個梯級水利樞紐工程龍羊峽水電站所在地,南接黃河和龍羊峽庫區,西與鐵蓋鄉接壤,北鄰恰卜恰鎮,東北鄰倒淌河鎮,距共和縣南部50千米。區域面積757.31平方千米。
龍羊峽鎮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2600~2845米。地處黃河谷地,四周環山。
龍羊峽鎮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5.7℃,年平均降水量271毫米,無霜期115天;農作物生長期為150~180天,牧草生長期為170~200天。
龍羊峽鎮境內冰雹、乾旱、風沙等災害性天氣比較多見。
龍羊峽鎮平均海拔2700米,有豐富的鄉野園林資源、地熱溫泉資源、野生魚類資源、丹霞土林資源等。
龍羊峽鎮交通指向圖
轄區詳情 | |||
麻尼磨台 | 瓦里關 | 龍才 | 克才 |
曹多隆 | 阿乙亥 | 后菊花 | 德勝 |
黃河 | 多隆溝 | 次汗土亥 | 查那村 |
龍羊新村 |
全鎮轄13個行政村、45個農業合作社、2個居委會,總人口1.05萬(2018年),有漢、藏、回、土、撒拉等7個民族。2011年末,龍羊峽鎮轄區總人口11993人。有藏漢、回、蒙古、土等民族。
2018年,龍羊峽鎮戶籍人口10581人。
2021年6月29日,共和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羊峽鎮常住人口為5884人。
2011年,龍羊峽鎮國內生產總值3437.3萬元。農業耕地面積15775畝,人均1.3畝;草場面積101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83.6萬畝。農作物以小麥、蠶豆、油菜、馬鈴薯為主,公益林12786畝,退耕還林751畝。農民人均純收入2586.5元。
2018年,龍羊峽鎮有工業企業2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牧業實現穩定增長,農牧業集約化、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特色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僅2015年全年收入400餘萬元。
旅遊產業實現新提升。投入資金2.41億元,完成了鎮區道路、車站、碼頭、供水改擴建等項目;龍羊湖生態旅遊景區、土林景區二期項目、東大山觀景台、龍才寺徒步旅遊等項目正式進入建設日程;鄉村旅遊發展進一步升溫,沿湖各村依靠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域區位優勢,發展鄉村旅遊產業,2015年年底全鎮鄉村旅遊接待點達44家,年接待遊客量7.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0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4509.8元,比上年增加了570.3元,增長率為14.5%.
2011年末,龍羊峽鎮主要學校有龍羊峽鎮中心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學校,佔地面積70969平方米,建築面積5740平方米,圖書室藏書2.4萬冊。在校生187人,教學班6個,其中幼兒班2個,學生53人。教學覆蓋全鎮13個村。教職工15名,其中專任教師14名。
2011年末,龍羊峽鎮主要醫療機構有龍羊峽鎮衛生院,建築面積約2700平方米,有職工19人。
從建成初期的“青海香港”到水電建設大軍撤離后的蕭條冷寂,龍羊小鎮一定是在韜光養晦。如今新的開發者來了,隨著龍羊峽生態景區的建成,龍羊峽註定會讓更多的人心馳神往。景區內除了峽谷、土林、龍羊湖、沙漠立體層次豐富的景色,配套的龍羊假日酒店、餐廳、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也一應俱全。所謂不破不立,相信您的到來必定會打破小鎮的寧靜,龍羊峽必將成為高原旅遊的新坐標。
龍羊峽土林國家地質公園
龍羊峽土林景區
土林景區以沙溝、荒山、幽谷構成一個原始、荒涼、粗獷的遠古世界,自然風光別具一格,給人一種原始的美,粗獷的美,具有很強的震憾力,吸引著眾多畫家前來創作寫生,攝影師前來捕捉閃光的一瞬間,土林同時也成為電影電視攝製組的外景基地和追求自然、崇尚自然的遊人的首選目標。
龍羊峽水電站
龍羊峽水電站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又有巍峨壯觀的攔河大壩、波濤洶湧的黃河激流和危岩聳立的黃河峽谷。庫區水體清澈純凈,無污染,是理想的綠色養殖基地,是水上娛樂、休閑、度假的理想地點,也是峽谷攀岩、黃河古道探險、水上訓練比賽的最佳場所。同時還能品嘗到著名虹鱒魚、池沼公魚等美味佳肴。
龍羊湖景區
龍羊湖景區
黃河大峽谷景區
黃河大峽谷
峽谷兩岸生長著一百餘只石羊(又名岩羊),由於喜好攀登岩峰而得名,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乘船穿梭於峽谷之中,一群群在懸崖亂石間奔走跳躍的石羊成了景區內一種獨特的風景。
龍羊峽當家寺景區
當家寺景區
清代寺主當家喇嘛受封“當家額爾德尼”,清廷賜有印章、封浩。自此,發展迅速,成為海南地區寧瑪派諸寺之母。至民國時期,在今共和、貴德一帶形成以當家寺為母寺的寺院體系。當家寺下轄有經堂和小寺8座,即中郭密(今共和縣曲溝一帶)的曲溝經堂、草多隆寺、后菊花寺、唐乃亥寺,下郭密(今貴德縣羅漢堂一帶)的羅漢堂俄康、貨爾加俄康、多勒倉俄康、松巴俄康等,有僧侶350人左右。1958年,當家寺共有僧侶70人(其中有根藏浪卓、康苟千嘉木樣圖丹卻吉道爾傑、堅官、多哇等4名活佛),大經堂1座,高三層共100間,僧舍150多間,並建有當家、堅官、多哇3個昂欠。寺內還有阿柔格西活佛靈塔殿1座3間,內供宗喀巴像、阿柔格西靈塔等。阿柔格西建立拉加寺后,曾長期住當家寺,並圓寂於此,故立此殿。1958年後,寺院部分建築被拆毀。1981年10月重新批准開放,現寺院共有寺僧5人,經堂1座65間,佛堂9間,僧舍32間。
當家寺全年的主要經事活動有農曆六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麻尼會”,七月初九日至十五日的“法王會”,九月初三日至十一日的“寧瑪派八部經文念誦法會”。
龍羊峽時光小鎮是伴隨著龍羊峽水電站的建成而出現的,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龍羊峽鎮恰似溫柔的情人,任憑時光飛逝,依然與龍羊湖相依相伴。三十年過去了,再次來到這裡,漫步在溫暖的陽光下,小鎮上的一切顯得那麼的溫暖、平靜。
小鎮的出落一方面得益於水電站的建設,一方面依託的是附近的一些民族村。瓦里關、龍才等藏族村落,加上黃河村回族村莊,以及後來遷居龍羊峽的漢族同胞,讓小鎮充滿了民族風情。各色的喇嘛廟和清真寺零星點綴在龍羊峽的山巒間,一派民族融合的氣象,也為所在縣——共和縣的名字做了一個很好地註腳。值得一提的是,植根於龍羊峽的藏族民間歌舞、唐卡、熱貢藝術、民間活動等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源遠流長,不僅是藏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全人類的珍貴遺產。
從建成初期的“青海香港”到水電建設大軍撤離后的蕭條冷寂,龍羊小鎮一定是在韜光養晦。如今新的開發者來了,隨著龍羊峽生態景區的建成,龍羊峽註定會讓更多的人心馳神往。景區內除了峽谷、土林、龍羊湖、沙漠立體層次豐富的景色,配套的龍羊假日酒店、餐廳、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也一應俱全。所謂不破不立,相信您的到來必定會打破小鎮的寧靜,龍羊峽必將成為高原旅遊的新坐標。
2021年1月19日,入選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