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小義和村的結果 展開
-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六合鄉下轄村
-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方下鎮下轄村
小義和村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方下鎮下轄村
據李氏譜碑記載,明萬曆三年(1575年),李姓由八里溝遷此建村。三年後姚姓由小埠頭遷入,因李姓先遷入,又加人數多,因此始稱村名為李家樓村。到初級社與高級社成立時該村隸屬喬家義村,與周邊的陳家莊村、藺家樓村屬同一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為避免村名相重由李家樓村名改為小義和溝,后又改為小義和。
解放前該村屬魯西區辛庄保。1948年歸魯西區;1958年屬魯西人民公社,后屬方下人民公社,之後方下人民公社改名辦事處、鎮,隸屬關係未變。
改革開放以來,該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有的植桑養蠶,有的種蔬菜大棚,還有的養雞養牛,經濟收入大大提高。
運輸業是該村主要經濟支柱之一,20世紀80年代中期,該村一複員軍人和一村民,分別買了一輛客運車和一輛貨運車,干起了運輸業的行當。幾年下來,他們還清了借貸,還率先在村裡建起了高標準的磚石結構前後出廈的住房。他們鋪地板,搞裝飾,置家電、傢具,紅紅火火,成為村裡致富的帶頭人。在他們的帶動下,村裡掀起了一股購車熱,有兄弟五個5輛車的,有兄弟三個3輛車的。許多在鎮辦企業務工的人也紛紛辭職搞運輸。現在該村計有翻斗車、運輸車、拖掛車、客運車、計程車、推土機等各種車輛43輛,收入多的戶每年5萬元以上。被區委、區政府命名為“運輸專業村”。
該村處於長埠嶺中部,水源匱乏,多為丘陵土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奮戰兩冬,修建了二級提水站1座,引水上嶺。后又在村西南打了一眼大口機井,基本上解決了農業灌溉用水。1998年發動群眾集資捐款修建了一條瀝青路,北與喬家義相接,東與土樓、南與冶河路相連,形成了便利暢通的交通網路,為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該村經濟發展了,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令人可喜的的成就,村民個個遵紀守法,安居樂業,互相幫助,和睦相處,“十佳文明戶”、“十佳黨員”、“遵紀守法光榮戶”的掛牌越來越多,村風、民風有了根本性的好轉。
該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參軍參戰的就有李興山等14人。建國后,有20多名適齡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報名參軍。比較著名的是李會迎及兒子李興文。李會迎於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曾參加過徂徠山起義。1938年按照黨組織的要求回到萊蕪,到柳行溝村以任教為名,開展黨的秘密活動,宣傳教育群眾,瓦解敵人,后被捕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后被釋放,被釋放后因工作出色,受到萊蕪縣政府和專署的多次表彰,萊蕪解放後繼續任教直到1963年退休。他在任教期間,關心愛護學生,嚴謹治學,知識淵博,廣泛涉獵,桃李滿天下。他有一獨生子,名為李興文,生於1926年.1945年11月參軍。李興文參軍后英勇殺敵,多次立功,有“神炮手”之稱。1948年11月淮海戰役中壯烈犧牲,1950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的光榮稱號。
該村解放前沒有學校,解放后直到1956年才設一處一至三年級的複式小學,教學條件很差。1973年村裡新建4間教室,一、三年級一個班,二、四年級一個班,五年級及初中到喬家義村就讀。1988年合班並校后,學生到喬家義學校就讀。近幾年,該村先後考入大中專學生近20名。2002年高考中,該村有3名學生分別被北京郵電大學、湖南大學和山東師範大學錄取。同時,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也都達到了100%。
一、烈士英名錄
李愛連 犧牲於抗日戰爭時期
李愛增 犧牲於抗日戰爭時期
李愛信 犧牲於淮海戰役期間(1949)
李興成 犧牲於淮海戰役期間(1949)
李興文 犧牲於淮海戰役期間(1948)
二、歷任村支書
1950年-1956年l2月 李愛禹
1957年-1967年 姚金昌
1968年-1981年1月 姚金昌
1981年1月-1995年3月 李會傳
1995年4月-2002年3月 李念聖
2002年4月- 李念聖
三、歷任村主任
1938年離職 李興邦
1939年-1945年 李興旺
1946年-1954年 李愛東
1955年 李愛禹(村長)
1966年 李愛禹(大隊長)
1968年 李愛禹(大隊革委會主任)
1976年-1979年2月 李愛禹(大隊革委會主任)
1979年2月-1981年1月 李愛忠(大隊革委會王任)
1981年1月-1983年1月 李會傳
1983年1月-1984年8月 姚金昌
1984年8月- 1995年3月 李念勝
1995年4月-2002年3月 李會學
2002年4月- 姚金亮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李會鋒 原為北海艦隊副司令,已退休
李會啟 原為萊蕪市(縣級市)司法局副局長,享受處級待遇,已離休
姚漢良 泰安市精神病院院長
李 明 現為長春副省級幹部
五、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
姚漢良 高級醫師
李明 高級飛行員
李興增中學高級教師
李興國 中學高級教師